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模式用在早期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意义
2020-06-12秦平
秦 平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2)
颅脑外伤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伤残率和致死率,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免疫力降低,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模式[1]极为重要。本文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用在早期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意义。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3例早期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随机组47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0.3±5.3)岁;研究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为(44.6±6.1)岁。纳入标准:严格筛查符合我国早期颅脑外伤标准,经CT、MRI确诊为脑挫裂伤患者、硬膜外血肿患者、颅内血肿患者、颅骨骨折患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颅内肿瘤患者、脑血管畸形患者。两组资料对比,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其他基本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该计划,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下实施针对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模式如下:
1.2.1 环境及心理护理
注意患者居住环境,按时打扫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氛围;与患者及其家属深刻沟通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1.2.2 并发症防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定期帮助卧床患者翻身、按摩,防止生成压疮;注意患者呼吸道的清洁工作,定期排痰,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有必要,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排尿障碍患者,注意导尿管的清洁卫生,防止泌尿系感染;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及呕吐物,观察是否发生应激性消化道溃疡[2],若发生,给予止血、抗酸等药物治疗。
1.2.3 饮食护理
患者饮食定时定量,少量多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饮食计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禁食患者鼻饲流食。
1.2.4 康复训练
对患者基本认知进行恢复训练。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有效恢复运动能力,使患者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在有效控制疼痛的前提下,鼓励患者运动;对于无法自主运动的患者,给予被动性运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越高,评分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测量数据表示为(±s),t和x²检验。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为(88.42±8.71),对照组为(63.18±5.8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 论
颅脑外伤病情复杂多变,常伴有意识障碍、呕吐、生命体征不稳定,具有较高危险性,术中需降低颅内压[3],恢复脑部供血供氧,从而恢复神经系统功能。因此,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更为严苛。神经系统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及患者功能的恢复均离不开优质的康复护理。
本研究表明,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模式的早期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更高,与文献相符。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为基础的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病情、心理、运动能力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关注患者的居住环境及心理变化,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减轻焦虑情绪,利于病情的恢复;术后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易发生感染,针对性的干预处理能够保持患者创口无菌、呼吸道清洁以及导尿口的整洁;制定饮食计划,保证患者体内营养物质均衡;有效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各种功能,能够大幅度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