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传统精粹,育栋梁之苗

2020-06-11焦佳

天津教育·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竹马传统学校

伴随着锣鼓等打击乐器,俊美的小演员们穿着艳丽的服装,在自制的“木船”中载歌载舞,并随着“波浪”旋转、颠簸,展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这是天津市津南区葛沽第二小学(以下简称“葛沽第二小学”)学生们正在表演“安乐老会”——旱船,得到了现场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是漕海文化特色历史名镇,为华北“八大古镇”之一,素有“小江南”的美誉,更兼具“宝辇出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感受家乡文化源远流长,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这是葛沽第二小学领导班子始终思考的重要课题。

历经多年实践探索,葛沽第二小学全面推进葛沽传统文化教育,以校园物态环境建设为前提,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特色社团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手段,创新教育思想,整合多种资源,使得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氛围日趋浓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之路。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天津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荣誉称号。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传统文化绽放校园

葛沽第二小学一直执着于葛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学校领导班子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并领会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全面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人教材、进入课堂、沁人心灵,渗透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让传統文化在学生中得到活态传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让更多的孩子在艺术传承发展的路上知荣辱、懂善恶、辨美丑,享受成长快乐,这是学校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初衷。”葛沽第二小学校长刘学菊如是说。

吉祥法鼓、快乐竹马、传统旱船、剪纸艺术、传统武术……漫步在葛沽第二小学非遗长廊,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学校非遗长廊完善地展现了葛沽镇以宝辇为主的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长廊人口处前言用“额坊”形式;墙面融人江南传统民居建筑“马头墙”,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长廊出口采取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照壁”收尾。

为传承葛沽艺术瑰宝,学校将几近失传的制作、表演艺术引进校园,聘请老艺人引导师生传承,一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活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2016年,葛沽镇民俗文化传承基地挂牌仪式在葛沽第二小学举行,该校作为葛沽镇第一个民俗文化传承基地正式落成。

校园里到处渗透着浓郁的“传统味道”,学生们浸润其中,耳濡目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英语课与海音法鼓之间能产生火花,体育课可以与中国武术相互碰撞……学校将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了解葛沽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朴素品质。退休老校长张金樵身患重病,行动不便,依然坚持为学生们上民俗课;教师刘广月执教的“葛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向学生们展示了葛沽镇的方方面面,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被评为津南区优师优课;教师王彦执教的“浓浓的乡土情”,讲述葛沽宝辇花会的历史沿革、风俗传统等,获天津市“双优”课一等奖。

如何唱竹马的“清平调”?如何跟住法鼓的鼓点?如何在高跷表演中身段更加优美?……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开设了快乐竹马、吉祥法鼓、传统武术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课程,并先后成立了竹马、法鼓、武术、小高跷、旱船、剪纸和小京剧社团,聘请资深民间艺人刘寅、王凯、贾俊文、张秀明、苏国坡等人为校外辅导员。退休教师季风岭对葛沽宝辇文化颇有研究,其利用业务时间制作了3架袖珍宝辇并送到学校,供师生研究学习。

“敲法鼓动作要稳,脸上的表情要有表现力。”“唱竹马时要跟上节奏,激情高昂时就使劲用力,舒缓轻松时尽量不用力。”……老艺人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和技艺,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采取灵活多样且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培训传艺。他们一边向学生示范,一边进行讲解。老艺人们感慨地说:“我们教孩子们学习这些技艺,就是希望他们能将这些技艺传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葛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进校园提质增效,葛沽第二小学在行动。快乐竹马、吉祥法鼓、传统武术、传统旱船、青旺小高跷连续多年在葛沽民俗文化节上进行展示;武术社团在市级及以上比赛中有100人次获得奖牌及3个集体冠军,2019年登上了中央民族春晚的舞台。

多彩的校园活动和丰厚的文化滋养,拓展了学生亲近传统、熟悉经典的渠道,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要努力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正能量。”学校德育主任刘少琴介绍说:“学校以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为目的,研发了一系列文化味儿十足的学习资料,如‘可爱的家乡‘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阅读·悦读等。”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理解当地民俗文化。但民俗文化多是口口相授、代代相传,能否使民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呢?葛沽第二小学将文化用文字再现出来,配以图示,装订成册,便于学生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了解家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如“可爱的家乡”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葛沽的历史脉络、风土人情、民俗习惯、贝壳堤的形成以及宝辇出会的形式与特点等,承载了厚重的文化与情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传统文化引领潮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转化为行动的力量。要达此目的,单是传统文化进课堂略显单薄,葛沽第二小学围绕“感恩、尽责”的学校精神,将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倡导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学校活动相融合。

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以高尚的思想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学校利用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如重阳节“爱在重阳、情暖夕阳,老少同乐、共谱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学校鼓励学生给家长敬一杯清茶、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陪老人聊天说话;开展孝敬日记的评比,精选出优秀日记,并刊登在校报上等。

学校设置了“雷锋纪念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等主题日活动,宣扬中华优秀文化。学生们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和义务服务,每月开展“志愿者统一行动日”活动,将文明新风、环保、节水、节电等理念深入人心;清洁、护绿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美丽社区建设;关爱残疾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等帮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学校以传统文化节日为依托,利用传统文化课渗透节日教育,为学生架起了一座了解传统节日、感悟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桥梁。这种有效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汲取了文化营养,感悟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情感,促使学生自觉地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使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学校开展“三共”活动,即文明礼仪共遵守、亲子阅读共成长、孝进万家共携手,帮助家长构建和谐家庭,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重塑优良家风。围绕“三共”活动,学校组织了读书演讲比赛、读书之星评选、书香家庭评选等各种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在互动中共学文明礼仪知识,共读经典诗文,践行文明行为,引导学生画家风、写家训、赞美德,以实现小手拉大手,共育、共传优良家风的目的。

如今,葛沽第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卓有成效。正如刘学菊所说:“学校不仅要书声琅琅,而且要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学校会继续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基础,立足本土,大胆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一代代传承和发展下去,让一代代热爱家乡、具有家国情怀的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

(责任编辑 焦佳)

猜你喜欢

竹马传统学校
狠狠代入了!300封假情书救回绝境“竹马”
郎骑竹马何处来
少年力斗传统
学校推介
NO.5竹马
清明节的传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