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纸艺术

2020-06-11张琬婷

广告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的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保护和利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对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主要研究的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剪纸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和培育起来的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其与中国的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所谓的民间剪纸文化都是由民间艺术家也可以说是传承人创作出来的,他们创造的艺术形象都流露这劳动者自己所独有的个性特征、真情实感,传达着劳动者对生存状态的最本质的理想与追求。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陕西剪纸,剪纸形式,民间习俗,三态型变化

引言

中国剪纸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早在南北朝时期剪纸这项艺术活动就已经兴起,它大多选取的材料来源于喜庆的节日,丰收的季节,民间的戏剧故事、人物、动物等,既富有情趣又可以装饰的美观,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剪纸艺术也汇集了历代剪纸艺人智慧的结晶,内容丰富,意义深刻,蕴藏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优良的传统美德还有浓厚的民族的淳朴民俗气息,可以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数代人的实践与积淀中,凝结而成的浓郁且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结晶。在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积累中,剪纸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民间最广发的传播和普通的接受。

一、剪纸的背景与意义

在普普通通的一张纸上,只需要一把剪刀或者一把刻刀,就能镂空的剪刻成各式各样的,颜色丰富的的图案和花样来,这就是在中国十分流行的民间艺术剪纸。中欧的剪纸源远流长,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和培育起来的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其与中国的民俗文化融为一体。虽然,剪纸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比如日本“剪福神”的民间习俗,还有常在英国与德国的街头也会有一些剪纸艺人在那里献艺,在我们熟知的安徒生童话的作者安徒生也曾经创作出过一些剪纸作品。但是,回归中国剪纸,中国剪纸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早在南北朝时期剪纸这项艺术活动就已经兴起,它大多选取的材料来源于喜庆的节日,丰收的季节,民间的戏剧故事、人物、动物等,既富有情趣又可以装饰的美观,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结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剪纸艺术也汇集了历代剪纸艺人智慧的结晶,内容丰富,意义深刻,蕴藏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优良的传统美德还有浓厚的民族的淳朴民俗气息,可以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二、剪纸的艺术形式

剪纸艺术有很多种形式,从每朝每代知道今天,剪纸一直都是中国很普遍、很单纯的民间习俗美术制作,无论是城市,乡村不分区域的,不分种族、更不分男女老少的存在着。剪纸自身作为最传统的装饰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高的历史价值,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人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作出了浑朴绝妙得剪纸艺术,这也是我们中国为之骄傲的艺术形式。剪纸的形式有窗花、顶花、墙画三种形式。

(一)窗花

首先来了解一下窗花形式的剪纸,用俗话说窗花就是贴在传话上的剪纸,主要是中国的农村为了装饰屋内环境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手段。因为农村每家每户都有贴传话的习惯,所以窗花的题材多为农耕生活,还有象征着吉祥,期盼幸福,喜庆吉祥的图案,以及戏曲故事还有花花草草、飞禽走兽的图案。窗花也分为几种构图,有单幅、多幅和成套。窗花的形式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个颜色,也就是单色,一般有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绿色等等,但是多以红色为主;另一种则是套色,套色则就是多种颜色的剪纸,至少要两种颜色以上;套色剪纸就是把剪纸所需要的所有颜色的纸订在一起,再按照事先画好的线剪好,选出一张最为满意的,贴在衬底上后,再将余出来一部分选择的性的贴在主板的上面。这种剪纸多用在过去的大家大户或者宫廷中。窗花没有固定格式的造型也是它的一大特点,也是因为中国民间的剪纸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生活中多见的剪纸一般有圆的、方的、长条的、菱形的、成团花形的。

(二)顶花和墙画

接下来我们在说一下顶花和墙画,其实窗花、顶花和墙画是一样的,都主要用于装饰屋内环境。顶花也可以叫做“顶棚花”因为再过去人们把屋顶也叫做顶棚,顶花也就是字面的意思是贴在顶上的大篇幅的剪纸,一般在有重要的仪式的时候会用到,比如结婚或者搬新家等。它的布置方式是:在顶棚的最中央贴上一个大的,然后再在顶棚的四个角分别贴上角花。贴在顶棚上的一般都是折剪对称的纹样,四个角的角花的布局也是对称的。墙画也就是字面的意思是贴在屋内墙壁上的剪纸;贴在北方睡觉的炕周围也叫“炕围花”,贴在做饭的灶边也叫做“灶头花”。他们对以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或者民间故事为主要题材。

三、剪纸与民间习俗的关系

剪纸起源于民间,也是和民间习俗密不可分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剪纸的创作和民俗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是民间习俗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许多传统的节日和重要的民间习俗活动基本上都要用到剪纸。例如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春节在民间也可以叫做“过年”,过年的活动是从阴历的腊月十八开始,一直延续到下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个节日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节日。民间有一句谚语:“二十三扫房屋,二十八贴花花”。这句谚语的意思也就是说从臘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屋子打扫院子,然后到了腊月二十八,人们就要把事先剪好的窗花贴在窗户、灶台、炕沿等上面,所以窗花也成为过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关于过年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中有一个叫“年”的恶鬼,没到过年的时候,它都会出先来吃人,而且专门喜欢吃孩子。人们就为了驱逐恶鬼就会放鞭炮,还有就是剪出各种图案挂在门楣上,来吓走恶鬼,以防进入每个人家作恶,寓意也就是求得家里平平安安。过完春节那么下一个则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也是我们所说的阴历的正月十五,忙碌完春节有要开始着手准备元宵节了,元宵节也可以叫做“灯节”,因为在元宵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出去看灯会,灯会上展示着各式各样的花灯,花灯则就是用剪纸的形式来展示的,有宫灯、荷花灯、鱼灯、狮子灯等等。

结语

民间剪纸深深的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不用的地域文化赋予了它不用的地域特色,土生土长、土色土香的剪纸艺术,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民间的剪纸艺术经过了无数劳动者和艺术家的创造,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石蛟 著.中国剪纸技法大全[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9年

[2]  杨学芹、安琪 著.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年

[3]  陈伟萍 著.试论中国民间剪纸造型[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

[4]  许之敏 著.民间剪纸[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

[5]  孙建君 著.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

[6]  李泽厚 著.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张琬婷(1995.12—),女,蒙族,辽宁朝阳,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