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脉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11冯治宇冯思豫张琳邵继红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5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形式文化

冯治宇 冯思豫 张琳 邵继红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飞速发展之时,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各种形式的摩天大楼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习惯于追随现代主义的浪潮而容易忽视中华历史文脉的传承,从而导致城市风貌的千篇一律。因此,历史文脉的应用在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中显得尤为珍贵。

关键词:历史文脉;文化;城市规划;形式

一、历史文脉的含义

(一)历史文脉的基本概念

“历史”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所发生的事件的总和。“文脉”一词则来源于语言学的理解范围,主要定义为精神文化继承与物质文明的传承。因此,历史文脉则可以理解为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的双重延续。

历史文脉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精髓。历史文脉好比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与内在涵养,它能够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其精神风貌能通过其历史文脉很好地反映出来。

(二)历史文脉的表现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历史文脉大致可以分为物质形式与精神形式。物质形式主要表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其中既包括自然形式,还包括人造形式。自然形式主要表现为一个地区的地形、山川、河流、湖泊。人造形式主要表现为一些文物古迹,建筑房屋。这些要素不仅是历史文脉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历史文脉传承的载体。精神形式则表现为历史变迁所流传下来且具有时间印记的文化内涵。其主要表现为生活习俗、节日庆典、饮食特色、艺术图案、音乐等。物质形式与精神形式共同构成了历史文脉的要素。

(三)桂林市的历史文脉简述

桂林市盛产玉桂,故命名谓之“桂林”。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这也决定着桂林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风景区。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就已经在桂林兴安开凿了灵渠,这也是当时军事与水利文化的代表。桂海碑林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以摩崖石刻和山水文化闻名于世。

桂林市除了囊括当地的物质文脉形式之外,还拥有深厚的精神文脉与内涵。在桂林生活着的不仅仅是汉族和壮族人民,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居民在此定居。其中壮族的“刘三姐”象征着当地的赛歌集会;苗族的刺绣蜡染极具民族特色;瑶族妇女服装上的花色花纹也充斥着当地的文化内涵;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也形成了极具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文化建筑形式。

二、桂林市的背景

(一)桂林市概况

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桂林同时拥有天然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文化资源。

桂林市由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象山区、雁山区和临桂新区组成。各个区之间有着便利的道路交通与桥梁,此外,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城市公共区域以及城市绿地也分布密集,城市内部空间同时具备生态性、功能性、娱乐性与观赏性。临桂新区的发展也为桂林这座山水之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桂林市的规划模式

从桂林市的整体布局来看,桂林市的规划有着新旧之分。旧城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象山区)占据着桂林市的主体部分,新城区(临桂区、雁山区)则分布在主城区西侧和南侧。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旧城区主要负责以旅游接待为主的第三产业,而临桂新区则是以发展房地产为主,雁山区则是主要以教育发展方向为主,目测也是桂林市未来的大学城。桂林市定位为旅游城市,其规划模式是以旅游景区为核心展开规划的。市区内部有着大面积的公园绿地,绿地的存在一方面与旅游接待相结合形成旅游景点之外,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桂林市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需要。

由于桂林市具有依山傍水的地理性,为了不对山水景色般的城市天际线造成破坏,城市建筑高度具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即便是在最繁华的市中心区域也没有高层建筑的身影。桂林市除了发展以公园为主的旅游景区之外,还对十字街、东西巷等商业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活动,使之成为了商业氛围与文化交流并存的城市特色区块。

桂林市的地形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多为溶洞且结构复杂,考虑到安全性,修建地铁并不可行。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桂林市内道路分布较为合理且修建了部分高架桥。

(三)桂林市风貌与建筑风格

当代桂林城内的建筑大多为近几十年来新建而成。在不断地规划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桂林市逐渐形成了以山水之城为契机的生态旅游城市。城市旅游景区与城市公共区域也渐渐地显现出雏形。俯瞰桂林市,城市建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在桂林市火车站周边,建筑形式简洁,整体风格呈现出现代主义的气息,各种商铺与各式霓虹灯相互映衬形成了相对繁荣的城市景象。

为营造出桂林山水景观的意境氛围,桂林市大部分公园内部的建筑通常是中国古典主义风格。拱角式的屋檐上均匀地铺设着大小相同形状类似的瓦片,斗拱与横梁圆柱之间的形式作为建筑承重构件的同时也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装饰。此外,建筑门窗上雕刻的柱与柱之间的花纹隔断也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与桂林本土的文化内涵。除了公园之外,在桂林市的商业街区(十字街、东西巷)也极具特色。由于街区商业性的需要,在许多建筑内部会出现较为现代的装饰,用于体现休闲性、娱乐性与趣味性。甚至在東西巷还可以看见古典中式与哥特式混搭的建筑形式,颇具民国时期的历史样貌。

