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列断加减法能力的途径微探
2020-06-11吴振雄
吴振雄
摘要: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问题解决”基本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与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相对应。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直观情景图、看图模式和规范说图形式三位一体、向前推进的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以到达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小学数学;看图能力;计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所以,学生必须先学会看图,正确收集图中的信息,然后整理信息排列顺序后才能解答。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区分条件和问题,观察情景图时会出现错误解读图意的现象。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是认识的字太少,当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时,题目基本是情景图,没有文字。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就必须注重训练学生把情景图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是被生动有趣的课本情景图吸引,但让他们说出图意比较困难,理解图意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难。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表演情景和学生互动上,忽视对学生识图、读图能力的培养。理解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看”与“说”的能力上,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以下四步走。
一、抽象思维,提取数学信息
新课创设激趣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观察是思维的基础,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所画的物体的数量、数字、文字、大括号、问号等符号,认真地数物体的数量,看清图中数字。通过这种方式,将直观的图形转化为抽象的数字信息,从观察内容、观察顺序、观察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提取数学信息。
小学低年级的“问题解决”一般以情景图的形式呈现,通过“看”图中事物的数量,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情景图进行正确、全面地观察,把图中呈现出来的信息全部找出来。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清晰,观察要求要指向明确,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有价值的信息上去。
二、创新思维,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物體数量,让学生产生信息资源的链接,最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不懂得如何提数学问题,教师采用小组合作问答方式,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提出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指明学生观察图后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对一幅画面活泼、有着丰富内容的情景图,大多数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找出每一幅图中的物体以及它们的数量,但图中所隐含的信息或数学问题,是学生理解图意的难点。学生如果提不出问题,就谈不上完整地“说”图意。例如,在教授《一共有多少》一课时,首先,笔者创设学生熟悉的课堂情境,教师左手先出示3支铅笔,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提问:“老师左手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老师左手有3支铅笔。”右手再出示2支铅笔,继续追问学生:“老师右手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老师右手有2支铅笔。”笔者把左右手的铅笔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会回答:“合起来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三、求解性思维,说清解题思路
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人们往往借助语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迎刃而解。所以,通过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用简单的语言把条件和问题串起来,“说”出图意。如大括号表示什么,下面的数字或者问号代表什么。能正确理解图中含义,解题就容易了,这步很关键。课本有一些“看图列式”的计算图,往往学生遇到这些图会看有什么,有多少,但不会运用语言“说”出图意。如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第3题是2只黑金鱼、4只红金鱼、3只黄金鱼的实物排列图,缺少了文字的叙述,学生只是观察到表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找出条件和提问题,并用语言“说”出图意,列式计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是的,当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图的意思时,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看图、自己分析,从图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允许学生看得不全面,说得不完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互相补充,逐步完善。最后,让每个学生都能思考每一幅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求证思维,列对数学算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要依赖小棒、圆片等教具才能解决列式问题,而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这两个概念可以借用身体动作。把两只手合起来的,让学生先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一猜即中——表示合起来,即加法;把两只手分开,表示从整体中拿走一部分,即减法。分清是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才能把直观形象的图抽象成具体数字,列式计算出结果。这时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当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时,该如何列式;当问题是求‘多多少,少多少时,或求‘部分数量时又该如何列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就掌握了列式的解答思路,“说”出解答的方法。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课本第39页的第2题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条鱼?”后自然会思考运用加法的数量关系去列式解答;而学生如果提出“还剩下多少条鱼?”这个问题,也就能思考运用减法的数量关系去列式解答。
先观察主题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根据信息资源链接,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准确说清解题思路,列出算式。如果学生列对算式则检验答案,如果算式列错,则重新理清思路,再列算式。三位一体的“四步走”模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理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在模仿中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看图判断加减法计算”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看”,善于“说”,从而从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胜华.“情境”数学与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实践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7(01).
[3]王伟.构建情智课堂培养数学思维[J].学周刊,2016(29).
[4]董美玲.激发兴趣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魅力[J].赤子(上中旬),2016(01).
[5]郑丽,蔡梅珍.构建情智课堂的行动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