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在短视频领域发展新路径浅论
2020-06-11代丽丽
代丽丽
摘要: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对新闻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短视频新闻以其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空间等多重因素的束缚,使受众获得了良好的观看体验,成为一种主流的新闻传播方式,甚至倒逼传统媒体往视频方向转型。文章从短视频新闻的定义、特点、应用、面临困境及应对策略等方面,探讨传统媒体在短视频领域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短视频 传统媒体 传播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5G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化视听感受的需求提升,仅以文字为主体的传统新闻报道形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的受众需求,新闻视频化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一股新潮流,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所谓一图胜千言,一频胜千图,短视频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传播效果上胜过了文字类的传统稿件。
短视频新闻的定义及特点
短视频是短片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时长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短视频的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廣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发展提速,短视频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相较于传统的文字稿件,短视频的阅读门槛显著降低,受众花费的时间极大缩短,文字需要几百字甚至上千字描述的内容往往被压缩在一段仅有十几秒的视频当中,但传播效果却并未因为时间短暂而被削弱。相反,因为生动直观地再现了现场画面,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参与感。而且短视频是现场情景的影像记录,报道真实客观,不易掺杂记者的个人感情和主观倾向。
短视频新闻的快速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9年,中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过6亿,网民使用率达到75.8%。也就是说,在中国有接近一半的人使用短视频,每10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7.58个人使用短视频。2019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2020年和2021年仍将保持40%-50%的高速增长。
越来越多的用户把短视频当作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传统媒体也意识到短视频新闻广阔的发展前景,纷纷开辟短视频业务。早在2014年,新华网络电视就推出了专攻短视频的移动客户端“新华15秒”;2015年,腾讯新闻、第一视频、今日头条等新闻类客户端也不约而同地开始全力打造短视频新闻矩阵;2016年底,澎湃新闻CEO邱兵创建了专门的资讯类视频平台梨视频,并荣获“2017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其他国内媒体也在短视频领域开始积极布局。在各类视频平台上,可以搜索到大量传统媒体的账号,例如在当下最火爆的抖音平台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均已入驻,其他地方类、专业类新闻媒体的账号更是不胜枚举。
短视频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典型应用
以2020年初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新闻报道为例,短视频在当时占据了绝对优势。
比如,有一段对此次抗击疫情领军人物钟南山的采访,传统的报道方式是记者将专家的观点形成文字,配以图片发表。但在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文字新闻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瞬间“刷屏”的是钟南山接受采访的几段短视频。媒体根据需要,将钟南山的讲话切分成几个段落,突出不同的主题,配以相应的文案和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新闻一下就活了起来。
观众通过这些短视频,可以真实地听到钟南山的话语,看到他的微细表情,甚至强忍住的泪水,那种沉重冷静的态度、鞠躬尽瘁的精神、战胜疫情的坚定意志,以及鼓励国人勇斗病魔的强大号召力,瞬间感染了观众。相比之下,文字新闻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对于钟南山的动作、语言、表情等,都只能用记者描述的方式来展现,无论记者的文笔多么优美生动,也无法达到短视频那种声情并茂的视觉冲击。
