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课程课证融合与 项目教学教法研究
2020-06-11姜丽娜纪红李陆星
姜丽娜 纪红 李陆星
摘 要:随着社会对高校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提升,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也在不断尝试探索新的方式方法。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其与课证融合及项目教学教法相结合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职业能力。重点针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课程进行了课证融合教学的实施方案设计与项目教学教法的相关研究,给出了课程优化改革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技术;教学;课证融合;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6.089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是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各行各业对自动控制技术的依赖性增强,需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课程涵盖了微处理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一级网络技术等众多理论知识,且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要求。由于传统的教学过程,存在对理论教学过度重视,而实践环节实用性不高的问题,对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性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实际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学十分重视的问题,广大教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尝试与探索。在教学中将职业能力教育与职业资格进行结合,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未来工作所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符合现阶段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
1 课证融合与项目教学的目的
课程课证融合与项目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使学生就业变得更容易,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会随之增强。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通过与未来工作相近的项目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还能在此期间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教学方式的改革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更为合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要求的课程,学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满足职业上对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工作能力需求。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证书的作用和企业的需求有足够了解,帮助学生考取电工证、低压运行维修操作证等有用的证书,并使学生具备电工工作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安全技能。
2 课证融合教学的实施方案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课证融合是在以传统课程教学基础上,根据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取得与课程联系紧密的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融入到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学校实训和企业实习的内容更多的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相融合,重新序化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得到优化和改良,以此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要求。
课证融合的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教学中更多的融入实操、设计、分析等内容,并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由简到难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升华,教学方案多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学生明确阶段性任务和学习目标,同时也便于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教学评价的进行。总体教学方案思路如图1所示。
2.2 知识体系构建与实施
2.2.1 课程安排
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与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既保证学生理论知识优质掌握,更增强学生的应用技能,为满足教学内容增加而课时不变的矛盾,科学改进了原有的教学课时方案,并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时增加了理论知识和实训、实践课程的相关要求(如表1所示),保证学生具备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技能证书的作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具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必要能力。
2.2.2 课程实施
(1)课程的实施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课堂基础知识教学中更多的采用分组法、项目教学法、任务目标法等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并注意在课程中融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知识,全方位的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2)对于实践课程,要尽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各组学生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素质方面的均衡,使学生之間形成互相帮助、优势互补的效果,由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内容布置实训任务,任务尽量保证所有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独立完成,教师只做部分指导和保护学生安全,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3)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电工证和低压运行维修操作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相应的证书,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2.2.3 课证融合对课程评定与考核的影响
教师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和考核应与课证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考虑,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增加相关内容所占分值,使实践与证书获取情况与期末考试成绩共同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可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训考核,以多个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实训评价的参考依据,并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给与较高的加分奖励,以鼓励学生参与实训和资格证书考试的积极性。
3 项目教学法在课证融合教学中的应用
3.1 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与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划分。对于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课程来说,项目教学法十分适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手脑并用,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和技术,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通过配合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通常情况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任务,利用自身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相互配合下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小组成员制定工作计划、分工、探讨、合作,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侧重点对比如图2所示。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质量与教师对项目的筛选及创造性直接相关,良好的项目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更好地体会实际工作的特点,并在项目由简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3.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教学的重点内容应放在电路图绘制、电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依据项目教学法的原则,按照教学重点内容设计由简到难的项目目标,并保证项目与实际生产或工作之间的联系,项目设计也考虑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对理论的应用更加灵活。项目设计及目标任务如表2所示。
3.3 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1)分组的合理性与固定性。分组的合理性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分组的原则是保证各组之间的平衡性,将不同能力和不同优势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形成相互学习的关系。同时,应尽量保持固定的成员关系,以便于学生之间形成稳定且默契的合作效果。
(2)小组人数的合理设计。小组人数的多少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因此,应周全考虑选择适中的学生数组成小组。过多的人数易导致存在部分小组成员无法实际参与到项目中,影响实际学习情况;过少人数导致单个班级分组过多,且个人承担任务量過大,不利于教师对小组的管理和复杂任务的按时完成。
(3)教师重视对小组的管理。由于项目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与实训,学生在小组中具有自主开展工作的权利,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生实际学习效果,教师应调整传统观念,以指导的方式对小组进行适合的管理,避免管理过松导致的纪律涣散,或管理过严导致的制约学生思维的问题。
3.4 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以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教学为基础,选择了对实验班级及教学内容部分引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选取学习基础和学生数量近似的班级作为对照班级,进行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验证,对比参数为同一项目完成品质和期中小测试与期末考试的成绩,具体对比统计如表3所示。
由对比结果可见,项目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且若能实现长期的项目教学,并对项目教学进行更加系统合理的设计,项目教学法还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论
针对高等院校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教学进行了课证融合与项目教学法的合理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突破传统方式的束缚,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并为未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专业方面获得更为全面均衡的成长,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课证融合理念的引入,使毕业生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在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不断得到提高,并获得业内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有效保证学生在专业岗位上占据优势,也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明颖,姜丕杰.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企业版,2014(3):58-59.
[2] 李献智.《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电子制作,2013(19):183-184.
[3] 熊爱珍,徐宝勤,余爱云.高职电算化理实一体、课证融合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13(38):161-162.
[4] 曹文涛.课证融合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5] 孙逸洁,王云飞.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 2016(24):61.
[6] 张兴福,滕颖辉.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月刊,201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