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播室访谈节目如何讲好故事

2020-06-11宿琪

声屏世界 2020年6期

宿琪

摘要:作者在电视一线有23年工作经历,在央视《对话》栏目有12年工作经历,制作过上百期访谈节目。讲好故事不是纪录片的专利,对于演播室访谈节目也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文章从大量节目的案例出发,挖掘演播室讲好故事的秘诀。

关键词: 抓细节  抓痛点  抓表情  抓情绪

央视《对话》栏目是一档近20年的电视栏目,一档老牌节目如何做到日久弥新?深度谈话节目吸引人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故事化表达,这五个字虽然简单,但它就像那个点石成金的神器,让访谈节目的传播更加有魅力。

1980年《新大英百科全书》中对于“传播”的定义是“传播作为个体之间通过共同符号系统的意念交换。”《哥伦比亚百科全书》定义为“思想及信息运送(区别于货物、旅客的运输),传播最基本的形式是透过形象(观看)和声音(聆听)。”画面和声音无疑就是电视节目的两个重要抓手,这也是所有电视技巧该用力的地方。

不少人有一个误区,认为谈话节目要好看,要吸引观众,必不可少的是论辩色彩和对抗性,通过画面和声音把各种观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就够了。但是,单纯追求观点的交锋和对抗,这样选题的选择范围非常有限。随着电视谈话节目的深入,业内已经摆脱了只把谈话节目理解为“大专辩论会”的束缚,选题范围不断拓展,个案、故事都可以成为延伸出来的话题。比如《对话》《艺术人生》《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都做出了大量故事化的选题。这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又一次飞跃,谈话的空间被扩大了,距离观众的距离更近了,传播的效果更好了。

讲好故事的第一的秘诀就是“抓细节”

比如有10个故事都可以印证主题,最终选择的一定是带有细节的,只有细节刻画得生动,在现场谈话时的最终呈现才会更生动。从2014年开始,我们连续几次对话过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他人到中年,却改变了原先金山老总那个西装革履的样子,紧跟互联网潮流,穿着休闲裤和休闲鞋。在一张他和年轻影星合影的时候,雷军穿了一双年轻人常穿的系带球鞋,一下子把他的年龄从“60”后拉到了“90”后。还有一张宣传照,他穿着喜庆的红色T恤,左手拿着一叠叠的钞票,右手高举自拍利器,既喜庆又很潮。我们就抓住了这样的细节,把两张不同时代的照片拼在一起,一张是金山游戏发布会雷军西装革履,另一张小米发布会上休闲装配自拍剪刀手。雷军还风趣地说,前几年剪刀手自拍要苦练,他的秘籍是斜角45度拍出来的效果最好,而且至少要练个一二十张才行。现场的粉丝们哈哈大笑。主持人问他:“ 对一个已经40岁的男人来说,要从西装革履的严肃和正经,突然变成polo衫的活泼可爱,是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转型?”雷军回答:“我觉得是真我的表现吧。我觉得整个小米刚刚开始就是粉丝经济,所以我认为我还是能够打动一些发烧友的。”

就在这样有趣的细节中,我们描摹了雷军的“蜕变”。他从金山一个年轻有为的“中关村劳模”到小米粉丝经济的代言人,形象变,战略变,管理变,员工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他的梦想。他说过:“我依然有坚持梦想的勇气和决心,依然相信梦想的力量。”

找到事件中最大“痛点”并直面它

“痛点”也叫“难点”“苦点”。在《对话》栏目的12年里,笔者和上百位企业家交谈,重合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企业有没有要死要活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談到每个人经历的生死劫,真正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他们对于每一次面临的危险描述都惊心动魄,牵动着我们的神经,于是一个个激流险滩,他们都成功地避险度过。于是,一个初创的企业慢慢长成了巨人。

