APP下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融水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技术

2020-06-12黄日伟莫荣清唐昌华尚子帅

中国稻米 2020年3期
关键词:染病喷药水稻

黄日伟 莫荣清 唐昌华 尚子帅

(1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桂丰种子经营部,广西融水545300;2 融水苗族自治县植保站,广西融水545300;3 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310020;第一作者:3288005209@qq.com)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自上世纪90 年代后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发生流行的水稻病毒病害。从2009 年开始在广西融水县稻区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致使部分乡镇的水稻减产或局部稻田绝收。为此,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防控技术被植保部门和种子经销推广单位重点关注。经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毒媒介、发生条件和防控技术有了一套较完整的综合措施,尤其是化学防治技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新突破。

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Fijiviruseoviridae),其唯一传毒介体是白背飞虱[1]。该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隐蔽等特点,还具有群体危害性和极端危险性,一旦获毒可终身带毒,且传毒效率高,水稻苗期和分蘖前期之前染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拔节和孕穗期染病,产量损失达30%~50%。

1.1 白背飞虱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关

融水县海拔400 m 左右的较低山丘平地比海拔500 m 以上的较高山区发病率偏高,融水镇、永乐镇、和睦镇、四荣乡、怀宝镇、三防镇、汪洞等乡镇地处平地丘陵区,比其他海拔较高的山内乡镇发病率高。高温高湿或高温干燥的气象条件都为白背飞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高湿高温时短翅型雌虫发生的比例较高,短翅雄虫较少;高温干燥时,各代长翅型成虫出现的比例高。2017 年下半年由于长期高温高湿,融水乃至整个华南稻区,尤其广东化州、广西北流等地白背飞虱的发生十分严重,从而导致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大暴发,造成大面积减产。据融水县历年气象资料记载,融水5—9 月份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共计153 d,按照白背飞虱在25℃的气温条件下,每代虫期历期26 d左右[2]计算,融水县1 年就可发生6~7 代,给早稻分蘖盛期以及中、晚稻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白背飞虱发生严重的年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也相应严重。

1.2 白背飞虱的发生与品种和茬口有关

两系品种染病重于三系,三系品种重于常规品种[3],选用抗虫抗病品种是重要的防控措施,如中浙优8号、中浙优10 号等品种,植株叶片上有绒毛,稻飞虱一旦靠近禾苗绒毛就会被刺伤虫体,起到保护禾苗的作用,高抗稻飞虱,10 多年的种植未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中稻和晚稻的发病远高于早稻,其原因是中、晚稻整个生育期均处在高温高湿或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与白背飞虱易发生的环境条件完全吻合。白背飞虱的暴发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的前兆。

1.3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病源菌的多少有关

根据观察,早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局部田块或部分丘块,在移栽晚稻时,若未进行任何田间防控措施处理,则晚稻发病会比较严重,而经过铲除周边杂草、清除带毒稻草稻桩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则发病率极低。

1.4 不同虫口密度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虫口密度是决定白背飞虱对水稻为害程度大小的最重要因素。白背飞虱的虫口密度与水稻的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4]。

表1 灌水深度试验记录

1.5 白背飞虱具有趋绿性

水肥管理不当、氮肥用量偏多、叶色浓绿的稻田易吸引白背飞虱,导致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2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症状

2.1 秧苗期发病

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硬直立。叶色深绿,叶脉上有不规则的乳白色病状凸起[5],后变深褐色,须根短小锈色,植株矮小,生长发育停止,常提早干枯死亡。

2.2 分蘖期发病

新生分蘖首先出现症状,病株明显矮缩,分蘖增多,主茎和早期分蘖抽出短小病穗,一般常为包颈穗,不结实或结实率极低。

2.3 拔节期发病

病叶出现的症状有两种类型:一是白点型,在叶片或叶鞘上发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条斑,以基部最为明显;二是扭曲型,心叶抽出为扭曲状缺刻,剑叶短,穗颈短缩,呈卡颈现象,结实率不高,产量低下。

