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复古”的潮州瓷
——对潮州瓷业发展与“哥窑”釉面烧制技艺的探讨

2020-06-12陈曦潜

河北画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铁线窑变潮州

陈曦潜

潮州市韩江文化研究会

潮州陶瓷在中国陶瓷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中国瓷都”的美誉。历经朝代更迭,潮州瓷逐渐发展形成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并有细腻、圆润的表现效果。传统的潮州瓷以青白釉为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瓷质纯净、细腻。潮州瓷土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是生产潮州瓷器的基本条件。到宋代,韩江东岸架山上“百窑村”的形成,使陶瓷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相当部分潮州陶瓷远销海外,受到各方的欢迎。可见,潮州陶瓷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贸易史,在中国陶瓷业中有独特的地位。当时,潮州生产的瓷器,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釉而处理上都契合了销售目的地的要求。

一、潮州陶瓷概述

在潮汕地区出土的大量文物显示,史前时期的潮州已经有陶瓷生产的萌芽了。潮州城北端的北关村一带,数处挖掘到晋代烧制陶瓷的古窑址。当时的瓷窑形如馒头,故称为“北关馒头窑”。可见晋代在潮州已出现烧制瓷器工艺。当时的潮州瓷雕塑精巧,青釉纯净,胎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

唐宋时期潮州陶瓷工艺开始进入成熟期。唐代已普遍使用马蹄窑,生产集中地也随之迁移到今天的古城区的南侧。北宋时“龙窑”的出现,生产地也迁移到城东一带。据记载,当时在笔架山西麓有瓷窑众多,号称“百窑村”。以此为中心,遍及潮州四郊,可谓“沿江十里,烟火相望”,足见当时陶瓷生产的盛况。

元代潮州陶瓷由盛转衰,民间瓷业不景气,产品质量低下;明代陶瓷生产又出现生机,陶瓷生产基地也从笔架山转到了城西面的枫溪一带,周边地区陶瓷生产也逐渐兴起。到清代,潮州开始出现了彩瓷业,陶瓷工艺有了更大的创新突破,潮州彩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享誉海内外,产品大量出口到东南亚一带。

潮州陶瓷款式多样,品种齐全,门类丰富,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均达到较高水平。潮州瓷主要有陈设美术瓷、日用美术瓷、工业用材陶瓷和建筑卫生洁具陶瓷四大门类。日用瓷是大宗出口产品,品种多达1000余种。建筑卫生洁具陶瓷的款式、造型和质量也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潮州陶瓷的又一番新天地。此外新陶瓷材料技术也有较大的突破。

潮州瓷地方特色鲜明,具有优美、典雅、精巧、细腻、润滑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意蕴。值得一提的是,潮州瓷中的人物和动物瓷塑,产品将地方传统艺术与其他陶瓷产区的特色相融合而自成一格,富有想象力和概括性,别具情趣。潮州能工巧匠云集,人才辈出,推陈出新,不断发展。

潮州瓷的彩绘艺术自成体系,特色鲜明。在瓷器上彩绘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别具鲜艳耀眼的风格。潮州瓷多以传统工笔画,题材广泛,精工细绘,格调清新。潮州瓷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格,吸收各地彩绘技艺和技法来丰富自己,适应了人们的审美情趣而备受赞赏。潮州陶瓷生产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从瓷矿开采到瓷泥、瓷釉的加工,从颜料、花纸的制作到烧制技术,从成品生产到产品包装,从产品的运输到新产品的研发等都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可见,继承传统、传承创新、弘扬发展是潮州陶瓷历久不衰,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潮州瓷的困境

潮州瓷的制作明显受中原的影响。潮州瓷的色彩主要以灰色或灰白色为主,胎体较厚。器形有碗、碟、壶、罐、杯、盆、枕等。青瓷器物上也有点上褐彩装饰的。宋代以后的产品胎质细密,胎色大致可分白、灰白或深灰等种。施釉较薄,有的有细小开片。青白瓷装饰以划花为主,其次是雕刻、镂空和褐色点彩。青瓷产品中较有特色的是贴花双鱼纹盘。潮州瓷器一般采用垫饼或垫环装烧,故底足无釉。盆类器皿中有的采用叠烧法,盆内底留有支钉痕。

潮州地狭人稠,生存空间狭迫,物质资源匮乏,长期人多地少的生存现状,激烈的竞争环境,使潮州人不自觉地形成“精细”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精耕细作,工艺精湛,品味高雅,商道繁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潮州陶瓷艺术,为潮州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