2006年世界财富500强的榜单中,赫然出现了3家中国建筑企业的名字。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建总公司以141.22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486名,这是中国建筑企业首次挺进世界500强。2006年10月,我们几度深入这家企业和时任董事长孙文杰坦诚沟通,孙文杰曾在香港工作近20年,是中国建筑开启国际化市场的排头兵。正当这艘巨轮踏着巨浪快速向前的时候,不知不觉外部的巨大危机正在降临。2006年10月,《对话》演播室录制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个片段。船上人们的欢呼,上船之后的各种奢华,之后剪辑了一段相当有反差的镜头,泰坦尼克号遇到冰山,泰坦尼克号注水开始倾斜,人们的恐慌等——我们的画面停住了,从小片如何无缝链接到现场。孙文杰说:“当年我们的股票是节节高升,从一块多升到六块七角五,我们公司的市值是三百四十三亿。但是1997年的9月亚洲金融风暴正面袭击香港。 ” 主持人紧跟一句切中要害的提问:“这是泰坦尼克号遇到的那个冰山吗? ”孙文杰回应:“对。 这是一次对我们中建总公司的香港公司来讲是一次灭顶之灾,而因为亚洲金融风暴使得香港的楼价、地价以及股价,一夜之间暴跌百分之七十。而且不少的外资银行看到下雨就要收我们的伞,提前还款。对企业来讲,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 主持人依然“不依不饶”:“对您本人呢? ”“对我本人来讲,就差一点跳维多利亚海。 ”

孙文杰在《对话》现场,真实地描述了这一切。他说,那些日子里他常常半夜从梦里惊醒,有时候是一身冷汗,有时候是满脸的热泪。最难的这段日子他守着两样宝贝,一个是毛主席像,一个是从台湾请来的木头做的布袋和尚。这两个宝贝也成了他祈求金融风暴快点消散,他们重振企业的精神寄托。现场他讲述这一段时大家安静极了,大家都期望这艘巨轮快点度过这场大风大浪,这为后面公司如何度过危机增加了不少悬念。

抓语言之外的动作、表情

中国传媒大学的朱羽君教授认为:“电视谈话节目有其独特的视觉价值和审美价值。首先,它体现了人际传播的完整性。人们在谈话的同时,表情、语调、语速、动作都历历在目,和谐统一,极富真实感和个性化。其次,在谈话的同时,整个谈话的现场和过程形成了一个“场”,这是一个多种信息相互交流的系统,随着谈话的深入,信息和情感不断流动,逐步积累,容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并积极进行反馈,真正形成了人际交流的互动。”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的研究,在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中,一个人对交流对象的全部印象中,言语的印象占0.07,声音的印象占0.38,面部及其他形体表达的印象占0.55,这就是著名的梅拉比安公式。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说什么或不说什么,但他难以控制那些发自本能的动作和表情。不经意间,人们就会把内心的秘密泄露在一个眼神里,或者一个看似没有意味的手势及其他动作里。

2012年,我们策划一期《全球竞争力中的国企元素》的节目,希望寻找一些率先出海,征战国际市场的大型国有企业,想从中找寻到某些答案。其中一位就是时任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纪昌。中交建承担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急先锋”的角色,比如在非洲,中交集团已经做到了全覆盖。周纪昌说:“我们离乡背井到国外去闯荡挺不容易的,你看第一个是政治动荡的风险,我们经历得多了,恐怖、土匪、战争。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在很动乱的情况我们就过去。”中交集团的一名曾经经历了卢旺达战乱的同事也讲述了那时候的残暴场面:“卢旺达当时我就在现场,刚好1994年在卢旺达工作,整个那个动荡的场面,我一辈子估计是忘不掉了,那种血腥,那种残暴,那种失去人性的那种感觉,印象非常深刻。”  就是这么血腥的地方,周纪昌也自己去过。那一次要穿越卢旺达首都,经过37公里的无人区才能到达他们的工地。主持人问他:“有人护送你吗?”周紀昌回答说:“当时我去的时候是卢旺达国防部派兵护送我去,前面有皮卡车架着机关枪,我的车就紧随其后,再后面又是皮卡车冲锋枪,最后是突击炮。反正是37公里的无人区,我的手就没有离开前面那个杠子,很紧张,我当时心里想,随他一扫下来,咱们又不是防弹玻璃,没了。”

