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悟“二自语文” 感受教学乐趣

2020-06-11饶碧玉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思维

饶碧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践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林明主张的“二自语文”?笔者以参加林老师主持的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以自媒体为媒介,开展专题读写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例,谈谈个人的体悟。

一、自由读写,体味语美

“二自语文”主张以引导学生发现、品味、探究、感悟语文之美为主线,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感悟语之趣、文之味。这主要通过专题读写活动来实现。读写活动是围绕某个专题而开展,是有明确指向性的阅读写作教学活动,是深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确定读写专题时,首先考虑依托教材中的资源,深度挖掘专题内涵。比如,可以围绕同一主题比较阅读,即把主题相近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确立一个专题。如在教授贾谊的《过秦论》时,把苏洵、苏辙、李祯三人的《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提供给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学生就会发现,由于作者的立场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致,同一历史事件,在他们的笔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较他们在论证过程中采用的不同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专题读写的内容,除了同类作品阅读,还有由一篇文章推及整本书阅读的专题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经典作品,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并将其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比如我们开展了“鲁迅散文专题阅读”,精心挑选了《野草·题辞》《秋夜》《无常》《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等25篇精美散文,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近鲁迅。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鲁迅的散文之美,指导学生探究鲁迅的思想和语言,进行研究性写作,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专题读写中的相关篇目、经典名著内容的确定,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专题学习内容的确定过程遵循小组内自由确定的原则。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都有较大作用。

二、自由应用自媒体,秀出语趣

林老师倡导的“二自语文”以“读·写·秀”活动教学为模式。认为阅读和写作是“秀”的先决条件,“秀”则是展示学生的阅读、写作的成果和素养。他认为自媒体时代的语文教学不应只存在于封闭的课堂中,而应走向社会、走向網络。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开放互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各种媒介自由“读”“写”“秀”,使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逐渐领悟语言和形象的理趣、情趣,进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对下一次活动产生期待。笔者在专题读写的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建微信群,引导学生制定小组任务,组织不同的研究学习群进行探究阅读,定期把自己的阅读成果以电子稿的形式上传发布,并在网上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点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主张是切合学生和教学的兴奋点的。

尤其是“秀”,“秀”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不断走进作品,走进自己的过程。其间,教师指导方法,提供材料,示范引领,稳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比如学生初读《宝玉挨打》时,看到贾政暴怒,就认为他粗鲁冲动;但是经过学生的互“秀”,尤其是网络研讨活动,学生逐渐修补了自己的思维缺陷,使思维变得更加立体填密与深刻,最后在总评贾政时这样说:“贾政欲以一己之力,使宝玉走上自己所追求的仕途,但是他一怪宝玉的性格始终叛逆,和他的价值观念完全冲突;二怪宝玉周围的人都护着他,阻碍势力过于强大,他愤怒也没有用,悲伤也没有用。在这个封建落后的制度里面,这本来就是一个死局。”学生在“秀”的过程中,不仅读懂了一个人、一篇文章,也提升了解读人物、解读文本能力,更在思考的实践中提升了思维品质、思维能力。

三、自主感悟,悟出文道

“二自语文”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悟”出读写之道。因此,教师一定要最大化地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深人文本,调动学习积淀,教学生学懂并悟透文章何以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奥妙,还要指导他们在课外长期坚持这样的学和悟,不断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

“悟”的方式有当堂探究、课前演讲、课后完成作业、随笔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可“悟”点,为他们提供思考、探究和判定的机会与平台。比如在教授《长亭送别》时,引导学生对崔莺莺的爱情观进行思考,崔莺莺之母要求张生科考取得功名错了吗;教授《师说》,引导学生思考“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是否就一定“先乎吾”;教授《季氏将伐颛臾》,引导学生思考“仅树仁德是否就可以安天下”……笔者认为,让学生这样自主感悟,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辨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觉和习惯。如果教师能够将“悟”贯穿于“读·写·秀”三个教学环节全过程,督促检查学生课内外自主感悟的结果,及时评价、展示优秀成果,供集体分享,鼓励学生形成习惯,与学生一道成长,那么学生的自主精神、独立人格、辩证思维等自然就会由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地得到良好发育。

总之,“二自语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成为教学资源的选择标准和生成土壤。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高效的,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思维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