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2020-06-11郑涵予张文政
郑涵予 张文政
摘要:目前农村不断向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尤其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目前只有一些老、弱人员还留守在农村,他们没有去城市务工或者发展的技术和能力,只能依靠种地来为自己生活和养老,家庭中青壮年为了更好的生活都去城市务工,但是这样留守老人的生活、精神和权益等方面都没有办法照顾周全。目前在农村养老方面需求和供给存在多处差距如:生活经济方面、精神方面和权益维护方面,所以文章以河南省农村养老问题为例通过对农村养老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希望對城市化发展中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供需差距;养老;家庭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国家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积极面对、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这是关系到全国未来的大事情。因此如何不断的完善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很多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河南省为出发点,分析当下农村养老问题,从而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现阶段河南省农村养老问题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河南省人口及老龄化概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全国人口第三大省,农村人口居多,截止到2018年,河南省总人口已经突破9605万人,而且老龄化日益严重,出生率明显降低,人口增长缓慢,从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河南省的老龄化问题必须重视而且提出应对措施,图1是近几年,河南省老龄化人口变化情况。
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就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数据显示,河南省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8年,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606万,老龄化率16.7%,专家预测,到2020年,河南省的老龄化率将突破17.8%。
此外,河南省2000年全省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为5.97%、农村为7.49%,标志着农村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进入老年型。而2018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则显示: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为12.38%、农村为14.72%,标志着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同时进入老年型人口类型,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
(二)河南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是根据自身条件而定的,养老需求基本可以分为经济需求、医疗需求、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四个方面,最终是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下面对河南省的农村养老方式进行总结。
1.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借助于亲属、家庭成员来实现自身经济上面的供给、生活方面的照顾以及精神层面的丰富。在中国农村,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模式,绝大多数农村老人在自家或子女家居住,由子女提供经济上的资助和生活上的照料,子女与老人之间日常的互动与交流,又使得老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这也是大部分河南省农村老人所选择的养老方式。
2.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更加尊重人们的生活习惯,集中社区人力物力来养老的方式是目前河南省很多老年人的首选。据统计,河南省截止到2018年,农村地区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2000多家主要是为老人提供住所、医疗、娱乐等服务,为农村养老缓解压力。
3. 养老机构养老
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我国基本国情,很多地域开始尝试建立养老机构,利用专业的护理人员、护理方式、医疗服务等对其进行养老,这种模式私营化比较多,结合自身特色提供细节化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方式日益多元,提供的服务也逐渐多样,可以让老年人同时获得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二、供需平衡视角下河南省农村养老现状
随着全国老龄化趋势,河南省农村的老龄化也日益凸显,本文以供需平衡视角出发,探索了河南省目前的农村养老问题。
(一)养老方式的转变
据了解,河南省农村养老方式与传统相比产生了一定的转变。生产方式决定了养老方式,河南省老龄化事业正处于资金不足、方式落后的状态,但是河南省人口的老龄化又是日益严重的,可以说面对这样的一个庞大群体,养老方式的转变直接关系到他们需求的满足。河南省养老方式的转变呈现以下几种特点:第一、家庭规模逐渐缩小,遗留的基本都是孤寡老人;第二、养老需求持续多样化,现有的依靠土地方式的养老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第三、农村劳动力向着城市化转移比较严重,老人的日常照料比较缺乏;第四、现实中子女赡养状况也存在问题,经常会发生一些虐待老人的情况。
(二)养老需求和供给不平衡
河南省农村养老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制约性,尤其是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农村孤独老人人口不断增加,他们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很难被满足。本文对这种供需不平衡进行了分析。
第一、经济方面的不平衡。河南省农村人们的经济水平是比较低的,与他们的生活需求经济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河南省农村养老资金主要是依靠劳动收入、养老金、年轻时候的经济积累等方式取得,可以说经济来源是比较传统且单一的。这也是影响他们养老质量和多元化选择的主要原因。经过调查分析, 河南省农村很多老人认为自身经济水平和需求是存在差距的,希望政府能降低养老标准,提供更多转向的养老资金,从而满足经济需求。
第二、生活照顾方面的不平衡。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村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这样导致农村留下的都是孤寡老人,他们的劳动能力有限,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一定限制。远离家乡的年轻人对他们也仅仅是经济上的供给,生活照顾则难以实现,因此农村家庭养老的方式实现率在不断降低。据了解,河南省农村老人由于缺乏照料而导致的死亡率也在逐年攀升。目前这种需要亲人照料的需求和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三、精神方面的不平衡。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老人也不断地在追求娱乐方面的满足,在枯燥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也是很多农村老人考虑的问题。但是现实中,河南省60岁以上老人虽然基本不劳动,但是需要照顾孙子、孙女,再加上,娱乐项目和娱乐时间比较少。虽然,河南省农村现有的娱乐项目有健身器材和文化广场。但是很明显,这种娱乐设施和娱乐时间已经不能满足老人们的需求,娱乐提供率日益完善已经成了农村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性。
