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猪场保育猪饲养技术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0-06-11杨振林
杨振林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畜牧业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产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饮食结构也不断发生转变,特别是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提高,这同时也对猪的饲养技术提出了新要求。规模化猪场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猪肉的供应压力,但是保育猪的生长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会影响猪肉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分析并探讨了小规模猪场保育猪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饲养技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猪场;保育猪;饲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4-0043-02
我国的养猪业经历了几十年快速的发展,然而,时至今日大部分小规模猪场仍在采用传统的饲养技术。随着消费者对猪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利用传统的饲养技术已经无法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猪肉来满足这种需求。另外,传统的饲养技术存在一些漏洞,不符合新时代的养猪理念,常会导致保育猪死亡率增高,使猪场陷入经济受损的局面。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饲养技术已经被大量投入使用,小规模猪场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采用科学、合理且有效的保育猪饲养技术,提高猪肉的产量和质量。
1 保育猪的饲养现状
1.1 饲养环境管理不当,应激反应普遍存在
作为哺乳动物,豬在很多方面与人类相似。由于保育猪是刚断奶的仔猪,如同刚离开母亲的婴儿,它们需要有一个熟悉周围环境的过程。但是,大多数小规模猪场主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认为仔猪断奶后即为长大了,不需要特别的照顾,随后直接将它们抱离母猪,与其他窝的仔猪混群饲养。这种做法往往会强烈影响保育猪的心理,使其产生应激反应,甚至还会影响它们的新陈代谢,使其无法健康生长。另外,小规模猪场所用猪舍和猪圈的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规模化饲养使猪圈的生猪饲养量偏多,如果不及时清理粪便和尿液等脏物,肮脏的生活环境会加快致病菌的繁殖,造成保育猪感染率和发病率上升,最终导致保育猪出现交叉感染。
1.2 饲料管理不当,阻碍保育猪的生长
刚断奶时,保育猪的机体以及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发育相对较慢,故对饲料有严格的要求。大部分小规模猪场主往往会忽略保育猪的这一生理特点,认为只要给保育猪喂给足够多的饲料即可,而不考虑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水平,甚至喂给与成年猪相同的饲料,这容易导致保育猪消化不良和消化系统受损,影响正常采食,从而阻碍其健康生长。
1.3 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导致错误百出
大多数小规模猪场主文化素质不高,没有扎实的养猪理论知识,缺乏对猪全面的了解,因此在生猪饲养方面基本上是借用他人的饲养方法。另外,农村的小规模猪场大多采用小规模饲养方式,无专业的技术人员或技术顾问,不能时刻关注保育猪的变化;再者,饲养人员较少,无法照顾到每一头猪,因此饲养中错误百出。
2 保育猪饲养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政府相关部门应多引进人才,传播专业知识,定期培训
大部分小规模猪场主缺乏养猪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味地认为只要给猪提供饲料即可顺利饲养,因此几乎谈不上采用科学的养猪技术。然而,大规模养猪企业则不同,他们拥有先进的养猪技术,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顾问,对保育猪进行精细的照料,并时刻关注保育猪的生长情况和生理状况,实现优质化养猪。因此,要改善农村小规模猪场的饲养方式,让他们生产出优质的猪,乡镇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引进专业养猪人才着手,对猪场主进行定期技术培训,从根本上转变猪场主的养猪理念,加强他们对猪的了解,认清传统饲养模式的不足,促使他们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来提高保育猪的存活率和质量。
2.2 改善环境和饲料质量,提高保育猪的免疫力,加快生长速度
由于刚刚断奶和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保育猪对致病菌的抵抗力较弱。然而,小规模猪场人手匮乏,无法及时清洗猪圈环境,导致保育猪的饲养环境恶劣,致病菌滋生。在这种情况下,保育猪极易感染有害细菌并发病。小规模猪场主应意识到环境卫生对猪生长的重要性,及时清理猪圈以保持清洁卫生和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另外,小规模猪场主还应该时刻关注保育猪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病猪,应及时将其与健康猪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其次,猪场主还应关注保育猪在转入新环境时是否出现不适,一旦发现应及时给予抚慰。最后,小规模猪场主要对饲料进行科学的管理,精心配制保育猪专用饲料,并关注猪群采食后是否有不良反应,从而确保它们健康生长。
3 结语
规模化猪场的出现减轻了猪肉市场的供应压力,是未来生猪生产的发展趋向。但是,规模化饲养的生猪一旦发生疫情,猪场会遭受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对生猪进行规模化饲养时,猪场应控制饲养规模,采取科学的饲养技术,加强饲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保育猪能够健康生长,从而可以向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猪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