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性

2020-06-11傅桂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傅桂玉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

摘 要:图书资料管理是公共图书馆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特征,指出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要求,探索了“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有效性的措施,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4-0019-02

1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特征

“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思路,而且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总体而言,“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 数字化

“互联网+”时代是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的融合,衍生出了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数字化理念、设备、系统,从管理思路和管理流程上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进行重塑,使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呈现出数字化特征,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1.2 标准化

“互联网+”时代讲究信息标准和数字标准,公共图书馆资源获取、整理、归档、服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工作标准。在工作标准的约束下,公共图书馆内部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也将日趋规范,逐步实现“对内”和“对外”的标准化管理。

1.3 个性化

“互联网+”时代是提倡个性、包容个性的时代,在互联网空间人人都可以成为资源的贡献者和享受者。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可以借助互联网空间和信息化技术便捷获取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建议,进而快速做出反应。

2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要求

2.1 以信息技术为管理支撑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应该在资料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在资料整理、分类、归档、利用等方面实现信息化、数据化。公共图书馆的资料管理人员要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通过自学、培训、实操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实现图书资料的高效率、高质量管理。

2.2 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管理目标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也是一个追求个性化需求的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信息资源供应者,理应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作为管理工作的目标。

2.3 以创新理念为管理方向

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因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资源生产快、更新速度快、信息反馈快的“三快”时代,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化资料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单靠设备设施以逸待劳。公共图书馆应始终秉承创新理念,将创新作为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向,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设备的不断创新。

3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3.1 转变思想,树立“互联网+”管理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实现图书资料的有效管理。首先,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了解“互联网+”给图书资料管理带来的改变,在思想上接受并认同新理念、新技术,深刻认识到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运用“互联网+”技术是大势所趋。其次,公共图书馆要把握“互联网+”时代为管理水平提升带来的契机。一直以来,很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进展缓慢,原因在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根源在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新理念,没有将新技术运用于工作中,管理观念的落伍导致了管理工作的落后。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改变传统观念,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再次,“互联网+”时代为管理人员提升工作能力创造了条件。新时代必定会带来新技术,新技术需要新技能。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树立“技术提升能力”观念,将了解、学习管理技术的过程看成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2 注重开发,善用“互联网+”资料渠道

补充、更新、整理图书资料是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模式下,图书资料的搜集、更新渠道十分有限,特别是在以纸质资料为主的时代,公共图书馆基本依靠线下采购方式进行图书更新。而在“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的更新渠道越来越多元化。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利用“线上+线下”的采购模式加快资源更新速度。如今,图书资料的采购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图书供应商越来越多,图书采购越来越方便,公共图书馆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下单订购图书资料,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还可以利用网络链接与知网、万方等知识服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充实图书馆馆藏资源。其次,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更新资源内容,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有条件的图书馆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馆藏实际情况开发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并制作成文图、音视频等供读者获取。再次,公共图书馆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图书资料特色品牌,通过读者互相推荐、向图书馆推荐等方式,在补充图书馆资料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图书资料品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

3.3 统一标准,建立“互联网+”管理制度

“互联网+”时代,读者群体分化明显且其阅读需求呈现个性化特征,为了进一步满足读者的图书资料需求,公共图书馆要统一馆内的图书资料管理标准,确立“互联网+”管理制度。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在图书资料载体和管理方式上确立统一标准。目前,不少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和服务制度方面没有实现统一。例如,有些公共图书馆虽然将传统的纸质资料转化成数字资料,但在资料管理上依然采用传统模式,影响了管理质量,其原因在于没有统一管理标准。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建立严格的数字资料整理和管理制度,确保“互联网+”时代资料载体的改变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实现同步。其次,公共图书馆要在管理体系上确立统一标准。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完善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资源管理体系,但该管理体系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套标准对任何一个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和任何一个部门都要一视同仁,并要明确划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以保证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再次,公共图书馆要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方面统一标准。图书馆应严格规范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不断更新其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建立一支与“互联网+”时代图书资料管理要求相契合的专业队伍。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呈现出数字化、标准化、个性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管理目标,以创新理念为管理方向,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迸发出更多活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阳衡元.“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9(33):135-136.

[2] 赵利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若干途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1):18-19.

[3] 郑艳.网络化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9):90-91.

[4] 刘冬梅.“互联网+”环境下文博图书资料服务模式转变的思考:以山东文博图书资料室为例[J].人文天下,2019(6)65-68.

[5] 邱晔.关于“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4):152-156.

[6] 徐绮庆.利用互联网管理系统开展员工私有医学图书共享服务探索[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6):80-83.

[7] 马春芳.基于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6):142.

[8] 张海荣.“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7(5):132-133.

[9] 茹娜.互聯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新措施[J].学周刊,2016(30):22-23.

[10] 远霞.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77-178.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及创新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