2.4 穗期感病

抽穗不完全,剑叶基部皱褶。

3 水稻黑条矮缩病药物防治新技术

3.1 采取综合性的农业防治措施

白背飞虱具有迁飞性,春夏季多东南风,白背飞虱由东南亚稻区随气流往北群迁[6],迁入的群体越大,危害越重,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就在所难免。2009 年后黑条矮缩病在融水的发生有逐年趋高的态势。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农业防治措施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选用抗病抗虫品种,落实好种子处理这项关键技术及抓好秧田防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作用十分显著。清除本田带毒稻草,铲除稻田周边杂草,减少虫源和病源菌数量,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促进稻禾早生快发,提高抗病能力,及时防治在稻田繁殖第1 代若虫,把虫源消灭在传毒之前。这些都是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

3.2 采取调查、观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水稻黑条矮缩病药物防治技术

每年在早、中、晚生长季节,深入有黑条矮缩病发生的村屯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药物防治,并且搜集不同药物、不同用量、不同施用方式、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时间等数据。2016 年永乐镇下覃村部分早稻田块染病,农户连续4 次用防治病毒性病害的药物进行防治,但效果不佳,且越来越严重。笔者为农户挑选了一种名为2.0 亿/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农户用药后,我们在跟踪调查观察中发现,不同丘块或同一田块染病的稻株出现两种不同的形态表现,一种是恢复了正常生长,另一种则依然如故没有恢复生长。为探索其真实原因,我们重复多次田间观察,发现凹凸不平的田块才出现以上两种现象,凡处在凸面的稻丛喷药后恢复了正常生长,而处在凹面的稻丛恢复生长速度缓慢或未能恢复生长,这一现象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施药的效果可能与田面水分的多少有关。

2017 年在永乐镇荣山村油榨屯的早稻染病田块进行灌水深度的试验。试验设置3 个处理,即无水(排干田面水分,保持湿润状态)、灌浅水(2~3 cm)、灌深水(5~6 cm),每处理面积 67 m2,未设重复,互为对照。供试品种为隆两优1377,播种期4 月2 日,移栽期4 月27 日。防治药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稻无病)、吡蚜酮,用药量每667 m2用2.0 亿/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 g+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 g 对水30 kg 喷施,喷施日期5 月16 日,用药1 次。喷药当天每处理挂牌标记100 丛染病稻丛以供田间观察,观察结果见表1。

4 试验效果

本试验对过去大量实地调查和观察记载中捕捉到的信息进行验证,探索药物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方法。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加吡蚜酮后6 d,病株开始正常生长,无水区恢复生长的稻丛为97%,浅水区为52%,深水区为9%;喷药12 d 后3 个处理恢复正常生长的稻丛分别为98%、67%、21%;喷药18 d 后3 个处理均无新的恢复正常生长的稻丛出现。从3 个观察周期可以看出,3 个处理由于灌水深度不同,病株恢复正常生长的速度也有所不同,由于田面无水只保持湿润状态,使水稻的根、茎、叶各部位都有药水渗入,将病菌杀灭,土壤通气性大大增加,根系生长发育快,白根大量翻露泥表,叶片生长速度也相应加快,无水、浅水和深水3 个处理长出新的心叶数分别为3.3 叶、2.8 叶和2.6 叶。

无水处理区的防治效果未能达到100%,可能与喷药的均匀度有关,特别是稻丛基部接触的药液越少效果就越差。

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治有效期为6~12 d,以6 d 为最佳。喷药必须均匀,除叶片外,稻丛基部要尽量附着更多的药液,这是提高药物防治效果的重要操作环节,绝不可忽视。

5 结论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采用排干稻田水分,再均匀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加吡蚜酮混合液的方法,喷药后保持田间湿润6~7 d。

猜你喜欢

染病喷药水稻
偶感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果树喷药巧时期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活着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爱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