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妈阁是座城》的研究综述(2014-2019)

2020-06-11杨堤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研究

摘 要: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面世以来,备受争议和热议。众多批评家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与解读,其中评价的重点多在于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叙事策略以及与其它小说或同名电影的比较等,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大部分研究过度依赖女性主义分析方法,忽视澳门文学视域等问题,导致了该小说研究存在着某些问题。

关键词:《妈阁是座城》;《妈阁是座城》研究;女性主义;澳门文学;赌博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赌博”题材的小说较为少见,严歌苓却先后创作了短篇小说《拉斯维加斯的谜语》(1997)和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2014)1。之所以有灵感创作此类小说,也是拜严歌苓的好友所赐——某老教授为赌博借钱而不还。“于是,严歌苓写了第一个有关赌徒的故事《拉斯维加斯的谜语》。那是她最初对民族天性中的赌性产生感触,开始探索2。”《拉斯维加斯的谜语》讲述的是一个极为规矩本分的中国老教师在赴美考察时身陷赌场的故事,而《妈阁是座城》是比《拉斯维加斯的谜语》更加深入挖掘“赌徒”心理、思考赌博背后真相的作品。正是因为小说题材的特殊性与文本的深刻性,《妈阁是座城》面世以来,备受争议和热议。不过,由于《妈阁是座城》创作较新,多部严歌苓小说研究专著基本没有关于该作品的分析,目前只有刘艳的《严歌苓论》作出了相关评价。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最早刊发于《人民文学》2014年第1期,于2018年12月翻拍成电影上市。囿于文学与电影研究的差异性,本文仅对小说《妈阁是座城》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题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有一个共识:“人性救赎”是《妈阁是座城》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王春林认为“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是一部与人性救赎主题密切相關的长篇小说”3,这部赌场小说最根本的思想艺术价值,突出地体现为严歌苓对于几位主要人物形象的深度塑造。就填补赌场题材空白的意义来说,这部小说也首先应该获得高度的肯定。王颖从文本细读中感受到《妈阁是座城》对社会底层和边缘人物的细致描写,不仅饱含了作者对复杂人性的理性思辨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意识,而且“鲜明地表现了都市人的生存境遇、女性人生的困顿与突围,以及人性的失落与救赎”4。管季更加重视《妈阁是座城》所展示的赌博者的生存状态与更广阔的女性内心世界,认为这部小说“表达了对人性堕落与救赎的思考,并深刻揭示了人类在金钱社会获得自由的可能途径”5。

也有研究者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严歌苓通过建构的“城”意象,对妈阁赌城进行塑造,“对民族历史与现在存在场景和生命状态进行审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糟粕进行批判,对女性与男性之间的‘权利失衡背后的文化现象进行了破解”6。笔者比较认同这种研究。绝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忽视了“妈阁”与“城”作用,直接从主题与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是不太容易写出深度来的。

二、形象研究

主要分为“赌徒形象”研究与“女性形象”研究两大类。前者多围绕着“人性堕落与自我救赎”的主题进行人物形象剖析,后者则更多运用女性视域、女性主义理论对女性角色进行研究。

对于赌徒形象研究,胡娜儿通过对小说中三个赌徒形象的分析,揭示了三个赌徒形象的区别和联系,并将三个赌徒形象类型化,得出“只有实现人性的自我觉醒才能完成人性的自我救赎”7的结论。不过,也有学者把“梅晓鸥”也纳入了赌徒形象的研究当中。江婉琴认为《妈阁是座城》中主要塑造了四个形色各异的赌徒形象,并通过对赌徒命运的完整呈现,“折射个体在现代性进程中人性释放、沦陷与救赎的全过程,把个体更大层次的救赎置放于女性角色梅晓鸥身上,延续了严歌苓女性主义写作策略”8。

对于女性形象研究,姜淼认为《妈阁是座城》既着重刻画了“叠码仔”梅晓鸥,又关注赌徒妻子们的形象塑造。这些女性形象“除了具有严歌苓笔下传统的‘地母般的神性之外,也有更加纠缠复杂、血肉斑驳的一面”9。这是严歌苓在女性角色塑造层面又一次曲折的探索,在整个现当代文学史上算是一个小小的创新。

有些学者对《妈阁是座城》的人物形象研究进行全面的研究,如刘传霞和陈淑瑞把《妈阁是座城》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类,从赌徒、掮客和“雌性”三个角度出发,认为《妈阁是座城》打破了人们对赌场、赌徒的僵化刻板印象,写出赌场、赌徒、掮客的真实生活、寻常人性,而且保持了一贯以来书写雌性的力量,“把修正人性之恶的救赎力量安放在坚韧的女性身上”10。也有学者通过“城”来分析“人”,认为严歌苓在《妈阁是座城》中将赌博扩大为一个“妈阁性”,并升华为国民劣根性,“对城中人的剖析通过身体指向灵魂,通过外在和内在的双重沦落来完成”11。

在以上的人物形象研究中,笔者认为肖蓉蓉写得比较出彩。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以女性家族小说为切入点,以《玫瑰门》、《妈阁是座城》为例,展开了对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疯女”形象的研究,揭示出“在纷繁诡谲的历史背景下司猗纹、姑爸、梅吴娘、梅晓鸥的人性嬗变和命运悲剧”12的原因与这些“疯女”形象的写作意义。这区别于以上仅仅对人物进行简单化的形象分析,而且有利于对“疯女”形象研究的深入,扩大女性形象研究的视域范围。