说的同时,他的双手不由自主地做出来一个紧紧抓住杠子的动作。那一瞬间,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生死时速”的紧迫感和“命悬一线”的心理感受全部揭示了出来。这个画面虽然过去20年了,但可以说永远雕刻在了他的内心。同时,他紧锁的双眉、凝重的表情、坚定的眼神,一切立体的信息源构成了最有冲击力的真实感受。

2017年《战狼2》以56.8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神话。2018年2月,又一部军事题材电影《红海行动》引爆春节票房。它们都讲述了在战乱地区“撤侨”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威武和背后强大的中国力量。看到《战狼2》中中资企业员工,看到《红海行动》中凶残血腥的战争场面,笔者突然就想到了周纪昌董事长穿越战场的那句话,那个瞬间。电影中的片段不是纯粹虚构出来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真实故事的原型。在二十几年征战海外市场的经历中,中交集团、中国建设、中国铁建、中国建材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的员工冲在了国际市场的前沿。

抓情绪

演播室节目有一股神奇的“场气”,要把这口“气”营造好,保持好并能推向高潮。小故事点营造的情绪也逐步累积,最终汇聚成一条大的情绪线。《对话》导演其实就是用真实的故事去尽可能实现戏剧所传达的效果,这才体现导演的功力。2017年我们录制的一期《来自扶贫一线的报道》获得了财经频道年度的优秀节目。2017年4月,全国主要媒体共有130多名记者入驻全国110个贫困村,坐在农家炕头,听脱贫故事。这次节目我们从众多优秀的记者中选取了六名,用他们独有的记者视角来讲述故事。第一个“黑富美”的故事传达主要的情绪是喜气,村里有一位女性第一书记,带领大家过上了好日子,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脸非常具有感染力,现场这位女书记也及其默契,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衣服,这里传达的是“喜气”。之后的第二板块同样展示了两个很有力量的故事,一名18岁的贵州小伙子,守着家里三个病人,默默扛起全家的重担,用养牛和养蜂蜜的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这一板块情感交织,有淡淡的忧伤,有忧伤后的阳光和震撼,情绪一直在累积。在第三板块,《科技日报》记者华凌讲述的故事把大家的情绪带到了顶点。华凌讲述的是教育扶贫的故事,她在一所小学看到了这样一幕:“我走进这个妈妈课堂,当时满屋子的孩子都是唧唧喳喳的,但有一个男孩在认认真真在写这个贺卡,然后低着头。我发现他已经写好了,细心地打好丝带,然后放在信封当中,站起来交给老师。也许是出于新闻的敏感,我就走近了他,问他是给妈妈的吗?他说妈妈不幸得癌症去世了,在那一刻我是在我做采访20多年的过程当中,第一次差点失控。”现场的气氛已经压抑悲伤到了极点,这时候很多人都已经流泪了,但当演播室我们设计的这一小段对话接着的时候,现场的人们几乎泪如泉涌,边感动边给小海龙热烈的鼓掌。

主持人:这是海龙,我们说一点高兴的话吧,海龙,这是你第一次到北京吗?

钟海龙:是。

主持人:有没有你特别想去的地方?

钟海龙:我想去北京的天安门。

主持人:这是一个小小的心愿,海龙有没有大的心愿,长大以后做什么?

钟海龙:我长大以后,我想做各种能让所有人都能不得病、不生病之类的,让那些得癌症的人也不会离世。

(掌声)

这期节目用大量感人各有侧重的故事累积了一个强大的气场,最终小海龙的故事达到了最高潮。现场的专家张颐武点评说:“中国的事情不仅仅是有好多奇闻轶事,很多八卦,很多爆炸性的新闻,而且在这个普通人的生命里面,生活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掘,去看的东西,一旦发掘出来,这些能量通过我们的新闻平台,一报道,它会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会激励更多的人。我们中国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在这个节目的传播过程中,情绪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好了情绪线就相当于把住了节目的“命门”。

综上所述,抓细节,抓痛点,抓表情,抓情绪,通过多维度的打造,演播室访谈节目的魅力才能真正地绽放。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央电视台建台60周年的贺信中为电视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着力打造精品力作,创新对外宣传,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打造好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凝聚更多的正能量,这才是媒体的职责。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本文责编:邵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