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2020-06-11何建珍
何建珍
摘要: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擅长通过对爱情与婚姻的描写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傲慢与偏见》发表于1813年,描绘了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及婚恋故事,展示了女性主义觉醒的初级阶段以及女性对自己幸福追求的意识。奥斯丁通过不同人物个性凸显女性智慧,强调男女在爱情和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并表达了一种爱情婚姻观——爱情是婚姻的基础,金钱是婚姻的保障,在婚姻中男女平等。其观点在其所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描写的五种爱情婚姻观以揭示不同婚姻的性质从而研究奥斯丁婚姻观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奥斯丁;积极性;局限性
一、引言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自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酷爱读书与写作,很早就表现出语言才能。她一生中共创作了六部小说,主题大多是爱情与婚姻。小说《傲慢与偏见》发表于1813年,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初。当时的英国女性必须通过婚姻才能获得社会地位。“妇女们再没有比在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的了。”(1)小说讲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闭塞、保守的英国乡镇生活下,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子对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陋习,由此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即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财富是婚姻的保障,在婚姻中男女平等。小说情节曲折,语言流畅,机智幽默,深受读者喜爱。
故事发生在赫特福德郡一个平静的村庄。班纳特家五个女儿都待字闺中,大女儿吉英,二女儿伊丽莎白,三女儿莉迪亚,四女儿凯瑟琳,小女儿玛丽。班纳特夫妇和其他父母一样希望为自己的女儿安排理想的婚姻。小说开篇第一句话语言含蓄却极具讽刺意味:“这是世界上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每一个有钱的单身男子都希望有一位妻子。”(2)换言之,当时盛行的婚姻观是:一个理想的丈夫必须拥有大量的财富,且充裕的经济能力是稳定婚姻的基础。
小说中主角伊丽莎白的爱情和婚姻是整部小说的主线,其婚姻观正是奥斯丁所提倡的: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金钱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五对夫妇的婚姻爱情状况和性质
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描写的五种爱情婚姻观以揭示不同婚姻的性质以总结奥斯丁的婚姻观:婚姻是浪漫而且现实的;幸福婚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共同爱好和真爱之上,虽然婚姻和财富以及社会地位紧密相连。
(一)班纳特夫妇
班纳特夫妇的婚姻在当时来说是最传统的——纯粹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班纳特先生年轻时因为班纳特夫人的美貌匆忙与之结婚,并没有考虑过两人是否适合。婚后发现两人在性格、思想、观念上差异极大。班纳特先生非常瞧不上班纳特太太的滑稽言辞及愚昧,对其的态度也是非常冷漠。而班纳特夫人是一名平凡、世俗,甚至有点鄙陋肤浅的家庭妇女。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有钱人。因此,尽管班纳特夫妇的婚姻不理想,但在女儿们的婚姻问题上,两人的意见基本一致。班纳特夫人给女儿们安排的舞会及所传授的婚姻观,班纳特先生都没有直接反对。在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之下,女子能找到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丈夫的确是很重要的,所以班納特先生也认同妻子对婚姻的观点。这对差异巨大的夫妻在子女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总而言之,班纳特夫妇的婚姻是盲目的。
(二)莉迪亚与韦翰
在奥斯丁看来,莉迪亚与韦翰的婚姻非常失败,完全基于冲动和欲望。莉迪亚生性贪玩,乖张任性,而韦翰也是一名虚伪并且花花肠子的男人。他绅士的外表下藏着小市民一般的性格。他以自己年轻帅气的面貌和久经情场的手段让莉迪亚这个年纪尚小的女孩爱上了自己。
