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2020-06-11邓晓君
邓晓君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湖北时,把绿色发展作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十堰作为湖北汽车工业重镇,如何在兼顾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加快本地汽车企业的转型升级,以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制约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对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十堰;新能源汽车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视察时,对湖北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十堰是东风汽车的发源地,并享有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在汽车产业面临创新升级的转折之时,十堰的天然优势应该极力发挥。当下,节能、环保是全球迫在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十堰如何才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之争中脱颖而出,以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时下探讨的热点,这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十堰市汽车企业数量将近达到1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有88家,每年的汽车企业的汽车总产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在2017年产量超过10000辆,增长率达到40%,实现总产值近百亿元。在2018年市级重点项目中,新能源汽车项目在产业类项目中占比巨大,总投资增加到20亿元,其中近半数项目集中在十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涉及到的产品主要有电池、电控、动力总成、电气系统等,已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十堰已有沃特玛、东风特专、东风特客、东风小康等7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产能达30万辆,千亿元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初具雏形。
(一)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1. 政策因素
早在2012年7月9 日,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提出了目标。随着十堰制造的专用车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抢手货,十堰市政府将专用车产业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专用车发展的意见》;同时根据湖北省厅下发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十堰市制定了《十堰市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为十堰市新能源商用车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7年10月24日,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党协商会议召开。会议要求,要举全市之力,推进共建共享、全力做好协商成果转化,深入开展交流互动,实施精准建言献策,推动形成“1+N”产业发展成果,力争让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2. 经济因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以阿里为首的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城市配送物流车的需求也大幅增长。另外,随着世界原油价格的提高,我国燃油价格也水涨船高,虽然我国几次下调油价,但随着原油供应的减少,我国油价势必增长。因此相对于油价,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优势凸显,很大程度上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社会因素
我国消费者对价格和便利性的心理预期较高。而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影响,价格一般要高于传统汽车,因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欲望不足。然而,2017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达到60.6%,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首位,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同时国家也在大力宣传“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发展口号,使得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随之增强了对环保产品的购买意愿。
4. 技术因素
我国从2001年开始就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但截止到现在,我国在核心技术上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专利和电池技术方面。在专利方面,我国专利数量只占3%,日本专利数量却高达72%,位于世界首席;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电池技术落后,特別是锂离子电池专利技术,我国只有1%的国际专利,很多核心电池技术依赖进口。
(二)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SWOT分析
1. 内部优势
首先,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十分巨大。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公路交通网络覆盖较为全面,近十四亿的人口数量,占据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一个潜力很大的消费市场。其次,十堰拥有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从汽车零部件的采购、生产、装配、组装到销售,十堰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因此,扎实的汽车产业基础为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 内部劣势
从经济层面来说,十堰作为一个四线城市,经济发展有待增强,人们的消费水平整体不高,而新能源汽车现在尚处在一个技术研发,不断上涨的时期,无法做到批量生产、压低成本,因此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不太乐观。从技术层面来说,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发展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充电桩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能源供应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后,若只是纯清洁能源车,汽车及时充电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3. 外部机遇
从国际上看,各国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视作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手段,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方面制定战略规划。从国内看,我国政府很早就制定了发展战略,同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大量政策支持和财政补助,从而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尤其是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引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2016年6月,沃特玛创新联盟在十堰经济开发区建厂投产,出于市场需求考虑,十堰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在原有基础上新增3条生产线,日产电池能力可达70万只,由此可进一步助力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4. 外部挑战
首先,鉴于充电和续航等问题未得到充分解决,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如传统汽车,这削减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其次,由于电池核心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动车成本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为企业产品销售增加了难度;再者,最近几年政策补贴“退坡”幅度增加,导致短期内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这就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随着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化,十堰将面临着国内、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共同竞争,这对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二、新时代下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对策分析
(一)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产品成熟度不高
十堰市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与羚羊企业相比差距较大,由于高端技术人才储备匮乏,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难以取得突破,使得创新能力落后于其他龙头企业。产品成熟度不高不仅体现在整车方面,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也一直后力不足,水平相对滞后,大多依赖于传统汽车开发技术,因此导致新能源汽车产品不够成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稍显乏力。
2. 创新能力较低
汽车的技术核心之一就是汽车的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则是用最高端的电池和电控技术操控其动力系统。但是,目前中国尤其在电池技术领域技术薄弱,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汽车的创新能力稍显逊色,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无法完全掌握,只能依赖于国外采购,部分材料也只能依靠进口。加之,新能源汽车产业后续人才供给不足,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创新研发的氛围不够浓厚。
3. 使用环境不理想
新能源汽车的应使用环境直接影响私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截至2017年11月30日,十堰市已投产充电站16座、充电桩87个。其中,十堰市城区内有10个充电站,郧阳区和武当山特区共有4个充电站,还有2个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然而,这些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除此之外,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其他配套设施也需巩固、完善,如:充电站和换电站的站点相距太远、汽车充电接口种类繁多导致充电型号不匹配等问题。因此,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体系不健全,将严重阻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二)新时代下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随着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必须从自身改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思考如何制定发展战略来应对当前新的社会矛盾。十堰的汽车产业优势明显,在新时代中国制造2025的整体方向的指引下,可以将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作为重要的突破口,以加快新能源汽车早日迈向新世纪的进程。
1. 建立产业联盟,助力合作共赢
十九大会上指出,中国经济还是以发展制造业为基础,汽车产业依然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是孤立的存在,作为“中国的底特律”,十堰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共享”、“双赢”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关键词,因此,十堰需要加强各个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建立产业联盟,通过跨企业、跨地域的通力协作,以此增强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新能源汽车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相关产业的服务水平。
2. 加强自主研发,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没有创新企业就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十堰若将新能源汽车作为车城新名片,就必须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首先,从政府、企业、社会多个层面强化创新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政府要担当桥梁作用,积极促进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其他优秀企业的深度交流,鼓励本市汽车企业多向其他汽车企业学习相关的技术经验,如:搭建新能源汽车信息交流平台、联合十堰及其周边相关汽车企业建立研发合作团队等。另外,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与高校联手,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培养新时代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端人才做好充足准备。
3. 政府积极扶持,完善产业体系
政策大力扶持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向产业化提供了动力来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其中详细列出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提到一系列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重点发展对象的今天,政府必须发力,从财政扶持着手,不仅要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为企业、消费者提供相应优惠政策,使企业研发生产不再捉襟见肘,使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再消极懈怠,从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7.
[2]张韦.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基于比亚迪、特斯拉、丰田的案例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
[3]王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4]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王静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6]楊风.全力推进“国际商用车之都”建设——记十堰市汽车产业基地[J].专用汽车,2015(10).
(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