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0-06-11唐子欣
唐子欣
摘 要: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本文例谈整本书阅读课例,从三个课型进行教学,分别是猜读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指导阅读,关注阅读进程,习得阅读方法;汇报交流,交流阅读成果,引领提升自我。以师生共读一本书为载体,以整本书为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师生共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仅靠学生自觉阅读,其效果已经微乎其微,因而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整本书阅读是实施设计要充分体现“整”的特点,需要合理组合阅读与鉴赏活动、表达与交流活动、梳理与探究活动,本文笔者结合《红蜡烛与美人鱼》阅读课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猜读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导读课是推荐好书开启阅读,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优秀文学作品,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欲望,是导读型阅读课的重要使命。
就比如笔者执教《红蜡烛与美人鱼》导读课时就分成这样三个板块:链接原有认知设疑问—阅读目录猜情节——试读精彩片段激趣。
1. 根据题目,展开联想。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基于此理论,笔者在教学时向学生抛出问题:红蜡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是老师、奉献、嫦娥……由美人鱼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是想到上学期看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然后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笔下的美人鱼,它们是童话中美丽的生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起来。
2. 根据目录,猜测情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为了让学生能更加主动参与,教师还可以根据插图让学生猜想故事,猜对的同学可以先拿到书,课堂上营造一种竞赛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并引导学生拿到新书后开始阅读书中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
3. 出示文段,朗读感知。
心理学上提到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向师性”,教师要利用好这种心理,选择作品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写作风格的片段让学生试读,感知内容,学生就可获得对作品最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情境当中。在这样充满师生之间亲近感的阅读氛围中共读,学生会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产生强大的“阅读磁力”,使得师生共读开展变得更有效果。
一本好书就像一座宝藏,而教师就像握着钥匙的指路人,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二、指导阅读,关注阅读进程,习得阅读方法。
学生的阅读不能放任自流,精读阶段更需要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进程和理解程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得更深入,理解得更全面。
笔者在《红蜡烛与美人鱼》的方法指导课上分为三个板块进行教学:梳理情节整体感知—细读故事深入主题—设疑感悟明白道理。同时在活动开展时布置阅读任务单,在学生精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文字或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1. 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为落实整本书的学习活动设计的“梳理与探究活动”的教学目标,该活动在内容上突出表现为“整合”,这是需要通读全书才能完成的,目的是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让学生习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题目扩展法、要素串联法、抓关键词句、段意合并法”,学生在习得方法后完成阅读单,概括小标题,填写情节图。(见图1)
2. 细读故事,深入主题。
语言文字是情感体验的载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不仅能拓宽视野、习得语言、提升思维,也能获得更多美的体验。笔者在设置该阅读与鉴赏活动时,让学生在书本里面用表情批注法,找出《红蜡烛与美人鱼》书中体现“美与忧愁”的句子,用不同的表情代表文中的情感。(见图2)
3. 设疑感悟,明白道理。
质疑阅读法是指在阅读中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一种读书方法。读书贵有疑(见图3)在《红蜡烛与美人鱼》指导课上笔者给学生提问,生回答问题后相互讨论,形成头脑风暴,这样的阅读课堂是充满思维的张力,它不始于课堂,也不止于课堂,教师的指导只是阅读的新开始,是更高阅读平台的开始,更高眼界的阅读开始。
方法指导课的功能是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提出的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在探究中解决疑问,运用上述所举例的阅读策略带动整本书阅读,为下一阶段的汇报交流打好基础。
三、汇报交流,交流阅读成果,引领提升自我。
思维的灵活需要专注,需要有宽松的氛围,需要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因此课堂中就要力避繁琐的分析,形成结构化的阅读活动版块,笔者在本课型的表达与交流活动中以猜测、竞赛、讨论、表演的方式开展,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奋感,这种应激愤悱状态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基础。
1. 回顾作品内容
首先是阅读趣事我来说,通过看图猜故事,读句子猜故事,读句子猜人物来回顾作品内容。整本书阅读具有动态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这个环节由两位小主持人上台带领全班玩闯关游戏,游戏竞赛内容是全书的故事,抢答成功的同学就可以为自己小组加分,使用小组爬格子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竞赛意识。
2.阅读感悟交流
根据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学习形式,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这个版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分享小组最喜欢的故事,运用自主合作的“爱种子”的学习模式进行小组学习。(见图4)
学生在分享阅读收获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例如很多学生喜欢以画故事插图、讲思维导图、小组合作讲故事等形式展示阅读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运用了语言分析能力,更运用了绘画、合作等综合能力,用艺术的方式呈现,使得分享的过程也因此变得更加有趣。
3.多样展示体验
根据体验式学习理论:“语言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语言活动。”因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由多样化的展示体验,就例如笔者在阅读单上指引学生可以通过演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故事,教师可鼓励并指导学生选择最喜爱的故事进行演绎,通过故事演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就更深刻了。(见图5)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个性化自主化的行为,不但体现在表现形式的個性化,更体现在阅读体验的独特性上。在分享与表达环节中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教师不应只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结合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更多的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不应该要求全班整齐划一的队列行走,应该是百花盛开的阅读盛会,阅读汇报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画一画、考一考、讲一讲、演一演……教师要做到四放:放手、放眼、放心、放嘴,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以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根本,
总而言之,师者应合理组合阅读活动,设计阅读型任务,让学生在文字中多走几个来回。对于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来说,远不止以上提到的几种做法,作为教师应当继续探索,借鉴更多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经验,开展更多切实有效的实践,让整本书阅读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瞿卫华.整本书阅读课怎么教?——以《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阅读指导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14):59-62.
[2]张秀容.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草房子》整本书阅读为例[J].华夏教师,2019(09):69-70.
[3]李玉婷.叶圣陶“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及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