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研究

2020-06-11李静

北方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重塑实践性

李静

摘要: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深度不断扩大,文化交流融合大背景下对于文学理论实践性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围绕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分析了新时期的内涵,总结了文学理论实践性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最后针对如何加强文学理论实践性研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学理论;新时期;实践性;重塑;探索

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品格,实践性是近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方面重要的关注点,很长一段时期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一度出现失语和失效的状态,实践性品格逐渐弱化,这不仅不利于文学理论的持续发展,甚至还会导致引发文化危机,不利于推动文学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只有积极加强文学理论实践性研究,重塑文学理论实践性品格,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學理论向着体系化、科学化、创新性方向拓展。加强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论证探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学理论实践性探究之新时期研究

新时期是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而言的,从1978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文学理论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代文学理论不断进行转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总体上看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建设时期,该时期主要是指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俄苏文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的理论探索与研究时期,该阶段从1978年开始,发展到1990年末期,中国文学理论主要的特点有专业性、学术性和多元性。中国文学理论体系不断丰富,也日渐复杂和无力。文学理论陷入了空泛的状态,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深度研究。第二个时期为反思阶段。该时期主要是指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出现的非实践性、过度理论化方面的倾向进行总结深思的研究阶段。也就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开展进入了反思时期,一方面西方文学理论界开始进入了后理论时代,一些西方的文论研究者开始对宏大叙事等方面提出了反对的观点,并突出反思的重要意义。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反思的发展时期。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展的中国文学理论关于实践性的探究,才越来越被关注,成为研究的焦点。一方面中国文学理论体系不断丰富,文学理论事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文学理论实践性品格逐渐被弱化,甚至一些学者完全用非实践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和总结,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基本内涵阐述

文学理论实践性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认为所有的文学理论都应当源于文学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发展,才能够不断创新。我国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深入,文学理论本身具有多种建构方式,但是文学实践是最为重要,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传承方式。在文学理论探究过程中单纯地通过理论探索并不能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同样单一地进行实践探索研究,也并不能及时进行规律的总结,继而更好地从理性和系统的角度对文学理论体系进行传承发扬,所以需要加强文学理论的多视角分析。(1)大量事实证明,文学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通过感性和理性的认知与研究,才能更好地对抽象的知识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和浓缩,进而不断提升文学实践研究深度和广度,更好地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无论从哪一个视角分析,都应当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论证研究,才更具有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的研究是指基于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在对相关的发展基础和理论体系进行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围绕文学理论现有的成果以及发展方向,通过实践总结和分析,进而更好地对文学理论体系进行补充完善,用实践更好地证明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借鉴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融入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文学理论走向时代性、多元性的发展之路,为未来的时代发展和文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所以还需要广大学者围绕文学理论实践性进行深度的探索与实践,以此更好地推动文学理论内涵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健全,用更有说服力的观点和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推动文化体系更加繁荣灿烂。

三、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研究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经验的总结,一切文学创作、文学现象以及文学批评等活动都可以作为文学理论的形成要素,文学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并且可以为作家的创作等提供重要的参考支撑,加上文学理论本身可以对文本进行有效阐释,并作为理论演绎的重要构成不断发展,(1)所以文学理论方面的实践性研究也应当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赋予文学理论更丰富的内涵以及时代价值。只有将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融合探究,才能更好地体现文学的魅力和价值,彰显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从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文学理论引进以及学习等方式来进行发展,通过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文学理论内容、方法,进而形成学者自身的观点和思想体系,推动文化共享,为文学理论世界的发展也提供了重大的参考支持。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的西方崇拜,国内也有很多丰富的经典的文学理论可供参考和深度研究,为此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方面在不断学习西方理论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文学实践本土化方面的探究也非常重要。

新时期文学理论界一直致力于理论的翻译,文学创作逐渐向着大众化的趋势发展,理论研究却一直停留在话语构建的环节,关于文学理论的热点主要是围绕理论进行研究,而不是以文学实践为主导来进行分析和探索,新时期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逐渐脱离,一方面文学理论和文本的距离越来越远,另一方面文学理论越来越偏离本土化的文学实践研究方向,此外中国文化甚至出现过于崇拜西方理论的倾向,文学理论过于关注理论的构建,忽视了文学的创新创作,这很显然不利于文学理论实践品格的塑造与传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国文学理论的构建主要是通过体验和感悟来获得的,通过翻译、模仿以及吸收其他方面的理论,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改造,没有充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视角开展多元化、本土化和深入的研究探索,这本身就是忽视文学实践的直观体现,也不利于文学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加强新时期文学理论实践性探索,重塑文学理论实践性品格,任重而道远。想要更好地提升文学理论实践性水平,切实推动文学事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方面要对目前文学理论出现的非实践性以及过度理论化的特质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重构文学实践—文学理论—文学实践的理论发展体系,更好地推动文学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彰显其应有的价值。文学理论实践性的发展要多用辩证的眼光和客观的视角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文学世界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导。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中西方文学理论深度融合的本土化发展经验,国外的经验和观点值得借鉴,但是也要结合国情进行本土化探索,这样才能让文学理论实践性探究更科学,为此在文学理论实践性探究方面既要科学有选择地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文化,同时又应当应用继承与发展的视角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学理论自身的规律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不断提升古今文化的融合度和创新力,让更多的现代化成果形成、传承,推动文学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和健全。此外还应当注重文学批评,通过文学批评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剖析问题、挖掘根源,找出影响因素,所以对当前的文学现象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积极进行文本的阐释,并从文学理论实践性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索,寻求适宜中华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文学发展体系,助推中华文化研究向着更加多元化、专业化、本土化和时代化的方向拓展,重构文学理论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积极倡导全民阅读,发挥全社会人才的力量,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传播提供强大的指引、奠定良好的基础。(2)

总之,新时期中国文学理论实践性探索过程中目前遇到很多的阻力,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只有运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文化的融合、学习和创新,才能全面推动文学理论更好地实现本土化、特色化发展。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重塑实践性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地域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有益尝试——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