实际上,韦翰是一个虚伪且令人生厌的人。他污蔑、诽谤达西,并破坏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达西不计前嫌,资助韦翰,让他能顺利和莉迪亚完结婚。韦翰不但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毫无悔过之意,而且在接受达西的帮助之后,对达西仍无感激之情。 韦翰只是想求得一时欢愉,并不考虑未来,只在乎当下的快乐。婚后的莉迪亚多次找到姐姐诉苦,因为韦翰在婚后还是常常出门寻欢作乐,完全不考虑她的感受。两人的婚姻证明只有情欲而结合的婚姻是不牢固也不幸福的。奥斯丁通过莉迪亚在婚姻中的地位表现出当时女性对抗时代的无力感。同时,奥斯丁将莉迪亚婚姻的失败归咎于其父母失败的婚姻。莉迪亚对婚姻的草率由其任性的性格造成。她被母亲溺爱,被父亲漠视,致使其形成不成熟的个性,最终导致她和韦翰的闪婚或裸婚。总而言之,莉迪亚和韦翰的婚姻不论在当时的英国还是在现在都属于反面例子。
(三)夏绿蒂与柯林斯
夏绿蒂是伊丽莎白的好友。其心高气傲,不乏理性和精明。她很清楚自己长相平平,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是剩女。她选择了以物质为基础的婚姻,因为她更加注重生活的充足舒适。夏绿蒂很现实,因此她毫不犹豫地嫁给了柯林斯。透过文字可以感觉到奥斯丁对这种婚姻的嘲讽之意。而夏绿蒂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迫于现实的无奈。她认为“婚姻幸福完全是靠运气。”(1)说明事实上夏绿蒂是向往幸福婚姻的,也体现了当时女性渴望改变自己从属与男性的命运。当时的社会现实很残酷,不仅仅是婚姻就连社会关系都由金钱和权势所控制。至于柯林斯,在他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他很满足于夏绿蒂的顺从和迎合。于是俩人一拍即合。夏绿蒂很清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舒适的生活,她放弃了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从而选择了安全感和孤独一生。柯林斯需要一个符合他社会地位的妻子,维护他作为牧师的形象。尽管俩人的婚姻里毫无爱情基础,但各取所需。简言之,两人的婚姻是以利益为基础。
(四)简与宾利
简与宾利的爱情算是很理想的,完全基于真爱和尊重。简美丽聪慧,性格温顺,是男性理想的妻子。宾利潇洒英俊又多金,是女性完美的丈夫。两人一见钟情,感情真挚而单纯。之后,俩人也很顺利地谈婚论嫁。可是好事多磨。宾利听信了好友达西对简的错误判断,误以为简是为了金钱而选择他,于是不辞而别。两人的爱情经受了考验。简内向保守的性格是主因。当俩人重逢之后发现彼此才是真爱。简第一次放下矜持,而宾利也抛开了怀疑和犹豫。在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帮助下,两人重归于好,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两人的婚姻也可以算作一个美满婚姻的范本。
简和宾利的爱情说明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拥有相同语言,才能成为一对幸福的夫妻。但奥斯丁对两人的婚姻仍有保留,她认为简和宾利懦弱和犹豫不决的性格是俩人婚姻的隐患。在奥斯丁看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结合才是理想的婚姻。
(五)伊丽莎白与达西
奥斯丁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结合过程。在奥斯丁看来,伊丽莎白与达西婚姻堪称完美。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聪慧、理性且有与主见。她很清楚如果只是嫁给爱情或者金钱,这样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在当时英国的大环境下,如果只有爱情而没有经济基础,婚姻注定是悲剧。两人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相识之后产生了误会,接着误会加深了,然后误会解除了,最后彼此接受了对方。最终伊丽莎白发现达西对自己的爱情是真诚的。达西为伊丽莎白改掉了先前的傲慢,伊丽莎白也为他放下了偏見。因此一对恋人要融洽相处的话,必须学会妥协。
伊丽莎白在爱情里从来没有排除过金钱的重要性,但这不影响她对平等爱情的追求。她和达西追求真爱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达西的求婚被伊丽莎白拒绝之后,他写了一封信向她解释,希望能解除误会。第二阶段:伊丽莎白和家人去了达西家乡,看到了他真诚、善良的一面。第三阶段:两人解除误会,结为连理。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是奥斯丁最为推崇的。两人的结合在爱情与财富之间做了个很好的衡量。通过对伊丽莎白和达西婚姻的描述,奥斯丁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婚姻的观点:没有金钱的婚姻是不稳定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愚蠢的;在婚姻中男女地位平等。