三、历史文脉在桂林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一)历史文脉在桂林市整体规划中的应用

桂林市的整体规划是以城区内部的山水为主要区域对四周进行放射状的规划模式,以自然的山水美景为基准,进行公园绿地与旅游景区的规划处理,发展了当地旅游的同时也为城市注入了历史文脉的血液。为了避免城市绿地遭到污染,城区内部的工厂等污染源也都迁往至其他区域,这既是对于桂林绿水青山的保护,也是对于桂林山水文脉的传承。

(二)历史文脉在桂林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城市广场以及城市内部其他具有公共交流属性的场所等。就桂林市而言,公共空间数量相对较多且分布相对集中,历史文脉在各个公共空间中均有体现。

例如象山景区,象鼻山是景区的核心景点,这是流水对岩石的长期冲刷而形成的富有特点的山石景观,形状类似象鼻;这里经过人们的规划与改造形成了著名的象山景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历史文脉在公园中的有效应用以及人们对于历史文脉的保护与弘扬。

公共空间还包括作为桂林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东西巷;该街区通过当代人的理解与思考展现出了民国时期的风貌,毕竟街区建筑的外立面带有古典中式与古典欧式混搭的形式特征,而且街区建筑的内部装修也满足了当代年轻人对于个性时尚的追求。

(三)历史文脉在桂林市建筑中的应用

在桂林市,能代表当地历史文脉的建筑当属日月双塔。从体量上看,该建筑由体积稍大的日塔和小体积的月塔组成,并且双塔之间由18米长的水族馆在水下形成连接。从形式上看,二者均以多边形为基本形状,通过向上收缩式叠加的组合方法形成尖顶的建筑造型。从建筑材料上看,日月双塔外观均由纯铜装饰,塔上的所有建筑构件与装饰细节也均由铜材拼接而成。此外,装饰花纹也具有桂林的传统韵味。在双塔的四周,墙壁以及门窗等部分都有精美的漆画与雕花图案进行不同程度的装饰;色彩以黄、绿、蓝、黑、白为主,图案形式主要有各种植物花草以及瑶族图案“瑶王印”。花纹与图案具有浓厚的桂北特色与民族内涵,是历史文脉在建筑中的生动体现。

四、历史文脉在桂林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建议

(一)使用恰当的历史文脉表现手法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历史文脉可以通过具体的形式或图案分别进行直接与间接的表达。所谓直接表达就是将传统文脉中的图形与文字在城市规划的各项要素中进行直接应用,或者是对传统文脉中的某一概念以特定的形式进行直观的呈现。至于间接表达则是对特定的文化形式进行抽象式的处理后,隐约而含蓄地表达出来;这种手法既不相同于古典形式也不类似于现代风格,能够恰到好处地将历史文脉进行表达。

就桂林市来看,这座城市存在着丰富的历史文脉资源,例如象鼻山、漓江水、摩崖石刻、日月双塔、侗寨鼓楼、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各民族文化与传统;只是在桂林城的规划中,历史文脉的表方式上过于直接。有时候历史文脉可以与现有的不和谐因素相结合(比如城中村以及问题建筑),在结合的过程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

(二)使用合适的历史文脉表达载体

为了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历史文脈,也可以采用合适的城市载体。在桂林市内,可供使用的文化载体有很多,城市中一些破败且急需改造的建筑房屋可以成为历史文脉的表达载体,还包括城市中的景观小品(路灯、垃圾箱、花坛、休闲座椅、凉亭、廊架、公共雕塑、桥梁)。文化载体可以是街区道路、地块布局,也可以是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甚至还可以是整座桂林城。正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那样,设计者将整座巴西利亚城作为文脉的表达载体,将“有意识地追求尊严和高雅”的文化概念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且运用双轴线的形式将政府区域与居住区相区分;在轴线交叉点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并最终形成弧形双翼的城市平面造型。

对于桂林市而言,历史文脉可以凭借图形的方式对桂林城区进行整体规划,将街区道路布局与土地功能利将结合,再用以富含历史文脉的图形方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对表达载体的合理运用。此外,也可以将某些文化元素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相结合;尤其是桂林甲天下广场,在规划过程中融入文化图案,以图案的形式对空间进行合理划分也不失为文化载体表达之良策。

五、总结

历史文脉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征能合理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的发展将会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历史文脉可以分别以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方式对城市大大小小各个空间进行渗透,从而使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活力。历史文脉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不仅对城市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文化自身而言也可以带来文化弘扬与文化发展的社会价值。桂林市在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脉与风景名胜的同时,应该将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努力打造充满文化氛围的城市空间。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利用方式有很多种,更多的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挖掘。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版)[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黄科宏.浅论桂林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J].规划师,1994(04).

[3]吴志强.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2010.

[4]葛煜喆.码头环境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表达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8).

(作者单位:冯治宇、冯思豫、张琳,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邵继红,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形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谁远谁近?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