在一段短视频中,钟南山动情地说:“有一个学生,他昨天晚上给我发来一个信息,他说他在家(武汉)听到街上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精神,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说这段话的时候,钟南山眼眶含泪,说着说着忍不住就哽咽了。再加上背景音乐起到的渲染作用,观众很容易被带动情绪,深受鼓舞。这段短视频在多家媒体的短视频平台播出,瞬间刷屏,仅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点赞量就达到1 533万,播出量更是难以计数。此外,还有女医生断发出征、武汉版“小汤山医院”10天建成、战“疫”女护士隔着玻璃戴口罩与男友亲吻等感人的新闻事件,均是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传递出去,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短视频新闻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短视频新闻依然面临真实性挑战。路透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成功的离线视频新闻时长大多在1分钟以内,很多短视频新闻都只有短短15秒的时间。短时长呈现的新闻内容有可能是片面的,而且视频一般都会经过人为剪辑,后期会加入文字解说,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新闻失真。
短视频新闻的乌龙事件近年来屡有发生。比如在2015年10月13日,安徽卫视发布了一则《女子狗嘴下救女童自己四肢被狗啃完》的视频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带来了80多万爱心人士的捐款。但几天之后,在记者的追踪下,真相揭开——被咬的女子是在男友的养狗场内喂狗时被狗咬伤,男友发出这样的视频,就为了利用人们的爱心筹措女友的治疗费。一场感天动地的“见义勇为”变成了卑鄙无耻的蓄意欺骗。
2018年11月18日,网络上疯传一段快递小哥雨中痛哭的视频,这则视频所配的文字声称“快递小哥冒雨送快递,一车快递被偷得没剩几件了,在雨中痛哭20多分钟”。消息被新闻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后来,公安局调查后发布通告辟谣,这名快递小哥雨中哭泣是因为与女友吵架,并没有发生快递被偷的情况。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有图有真相”“有视频为证”也不能完全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媒体必须高度重视“把关人”的作用,对短视频新闻也要像传统的文字新闻一样,实行三审制,对短视频新闻的素材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查实。尤其是那些非记者自采而是由网民提供的UGC(用户原创内容),更要提高警惕,发布前必须向拍摄者、当事人或相关部门核实。
视频制作技能不足。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记者,虽然写作水平一流,但在拍摄短视频方面却往往缺乏经验和技能。在新闻机构还没有能力在任何一个新闻现场都派出专业摄像记者的情况下,文字记者就要担负起这个任务。很多文字记者所用的設备就是自己的手机,不懂机位、角度、光线、画面衔接等专业技术,拍出来的视频画质粗糙,画面虚晃,很多都成为废弃素材。
从新闻机构的角度讲,应顺应融媒发展趋势,加强对记者视频拍摄、剪辑等方面的技能培训,让记者成为既能写又能拍还能剪的多面手。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以组建专业团队,专门生产制作短视频新闻,构建起自身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品牌,形成持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原创内容匮乏。观众常有这样的感受—— 一模一样的视频在几分钟之内刷到好几次。而现实也确实是各家媒体平台发现了爆款视频,便会纷纷转载,或者简单剪辑,很少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导致了新媒体平台上短视频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样的短视频,观众刷到几次尚可接受,但频繁观看重复内容,就会产生阅读疲劳,失去兴趣。而且很多转载并未经过视频作者的同意,可能触及到版权及个人隐私等法律问题。
对于这种问题,新闻媒体应该鼓励记者进行原创内容的制作,对记者制作原创短视频给予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方面的支持,以调动记者创作短视频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通大众投稿通道,方便用户全方位参与,吸引普通民众提供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视频传播依赖商业平台。当前,各家媒体虽然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客户端等,但由于用户量有限,成为爆款的短视频往往都是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火山、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并迅速传播的。虽然这些短视频可以为媒体赢得很高的关注度,但用户群依然要依托于商业视频平台,很难转化为媒体自身的读者以及客户端用户。因此,如何与商业视频平台合作,并从中获得利润,也是媒体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传统媒体自身的客户端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商业视频平台的用户量。因此,不妨将自身定位为内容提供商,发布和推广则交给商业平台,二者相辅相成,进行利润分成,从而实现双赢。
结语
短视频已经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新风口,传统媒体应该把握时机,找准定位,开发优势内容,通过严格审核,保证新闻真实性,避免陷入同质化的泥淖,借力短视频,破题短视频生产,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吸引力。(作者单位:北京日报社)
参考文献:1.莫家威:《突发事件报道中短视频的传播应用》,《传播力研究》,2019(20)。
2.陈志佳:《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如何破题短视频生产》,《视听》,2019(11)。
3.周亚楠:《使用与满足视域下新闻短视频化的发展策略探析》,《视听》,2019(6)。
4.郭小川:《论纸媒视频化的挑战和路径》,《记者摇篮》,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