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通过手术室护理对手术时间和血糖的影响
2020-06-11林雨萍谢晶晶
林雨萍 谢晶晶
[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段2017年2月—2019年4月,研究对象是该院接收的72例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血糖值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2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能缩短手术、排气、下床及住院时间,严格控制血糖指标且提高护理满意度,便于改善生活质量且促进病情早期康复,达到治愈疾病且改善预后的目的。
[关键词] 子宫肌瘤;糖尿病;手术室护理;手术时间;血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4(a)-0129-02
临床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疾病是子宫肌瘤,在40~50岁的女性群体发病率高,诱导因素是雌激素或者孕激素分泌异常,具体表现为腰酸、贫血、排尿困难及月经量增多等典型症状,治疗方式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若合并糖尿病情况则增加手术风险,其属于代谢性慢性疾病,机体长期呈高血糖状态导致手术时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席利霞[1]学者认为,手术室做好对症护理能提高整体疗效,控制血糖指标且预防术后发生并发症。为分析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该院接收的72例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是(44.19±11.58)岁;肌瘤体积227~268 cm3。平均体积是(248.15±52.39)cm3;对照组:年龄36~58岁,平均年龄(44.29±11.52)岁;肌瘤体积226~267 cm3,平均体积是(248.04±52.23)cm3。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①纳入标准:术前经子宫内膜活检或MRI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伴糖尿病者[2];配合能力良好者;知情并通过《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②排除标准:严重脏器组织损伤者;子宫腺肌瘤者;内膜癌;凝血功能或免疫系统异常者;传染性疾病者;精神障碍或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完善常规围术期护理,如术前准备、手术配合、胰岛素治疗及术后护理等内容。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①术前:术前24 h探视患者的病情,了解其基础情况及检查情况,主动交流沟通改善心理应激反应,以其自述为基点评估心理状态,给予对症心理疏导避免影响手术效果,向患者与家属阐述手术必要性、注意事项及血糖控制重要性等内容,纠正对疾病知识存在的错误理解,协助病房护士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值,详细记录后将监测结果告知临床医师及麻醉师,对其麻醉风险及术中应激反应行综合评估,制定对症的控制血糖方案,术前遵医嘱静脉滴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确保血糖稳定,同时术前完善器械准备及药品准备,将手术温湿度作出调整,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遵守手术室消毒及灭菌要求[3]。②术中:将患者送往病房后简单地讲解手术流程,消除陌生感及恐惧感且稳定不良情绪,调整舒适的体位并固定好肢体,过度焦虑或紧张者遵医嘱使用适量镇痛、镇静药物,协助医师完成麻醉,对不必要的裸露位置行遮盖,注意保暖且实时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③术后:术毕将患者送往病房观察病情,待麻醉清醒后告知手术情况,指导其稳定情绪预防发生不良反应,对血压及血糖值定期监测,遵医嘱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便于对血糖值作出调整,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切口处理,若发现辅料污染则立即更换,预防发生肿胀及渗血等并发症,同时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向患者家属提供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术后24 h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改善胃肠道蠕动且避免发生肠粘连,出院后定期复诊[4]。
1.3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术后测定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血糖值:血糖监护仪(型号G-425-2)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医院自制调查问卷,百分制表示,完全满意≥85分,基本满意61~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率越高则护理更具优势。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值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72例患者护理后观察组完全满意20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7.22%;對照组完全满意1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6例,满意率83.33%,观察组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46<0.05)。
3 討论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疾病,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导致早期出现疼痛、贫血及月经失调等表现,若患者伴有糖尿病疾病,给予临床手术时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引起严重并发症出现,甚至威胁生命健康,因此王秋[5]学者认为,围术期做好护理干预能控制病情进展,含有术前准备、术中个性化护理及全面术后护理等内容,便于改善预后。
有研究报道,手术室护理能提高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疗效,属于新型护理模式,提供全面的围术期护理服务便于安抚患者不良情绪,术前探视病情并给予疾病宣教,讲解手术必要性、术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等,纠正患者与家属对病情存在的错误理解,主动交流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准备,遵医嘱使用胰岛素便于控制血糖值,保持禁水禁食且配合临床医师评估术中应激反应及麻醉风险,同时营造舒适的手术环境能消除患者陌生感及恐惧感,调整温湿度并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剂灭菌要求,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配合医师操作,便于降低感染风险,帮助患者调整至舒适的体位,做好保暖且隐私保护,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指标,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完成手术后遵医嘱静脉滴注胰岛素便于对血糖作出调整,及时对伤口换药,若发生敷料污染则立即更换,预防发生红肿、疼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改善胃肠道蠕动,避免发生肠粘连的并发症,出院后嘱咐患者定期到门诊复诊观察病情恢复情况。
该研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排气、下床与住院时间短;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护理满意率高(P<0.05),说明该研究与章萍等[6]文献报道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能控制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整体疗效且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席利霞.全程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前应激反应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4):303-304.
[2] 邱星.女性乳腺结节与子宫肌瘤发病率的相关性及护理方式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4):130-131.
[3] 裴蕾.子宫肌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241-242.
[4] 张丽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2018,42(3):51-53.
[5] 王秋.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6):223.
[6] 章萍,葛宜群.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改善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 5(7):816-818.
(收稿日期: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