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老街

2020-06-11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服装店新衣老街

●徐 徐

铺着青石板的老街,总是人来人往,街两旁的一店一铺,与乡人们交织在一起,组合成一幅动人的画卷。每每回望老街,顿感烟火缭绕,暖意十足。

学校就在老街上,少年时的我,上学都要经过老街。

老街东头有家理发店,店内有一把红黑相间的真皮沙发椅。当时,沙发在乡间极其少见,是个“高大上”的稀罕货。我去剃头时,曾坐上去过,特柔软,仿佛陷进了棉花窝里,舒坦得难以言语,靠在椅背上也是软软的,惬意无比。

那时,我特羡慕有胡子的男性大人,剃完头后,那位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理发师,会神秘地扣动一个“机关”,沙发靠背便会“咔”的一声向后仰倒,上面的人,便可半躺在沙发椅子上,浅浅地睡会儿,舒舒服服地享受刮胡子的快感。刮完胡子后,还可以继续躺会儿,让剃头匠给自己掏掏耳朵,再洗把热水脸,最后才万分不舍地起身,让给在一旁等待的下个人。

那家理发店的生意很好,几乎 “垄断”了整个市场,但想来并不是剃头匠的手艺有多么精湛,而是那把充满了魔力的沙发椅。乡下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整天忙着,躺睡的,都是硬板床,哪里能享受到如此柔软的沙发椅呀,是它放松了每个人的筋骨,舒缓慰藉了乡人们困顿不屈的身躯,让人们情不自禁地纷至沓来。

老街里,五六家飘香的油炸糯米饺子铺,同样垄断着人们对味蕾的厚爱。饺子用精肉或豆腐做馅,放入油锅中翻滚一番,捞出后金黄金黄的,一口咬下,外脆里嫩,鲜香瞬间在唇齿间绽开。

清晨,五六口摆放在门口的大铁锅,不约而同地倒油点火,瞬间,火烟共舞,热量升腾,锅内的油被烧得滚烫沸腾了起来,再迅速放入饺子,开炸。很快,街头街尾就有了饺子的诱人香气,这香气在老街的上空,狂放地飘荡着,肆意地散发着,成了最好的美食诱惑,引得上街的乡人们,三五成群,纷纷走进去“坐茶馆”。

坐茶馆是家乡的方言俗语,说的是掏钱去饺子铺里喝茶、吃点心。陈设简陋的饺子铺里,光线黯淡,但这丝毫没有消退食客们的热情。选定一方纹理斑驳的老桌,拿起倒扣在桌上的杯盏、碗碟,放入茶叶,冲入开水,要上一碟饺子,费用不过两三块钱,边吃边喝边聊,满足的滋味很快由口入心。

若是请别人坐茶馆,再要些五香花生、怪味豆、油饼等,花钱不多,宾主皆能吃得满嘴油腻,浑身热乎乎的,乡情在此间蒸腾缭绕。

乡人们吃不起山珍海味,更去不起城里的高档饭店,小小的饺子店,简单的几样点心,便是他们解馋、舒缓压力、积蓄气力、再度向前出发的动力。

老街上还有几家服装店,每年春节前几日,一贯节俭的母亲,总会破例带我去那里买新衣,大年初一来穿。于是每到腊月,我便会专门留心服装店挂出来的新衣,默默在心里初选上几件心仪的,等母亲最后的定夺。嫁出去的女儿,此时也会回娘家,去趟老街,给年迈的父母,添置几件新衣服,以表孝心。衣服无论贵贱,承载的都是一份浓浓心意,新衣穿在身上,大人和小孩,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对新年有了更多的美好期盼。

老街两旁,还有茶叶店、杂货店、药店,亦有猪肉铺、菜市摊、农具坊,它们让老街,与乡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彼此相依。

眼下,全国各地的老街如雨后春笋,纷纷被打造成旅游景点,并嫁接上各种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以吸引游人。可是,如游客不曾在那里生活过,不曾一次次地与它们打照面,那么两者之间不过是萍水相逢下的几张合影罢了,一游而过,一赞而逝。

唯有曾经深深扎进过老街的怀抱里,与它们有过交集,才会真正懂它们,念着它们,就像我家老街上的沙发椅、饺子铺、服装店,对乡人们来说便是放松、犒赏和期盼,是苍白乏味辛劳生活里的一抹抹亮色,是寻常岁月里最真实的内心颤动。

在中国的乡村中,有无数如我老家那样的老街,它们简单而粗犷,其貌不扬,但却能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中给予一方乡人以慰藉、激励、希望,它们也曾在无数代人的记忆里安营扎寨,给从那走出的游子们,无限的怀念。

老街不老,刻满了岁月时光的余韵,老街烟火常在,暖意总穿过乡人们的宽广胸膛,怎么会老呢?

猜你喜欢

服装店新衣老街
老街谣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挑新衣
热闹的服装店
初春,为肌肤换新衣
老街(外二首)
服装店
热闹的街道
三件久侯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