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科学环境下区域间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

2020-06-11朱慧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图书馆

朱慧

关键词:开放科学;图书馆;智慧服务;区域协作

摘 要:文章立足区域图书馆协作,在分析开放科学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高效化、多元化、个性化等图书馆智慧服务三个方面的特征展开研究,认为智慧检索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智慧参考咨询服务和隐私保护服务是图书馆对开放科学进行智慧服务工作的重点。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4-0090-03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OS)思想诞生于中世纪欧洲的宫廷资助系统,为判别被资助者的科研能力,资助者采取科研成果同行评议和开放交流的方式以确保其质量[1]。在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盛行的时代,开放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不断发生变化,新兴技术为科研合作提供了便利,使知识创造和共享成为可能,为开放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图书馆已经实现由纸质为主到电子多媒体的“数字图书馆”和单体独立到网络集成的“移动图书馆”的飞跃[2]。自“智慧地球”观点出现以来,不同领域涌现出一系列“智慧+”观点,智慧图书馆也由此应运而生。笔者意识到区域协作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对开放科学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这方面展开相关研究。

1 开放科学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1.1 开放科学的提出及内涵

开放科学最早提出于2008年,欧洲科学开放论坛网站发布了由科学共同体起草的开放科学的目标[3]。开放科学的目标为受资助研究文献的开放存取、受资助研究工具的有权使用、公共领域受资助研究数据(包括研究数据、数据集、数据库和协议等)的开放、开放投资的基础设施等[4]。此后,众多学者提出开放科学的概念和观点,如“科学2.0(Science 2.0)”“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概念及“开放笔记本科学(Open Notebook Science)”观点,2015年英国开放大学和欧胜微电子基金会提出“开放科学实验室(Open Science Laboratory)”这一名词,主要是由英国开放大学和欧胜微电子基金会资助的科学教学实践的在线实验室。以上术语从不同的方向阐释了开放科学的含义,其目的都在于能够更好地为求知人群、相同兴趣爱好者提供免费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实现科研数据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科研工作,为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提供可能。

1.2 开放科学构成要素

根据开放科学的六项原则,笔者整合构建了开放科学构成要素架构,如图1所示。

构建开放科学的构成要素框架可以明确开放科学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对开放科学视角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工作展开研究。

2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及特征

2.1 图书馆智慧服务概念的提出

自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于2003年提出“图书馆智慧服务”概念以来,众多业界学者纷纷投入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中,并且不断有关于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观点产生,笔者按照各种观点提出的时间顺序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众多国外学者对图书馆智慧服务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后续图书馆智慧服务应用于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具有指导意义。但我国学者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特征、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跨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2 图书馆智慧服务特征分析

开放科学对信息的要求尤其是科研数据的要求较高,这对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高效化、个性化、多元化特征足以支撑跨区域的开放科学,能够为开放科学提供必要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2.2.1 高效化。高效化作为智慧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特征,也是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基础。近年来,RFID技术、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使用户能够实现自助信息检索、图书借还、座位查询与预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馆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馆员的工作量。

2.2.2 个性化。图书馆智慧服务个性化特征体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获取用户基本数据、用户内容偏好数据、互动数据、会话数据以及用户情境数据并进行用户画像建模,在用户进行信息检索与查找书目时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相关书目及相关图文声像资源,进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2.3 多元化。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多局限于文献存储、图书借阅、参考咨询等基本的服务领域,而智慧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开设学科服务、智庫服务、知识讲座服务、新信息服务、系统展示推介服务等新型服务,实现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多元化,为开放科学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5]。

3 开放科学引入区域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重要价值

OCLC在2017年发布的《研究数据管理(RDM)服务空间概览》指出,研究数据管理已成为高等教育方面的热门领域,因而需要在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从而满足研究人员的数据管理需求[6],这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3.1 重塑服务定位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各区域图书馆打破以往的地域空间限制,服务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本馆物理空间可容纳的用户,互联网为用户跨区域检索、图书馆跨区域合作提供了便利,图书馆的角色定位由传统的为用户提供教育、咨询、借阅等服务转变为向用户提供信息、知识等服务。开放科学的引入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要求,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

3.2 变革服务理念

为开放科学提供便利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公共图书馆提供数据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要通过数据体现,以至于企业的运营情况未涉及商业机密的部分也要以数据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现。智慧服务为各区域间图书馆共同实现开放科学提供了可能,但也要求馆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创新点,打破馆际界限,在服务好本馆用户的同时利用图书馆智慧服务促进区域间图书馆事业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技术智慧元素探讨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