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抗疫战中的“巾帼力量”
——记宣武医院驰援武汉治疗队 “娘子军”

2020-06-11

工会博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宣武医院李艳雪莲

65天支援武汉抗击疫情,14天在京集中隔离,熬过79天的思念,4月14日,除依旧坐镇武汉主战场的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之外,援鄂医疗队的12名医护人员终于回到自己的小家,与亲人团聚。离京时的不舍,在汉时的惦念,终于换来了胜利的喜悦。

在宣武医院驰援武汉的白衣英雄队伍中,有姜利等8位来自不同科室的 “巾帼力量”在武汉夜以继日的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为人民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和男性医护人员相比,她们需要克服更多困难,面临更多挑战,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勇敢地冲上战 “疫”前线。

ICU医生姜利:守护重症患者的“特战队长”

“作为一名ICU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是应该做的。”对于到武汉一线支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说。今年3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出台表彰决定,对全国卫生健康系统113个集体、506名个人进行表彰,姜利榜上有名。目前在武汉,有8位从全国各地驰援的专家组成员依旧坐镇7家重症定点医院,他们与各医疗队一起在武汉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被称为 “重症八仙”,姜利就是其中之一。

时间回到1月25日晚上,姜利出征前往武汉。此时,在这位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的脑海里,不停闪现着17年前抗击SARS的一幕幕。这位从事危重病医学临床工作近30年、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数千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重症医学医师,不由得百感交集,她深知即将面临的又是一场 “硬仗”。

1月26日,姜利抵达武汉,与先期到达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等专家会合,马上到武汉市第一家新冠肺炎病人定点收治医院金银潭医院。在那里,她负责管理一个病区组。

姜利坦言,病区里除了本院的医护人员,还有从湖北各地增援过来的,专业背景也各不相同,所以姜利等专家差不多花了一周时间,一边抢救病人,一边和临时组建的团队进行磨合。专家们对医生、护士和病人都做了分组,然后梳理管床方式,重新设计了工作流程。 “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多长时间重复,谁来负责什么,碰到什么情况怎么去处理,都一一流程化、制度化。”在姜利的指导下,病区组不仅建立了早晚双查房制,而且内外配合也逐渐开始默契。

金银潭医院作为一家传染病医院,平时并没有太多的重症患者,只有一个16张床位的ICU病房。 “在这个特殊时期床位就不够用了,我们临时把两层普通病房进行改造,用于收治重症患者。”姜利所负责的南六病区就是由普通病房改造的ICU病房。

为了尽早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姜利和她所在的医疗团队,不仅要进入病房逐一了解患者情况,还要梳理治疗流程以及管理办法。 “担子不轻,每天忙得头晕眼花,累得腿都发软。但我硬是咬牙挺过去了。”由于患者资料、化验和影像学的片子都在工作区,而患者和血气单、护理单都在污染的病区里,这和平时的工作习惯有很大不同。姜利与医疗组因势制宜,每天早上根据患者的化验结果、夜间病情变化和影像学检查,调整治疗和用药,确定当日治疗方案和操作内容,然后穿好防护进病房,查房并完成操作。

有着近30年重症医学临床工作经验的姜利,在隔离病房工作起来游刃有余,给患者吸痰、调呼吸机、翻身、换药,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肺复张、血液净化治疗、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即便没有太多操作,这样一个流程下来平均也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由于防护用品紧张,只能减少进去的医生数量和频次。姜利每进去一次,都会尽可能完成最多的工作,冒着风险完成最高危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手术。

“重症医生的任务,是通过ICU的力量及时抢救危重症病人,降低死亡率。说到底是在亡羊补牢,但是洞太多的话是补不好的。这就需要从上游把它掐断。”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姜利不仅要在病房里抢救病患,还要负责去病区 “阻击”病毒,到各家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的每一个病区、每一间病房筛查,了解收治入院的确诊或者疑似的危重病人情况,从而在“上游”及时发现问题。

与以往不同的是,姜利这次承担的巡查 “捞人”工作,都得要她去每家医院了解、摸底。她要在普通病人中甄别、筛选出重点病人,对危重患者给出明确医疗建议。由于存量太大,这项工作有时比在金银潭重症病房还累,但她说,这是她特别愿意做的事,因为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命题。