三、叙事研究

据笔者的研究梳理,目前只有刘艳专门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小说《妈阁是座城》进行研究,而且还发表了两篇论文,后被刘艳收入《严歌苓论》。她在其中的一篇论文里谈到《妈阁是座城》的优点是“不够暧昧”,也认为这部小说在叙事节奏、叙事视点等很多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她此前作品的创作新质:“错时的故事序列和叙述,产生无比暧昧的精神气质,制造悬念迭生的叙事效果,故事在悬念与惊奇构成的复合体网络里往前推进”13。另外一篇论文提出《妈阁是座城》是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叙事嬗变节点的观点,即“严歌苓的书写,从女性地母般神性转向了女性‘在地的‘女人性”14。这两篇论文集中体现了刘艳对严歌苓小说创作“新质”的思考。不过,笔者认为《妈阁是座城》“女性书写转向”的看法可以再进一步斟酌与商榷:该小说的女主人公梅晓鸥似乎仍具有“地母般神性”的色彩。

四、比较研究

主要分为三大类:严歌苓小说之间的比较研究、严歌苓与其他作家的小说比较研究以及小说与电影的比较研究。对于严歌苓小说之间的比较研究,李芬芬选择了严歌苓的短篇小说《拉斯维加斯的谜语》与《妈阁是座城》进行对比,“探索相同题材下,严歌苓在这两部作品中所表达的时空差异与内在人性链接”15。对于严歌苓与其他作家的小说比较研究,王红旗选择了张翎的《阵痛》与《妈阁是座城》进行对比,认为“两部小说以家族伦理寓言神话,女性情感体验与历史记忆,对两性个体人性的复杂嬗变进行批判与反思”16,批判了男性“大我”赌性顽疾和着金钱物欲的变异对现世代人性的破坏力,揭示了母亲以大地般的坚韧与顽强、博爱和圆融,迸发出的母爱精神的“永恒能量”。对于小说与电影的比较研究,这与电影本身的研究交融在一起。本文只对小说研究进行综述,因此不多赘述。

小说《妈阁是座城》的主题与形象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叙事与对比研究却寥寥无几。与此同时,笔者认为该小说研究出现的问题有:第一,没有重视小说题目,较少对“妈阁”即澳门这座城市的分析与研究,也缺少对“妈阁庙”和“妈祖”文化的研究,这不仅影响着小说主题的解读,也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二,较少从“澳门文学”视域切入研究,这部“澳门文学”中书写“内地人”的小说,自然可以与澳门文学范围内的其它小说作对比、作总结;第三,大多数研究从女性主义出发,似乎有些过度抬高“女性”,导致反思力度不够,把女性本质化,不利于小说内涵的深度挖掘。当然还有其它的问题与看法,由于篇幅和笔力有限,笔者不能一一概述,但愿该小说研究能够有新的突破。

作者简介:

杨堤波,男,1998年,汉族,广东梅州人,澳门大学中文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

参考文献:

[1]庄园.女作家严歌苓研究[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

[2]严歌苓.妈阁是座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3]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与影视作品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4]周航.严歌苓小说叙事三元素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5]刘艳.严歌苓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注释:

1刘艳在《严歌苓论》中提到:“如果仅仅把严歌苓视作北美华文女性写作或者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人物,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她的文学创作毫无疑问可以放到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视阈中来考察和研究——现代传承与当代视阈,或许愈加能够凸显严歌苓的意义与价值。”笔者比较认同该看法,所以把《妈阁是座城》也放入到中国当代文学视阈中进行思考研究。

2蒋肖斌.严歌苓:妈阁是座城,输了就起身也是赢家[N].中国青年报,2019-06-18.

3王春林.赌场人生与人性救赎——评严歌苓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J].百家评论,2013(06):31-36.

4王颖.《妈阁是座城》:人生困境与人性救赎[J].出版广角,2018(01):84-86.

5管季.《妈阁是座城》:自由与救赎的双重唱[J].名作欣赏,2015(16):94-100.

6张姗姗.民族文化的审视与批判——论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4):46-48+59.

7胡娜儿.人性堕落与自我救赎——论严歌苓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中的赌徒人物形象[J].名作欣赏,2017(14):141-142+148.

8江婉琴.放纵与节制间游走——论严歌苓新作《妈阁是座城》中的赌徒形象[J].华文文学,2015(01):121-124.

9姜淼.論《妈阁是座城》中的梅晓鸥形象及女性角色塑造[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06):74-78.

10刘传霞,陈淑瑞.论严歌苓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J].小说评论,2015(04):189-194.

11李婉莹.论《妈阁是座城》之城与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06):97-101.

12肖蓉蓉.从女性家族小说看“疯女”形象——以《玫瑰门》、《妈阁是座城》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5(05):1-6.

13刘艳.不够暧昧——从《妈阁是座城》看严歌苓创作新质[J].文艺研究,2016(10):36-44.

14刘艳.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叙事及其嬗变——以《妈阁是座城》为节点[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02):171-181.

15李芬芬.从拉斯维加斯到妈阁——论严歌苓两部小说的时空差异与链接[J].名作欣赏,2015(08):124-125.

16王红旗.以家族伦理重释性别文化——严歌苓《妈阁是座城》与张翎《阵痛》之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01):9-17.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