(三)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題的解决对策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围绕着农民、农村展开,切实考虑他们的利益和需求,提高农村公共设施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娱乐机会,鼓励年轻人在家乡周围务工,可以兼顾照顾老人,这些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因此,河南省相关的农村养老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家庭养老的鼓励支持力度,例如,对于家庭养老方式的人群提供财政补贴,对于那些在家庭养老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促进家庭养老模式的效率提升。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当中,农村老人的需求和社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从而导致必须及时调整养老方案和对策,本文分别从养老方式转换、养老资金保障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 提倡家庭养老并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首先,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不论是在老人需求满足还是资金保障方面都是存在很多优势的,这种养老模式下,亲情得以发挥,老人的剩余劳动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挖掘,从而降低社会的养老成本,而且由自己的亲属和儿女来照顾,老人的精神方面需求更容易满足,随着河南省老龄化日益严重,很多家庭中遗留的都是孤寡老人,长期独居,导致他们兴趣爱好减少,生活方式单一化,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养老问题的改善,根据人们的习惯来看,家庭养老是最容易满足他们经济、娱乐和精神的一种养老方式。但是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这种现象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其实是不利的。因此在提倡鼓励家庭养老方式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地探索新型的养老模式。
其次,河南省养老模式依然沿用最传统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但是面对新的供需平衡状态,必须尽快探索更加适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例如,综合性养老模式、内敛型养老模式等等。但是不论哪一种都在尝试融入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但是就目前来看,多数人认为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社会养老其次的综合性养老模式是目前比较适合的。
例如,在农村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从而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尽快完善养老帮助的基础设施,从而满足他们的经济需求。总之,需要不断尝试新的体制,多角度的去减轻农民的负担,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充分发挥家庭个人力量,减轻社会养老成本,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例如浙江金华市推行“统分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河北省一些地区探索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河北肥乡县前屯村率先实施“集体建院、 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养老新模式等都是符合当地实际的精神养老之路,值得河南省借鉴。
2. 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
河南省农村大多数老龄人群的生计基本是靠农活,日出而作日弱而息,因此他们的生活是相对乏味的,但是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老年人的爱好和需求已经逐渐多元化。但是农村城镇化带来的现状却是土地流转与年轻人的大量外出务工,子女与父母聚少离多,使得农村地区的老人普遍出现精神空虚的状况。随着工业化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不再可能完全恢复,这种情况下农村养老更应关注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各地政府应适当加强农村老人娱乐设施的建设,注重培养老年人正当恰当的兴趣爱好,提高老人身体素质,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同时应以社区、村镇为单位,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更多老人参与其中,增添农村老人的生活乐趣,做到让农村老人不仅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乐。
3. 完善农村地区养老保障经济支持体系
除居家养老中的劳动年龄人口家庭财务支持外,来自其他部分的经济支持也必不可少。河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城镇化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建立河南省统一、覆盖全部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并不可行。
因此应当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层次的养老保障资金来源。从社会养老保障角度,河南省不同层级政府部门应各司其职,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担负起不同的职责。同时制定与落实养老产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可能的情况下,可设立多个缴费层次,以满足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的人群对养老生活的不同需求。但应注意财政补贴水平不应与缴费水平相对应,而应做到贫富一视同仁。
三、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不论是河南省还是全国都在面临老龄化的情况,再加上农村地区,经济限制,城镇化不断深化,很多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无法满足。新时代下,农村老人对于养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例如他们不仅要求物质方面的满足,还想要精神方面、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等等。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当下的养老方式,供需平衡状况,分析了如何在老龄化不断严重的今天,确保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能够改善,希望对相关研究和理论探索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强社.农村养老:困境分析、模式选择与策略构想[J].农业经济问题,2016(10).
[2]戴稳胜.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5(09).
[3]张川川,陈斌开.“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4(11).
[4]姜昆,叶大庆,白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建立前后老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5(06).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郑涵予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