三、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奥斯丁终身未婚,长期居住乡村,生活圈子较狭窄。其小说以女性的细腻和敏锐描绘了她所熟悉的狭小世界——资产阶级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活以及绅士淑女的爱情和婚姻——反映了英国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中人们对婚姻观念的看法。无论是传统贵族还是新兴乡绅都十分看重地产,因此地产成为了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庄园是有钱人必须拥有的财产。当时的女性渴望自己能嫁给一个有钱人。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家,奥斯丁的个人经历对其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傲慢与偏见》表达了奥斯丁的婚姻观——反对以金钱为目的的婚姻,主张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通过小说《傲慢与偏见》,奥斯丁所表达的婚姻观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第二、财富在婚姻中不可或缺;第三、婚姻中男女平等。其观点在其所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面
奥斯丁通过伊丽莎白的婚姻来反映夫妻平等。如果女性只是以金钱为目的而结婚的话,那么她在夫妻关系中的地位是低下的,因为她需要依靠男性生存。而伊丽莎白冲破了由物质观念、阶级门第组成的世俗牢笼,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选择能与之相爱且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达西,从而收获了幸福的婚姻。而她也获得了达西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每桩婚姻都跟钱有关。“在奥斯丁所有小说中都会公开讨论收入的问题。”(1)奥斯丁通过对伊丽莎白婚姻观的描述表达了她自己的婚姻,即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而金钱在婚姻中不可或缺,那些只为了金钱、地位而结婚的人是愚蠢的,而不考虑经济条件的婚姻也是不明智的。奥斯丁的这种婚姻观对现代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婚姻中双方都要有理性的思维,建立在爱情与金钱共同的基础上的婚姻才是最幸福的。同时,小说中女主角伊丽莎白勇敢地对抗当时社会,坚定地追求自己幸福。她所表现出的这种女性意识是女性主义初蒙的觉醒,对当时的以男性为主的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奥斯丁时代的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试图重建女性自我,最终将走出男性传统的束缚,真正成为有独立自我的女性。《傲慢与偏见》在女性主义上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局限性
毫无疑问,奥斯丁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婚姻观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的“灰姑娘情结”表现出当时环境下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流露出对男性的依赖心理。奥斯丁在《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六部小说中都遵循了这种“灰姑娘”浪漫模式,描述了女性通过婚姻寻求男性庇护的心理。“灰姑娘情结”这一概念是美国作家柯莉特陶琳在其《灰姑娘情结》一书中提出的,它指的是女性缺乏自信且畏惧独立的心理。(2)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不仅仅在社会、经济上无法自立,在自我意识上也受到压抑,导致女性只能通过婚姻谋求社会地位或者经济利益。即便是奥斯丁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性作家,在男权社会下也不免徘徊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之中,一生都为金钱和爱情所困。奥斯丁通过对简和伊丽莎白爱情婚姻的描写以表现其超越传统的愿望;通过对班纳特夫人、莉迪亚、夏绿蒂婚姻的描述映射出其面对时代的无力感。奥斯丁作品中灰姑娘形象的创造正迎合了读者大众潜藏的内心需求,反映当时女性需要通过婚姻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现状。
四、小结
综上,奥斯丁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从她所生活的小天地窥探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傲慢与偏见》不仅描述了当时英国的婚姻观,还批判了只以金钱为目的的婚姻,最后通过对伊丽莎白和达西美满婚姻的描述表达出自己最为推崇的婚姻观,即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能美满幸福。
书中描写了五种典型婚姻——班纳特夫妇枯燥无味的婚姻、简与宾利情意相投的婚姻、夏绿蒂与柯林斯冷漠枯燥的婚姻、莉迪亚与韦翰放纵情欲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理想完美的婚姻。奥斯丁通过对这五种婚姻的描述,透析出了五种婚姻观:爱慕美貌的婚姻观、门当户对的婚姻观、以金钱为目的的婚姻观、以情欲为目的的婚姻观、以爱情为目的的理想婚姻观。
简·奥斯丁在的《傲慢与偏见》中表现的爱情婚姻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奥斯丁时代的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试图重建女性自我,最终将走出男性传统的束缚,真正成为有独立自我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