潮州瓷多为民用实用器,虽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认可度,市场需求也较为旺盛。然而,我们也应该正确看待快速发展的潮州陶瓷业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潮州瓷毕竟是民间的实用器,与久负盛名的哥、定、汝、官和钧窑的瓷器相比,总觉得少了点“古”韵。究其根本,是釉面上的问题。

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的生活水平和艺术修养,这必然产生了对高端的、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更高的艺术品的新需求。哥、定、汝、官和钧窑这些窑口的瓷器底蕴深厚,艺术性高,可惜这些窑口的产品的制作技艺已经失传。对于釉,我们今天的科学水平解决其中的技术问题,炼制出亮丽釉面的瓷器不是难事,而且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但是,对瓷釉的要求不只在于完美。传统名窑的瓷器之所以长盛不衰,其道理在于其深邃的内涵,越研究越具有那种品味,因为古代瓷釉的烧成在于它的不可控性,都是通过窑变形成的。窑变工艺的魅力在于通过不可控的炼制过程,创造出纷繁的样式和缤纷的色彩。

对于窑变传统近年,广大陶艺工作者费尽艰辛,复原了许多宋代瓷器的制作技艺,创作出许多许多的复制仿古品,受到人们的欢迎。结合潮州瓷的材料特征,潮州瓷的传统制作技艺,结合现代陶瓷材料技术,对传统哥窑有代表性的釉面进行复原,挖掘传统陶瓷遗产,寻找潮州瓷新的发展空间。

三、以古为师,古为今用

(一)豇豆红

豆红釉是哥窑特有的一种窑变釉。其颜色近似红豆,故得其名。要烧制出色彩合乎要求的器物,首先要在材料上下功夫。豇豆红颜色的形成是通过铜红发色,并根据需要,调和其他元素,通过严格的控制,并根据实际变化做出适当而又准确的调整,达到所追求的效果。

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摸索,积累了大量的彩釉材料,对这种釉的釉性有了较准确的把握。豇豆红在材料调配要求高,烧制过程的要求更高,而且十分复杂。窑温一定要控制在1300度的高温,采用还原烧成法。在高温和还原烧法的作用下,铜红发色。这种红色表面看是平滑没有变化的,但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纷繁五光十色,非常夺目(见图1)。

通过对原料配比和烧制温度的调控,形成通体窑变形成的“豆状物”,在豆红釉的背景下趣意盎然;夹色釉是通过烧成温度的调控,形成上红而下绿的格局,好像红日之下的青草地,这种搭配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

图1

图2

图3

(二)金丝铁线

对带纹片的仿古瓷器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大家见到的现代纹片瓷器的形成是根据烧成过程中的瓷釉发生张缩现象而形成表面的裂缝,然后再通过色料的涂抹,使色沁入裂缝中而形成。而哥窑的金丝铁线纹的形成与这种涂抺技法是完全不同的,金丝铁线是通过窑变自然形成的,无须涂色(见图4)。

这种技艺的点首先是在材料上,借鉴了汝窑青釉瓷烧制技艺,通过钾长石的使用,调节好钙的配比才能形成。在炼制的温度上,不宜过高。因过高的温度会造成钙的无常变化。经过多次的测试,金丝铁线釉的精制温度要控制在1235度。只有在这个温度上,金丝铁线才能完全形成,也能保持稳定。

为增强金丝铁线釉的层次感和丰富的色彩,使金丝铁线釉的质感更加厚实,我们对釉料做了调整,并借鉴日本“志野烧”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见图5)。

图4

图5

陶瓷艺术是火与泥的艺术,并融入了历代艺术家的思想认知。我国是陶瓷的故乡的事实是世人所公认的。我们的国名的英文写法是China,即陶瓷。我的国是当之无愧的陶瓷王国。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说过,21世纪是要向中国的先贤学习生存之道的世纪。我们坚信,先贤的智慧能给我们新的启迪。悠久的陶瓷发展历程形成了陶瓷艺术是一个大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加强对传统陶瓷文化的研究,对于学习先人的智慧,汲取艺术养分,提升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潮州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支鲜活的奇葩,潮州陶瓷根植于潮州文化的沃土,受潮州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而形成。潮州陶瓷与其他的民间工艺一样,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无一不体现潮州地域文化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致典雅的特质。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融汇中外,推陈出新。我们要以古为师,古为今用,为潮州陶瓷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铁线窑变潮州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铁线篆书写之我见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寻找潮州
蔡焕松作品选
浅谈汽车搭铁线路检测方法
指控“中国占领铁线礁”,菲大法官被打脸
茹世保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