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LPR下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020-06-11张天文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房地产制造业

摘要:LPR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其机制的形成旨在疏通贷款市场利率传导通道,提升贷款市场效率,使贷款利率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变化关系。我国自推行LPR机制改革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试从LPR近期的下降,侧重分析其给房地产市场、制造业及商业银行带来的有关影响。

关键词:LPR;宏观经济;房地产;制造业

一、LPR改革的历史进程

LPR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顾名思义是针对贷款市场利率的报价机制,它的形成与我国贷款利率的定价发展历史密切相关。2013年到2018年的这段时问是LPR改革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央行推出了LPR有关的集中报价机制,但这时的报价仍然参考的是基准利率。从2019年开始,央行持续深化改革,对LPR的报价方式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变革,报价改为公开市场利率,品种方面新增了5年期的品种,利率曲线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1],报价银行数量增至18家且涵盖了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各类型商业银行,这使得LPR机制更能反映市场对资金需求的变化程度。

二、LPR下降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2019年LPR机制深化改革以来,央行已经两次对LRP进行下调,特别是2020年春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房地产加速进入下行通道,甚至出现多个城市楼盘交易量为零的局面。考虑到房地产行业是较为典型的高杠杆行业,通常净负债率居高不下,高达百分之几百,行业对现金流的需求极度旺盛。LPR下降表明借入资金成本下降,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金流的紧张局面。同样对普通购房者而言,由于贷款机制改革,长期房贷的还款金额出现下降,如30年期的百万贷款将少交1万元左右。在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双重作用影响下,一些研究房地產市场的学者认为,这是对房地产政策的刺激和松绑之举,从而会带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的空问。

在笔者看来,要得出LPR下降与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反向关系的结论恐怕过于草率。由于中同的房地产市场具有强烈的政策式走向,受政策宏观调控影响较大,从目前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没有明显放松迹象。政策方面更加侧重于构建房地产长期有效稳健的调控机制。从2020年春节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近期央行再次重申坚持“房住不炒”原则,更加向市场反馈了坚定调控的信心。

个别学者提出,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对土地财政的严重路径依赖,LPR下降后,地方政府可能会及时出台配套措施,这些配套措施会助推房地产市场走高。然而,现实表明,地方收入对土地出让金的过度依赖,给地方经济远景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各种弊病,更高层面需要进一步统筹降低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更多服从中央统一调控部署,克制自身短视行为和局面利益驱动。同时,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部国际形势,新冠肺炎疫情义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有效应对房贷引起的家庭杠杆率上升过快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必备之举。因此,房地产业宏观政策这根对各方来说都较为敏感的“弦”不会被轻易拨动,保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不会改变。

三、LPR下降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影响

LPR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势必要充分反映市场宏观经济的变化情况,从利率机制改革的方向看,LPR机制不是单维度的改革,内在要求商业银行从负债和资产端都进行有效配合,从而降低企业负债成本,体现利率市场化成果[2]。南于近年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受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影响,制造业贷款难、融资难、使用资金成本高的现象已成为社会共识。2019年LPR机制进一步改革以来,宏观政策层面意向性明显,希望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对整个宏观经济层面特别是给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优化融资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相比5年期以上LPR,本次1年期LPR下调幅度更大,也是充分考虑到广大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如餐饮业、旅游业等高现金流行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以期通过短期利率下调来切实缓解流动性紧张局面。政策决定层面也频频透露出通过LPR下降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政策思路,国务院有关会议及央行着重强调要采取举措降低实际利率,对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目前LPR下降已成为现实,无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成本。与此同时,如定向降准等配套措施也相继落地,这都有助于缓解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从历史宏观数据看,利率趋势与各类资产配置之问存在较大关联程度,各主要发达国家在LPR机制改革进程中,LPR下降也确实给本国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信贷优势空间。但LPR下降这一举措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从现有短期数据来看,银行贷款内部转移定价没有出现明显降低,不少实体企业对LPR下降带来的降息获得感也不是太强。

四、LPR下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相比,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在社会融资总额中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占比依旧高达三分之二,仍然是实体经济最为关键和最重要的融资方式。这造成了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款利差。虽然前几年商业银行各类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商业利润中利差收入的占比出现下降,但随着强监管时代的来临,商业银行对传统贷款业务重新予以重视。在LPR下降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款息差收窄,给银行利润增长带来了困难。同时,LPR是在综合各样本银行对最优质客户报价基础上形成的,使得各种类型的经济主体对市场利率的变动分层效应增加,LPR机制的不断完善普遍增强了商业银行对信贷市场的敏感程度[3]。

LPR下降对银行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以类贷款或各类商业贷款等形态为主体,运用形式存在较强的同质特点。与此对照的是各家商业银行的负债来源则呈现出明显差异性。这造成了在LPR下降背景下客户分层的情况加剧。分层状态进一步助推了由客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不同带来的信用风险,各商业银行对此需要加以认真考虑。而且这种风险暴露从概率上看不是随时间均匀分布的,越到后期,风险暴露金额和不良贷款率越会提升,再加之一定的长尾效应作用[4],银行的盈亏平衡点不断抬升。这一系列情况必会对银行经营的安全边界和满足重要监管指标条件造成压力,资本的约束边界和规模扩张的矛盾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引发的种种风险,使得在风管管理、技术能力方面存在短板的中小银行面临较大压力,甚至引发严重危机。以上由LPR机制改革带来的对商业银行管理的种种挑战,客观上要求管理者加强利率风险管控,重新定价风险,做好压力测试,重视中间业务的稳健发展,增强面对风险的韧性。

五、结语

从LPR机制改革的实践效果看,要想真正发挥利率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瞄定目标,逐步放开对利率的管制,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需要的长期资金借贷的利率应考虑优先进行改革,以期从长期到短期,熨平套利波动。

参考文献:

[1]李超.宏观经济、利率趋势与资产配置[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2]赵金鑫,王勇金融创新下的影子银行与利率市场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3]陈作章,于报山,戴子一商业银行业务竞争与风险防范案例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8

[4]杨婉茜状态转化下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019.

作者简介:张天文(1975-),男,福建诏安人,经济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政策、农村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房地产制造业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白银时代”房企转型,路在何方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