在抗疫一线,姜利发挥了重症医学专家的作用,向国家提供了最专业的研判建议和应对良策。她经常一天走十几个病区,并完成书面巡查报告,汇总危重患者情况及存在问题。利用晚上回驻地的时间,她撰写了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管理专家推荐意见》《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治疗流程专家建议》等,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提供参考。

目前,姜利已经结束金银潭医院的工作,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继续她的战斗。 “换个战场,战场和战场可能有一些不同,但是打的仗是一样的。”姜利说。

医疗队领队李艳:把大家平安带回来

“我热爱自己的职业,从中体会到了价值和自我认同。希望你们将来也能拥有自己热爱的职业,愿意为之付出和奉献……”这是前不久,宣武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领队兼临时党支部书记李艳回复给北京市第八中学怡海分校全体师生员工一封信中写道的。从1月27日率队出发奔赴武汉,到凯旋回京的6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艳见证了武汉从寒冷料峭的病疫之冬,到樱花怒放的希望之春的 “重启”之路。

“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救治病患,并把大家平安带回来。”带着全院上下的期望和重托,李艳和战友奔赴武汉防疫一线。1月28日,他们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熟悉病区工作及流程后,随即投入战斗。

“快快……有病人需要抢救!”刚一进入隔离病区,李艳就听到了焦急的呼喊声,职业的本能让她讯速冲进了病房,跟在她身后的还有三位护士。此时的患者已经陷入昏迷,心率167次/分。储氧设备的流量已开到最大,但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仍只有67%。

“立刻打开静脉通路!”李艳喊道。护士迅速在患者的脚上找到了这条救命的静脉血管。静脉通路打通了,急救药物开始输送到患者体内。 “李医生,针鼓了!”正盼着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一句 “针鼓了”如同晴天霹雳。救命的药物送不到患者体内,抢救根本无从谈起。

三位护士在病床边围了个严严实实,就是搜遍患者浑身上下,也要再找到一条可用的静脉。这个画面让李艳看着揪心,护士们的寻找位置多集中在患者的上半身,如果患者的口鼻再次喷溅液体,感染的风险可想而知。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在患者右手腕的桡动脉附近找到了一条新的静脉通路。

李艳根据患者的病状判断,可能是体内分泌物导致的酸中毒。如果按照 “教科书”上的操作方法,下一步需要给病人进行血气分析,但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半小时,病人很可能撑不到那时了。这时李艳果断发出指令,在患者体内注入碳酸氢钠,缓解患者体内的酸中毒状态。很快,监护仪上各项指标开始向正常值移动,而患者的身体也开始有了反应。经过李艳和护士们半小时的抢救,让死神再一次空手而归。

李艳告诉记者,在ICU从医多年,目睹死亡是一件寻常事。但揪心的是,她无法像预测ICU患者那样预测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病情。 “我们能做的就是埋头干活,努力救人,让更多的患者好转、出院,和家人团聚。”

现在,载誉归来的李艳终于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了。 “等疫情过后,我要带着儿子去爬长城,实现对他许下的诺言。但是我更想尽快回到医院岗位上工作,继续为患者服务,尽医者职责。”李艳说。

护士长孙雪莲:17年后再上“战场”

孙雪莲是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长。2003年,刚刚毕业7个月的孙雪莲带着年轻医护人员的激情与热情冲向 “非典”战场,成为了首批战士。这次驰援武汉,她也不例外,并被任命为宣武医院护士团队的领队。

1月28日,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孙雪莲被任命为第五组护士长。她的团队是分别来自宣武医院、安贞医院、积水潭医院、北京市中医院等几家医院的17名护士。接到了任务后她自知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管理好这支队伍,如何配合默契,如何保护他们在工作中的安全,如何能顺利开展工作,都给了她新的挑战。

面对挑战,有着17年从事急诊管理工作经验的孙雪莲游刃有余,带领团队迅速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建团队联络群,确保联络渠道畅通;制定流程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培训计划,规范穿脱防护服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安全……

作为护理管理者,孙雪莲深知实战的重要性。“咱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都要未雨绸缪。”于是,她就同其他几位护士长一起,赶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实地查看,模拟流程,查找疏漏,与当地医院病房护士长、院感人员虚心请教沟通,对于病房布局、防控流程、各区域设立合理性、穿脱防护服路线、医疗废物处理与清运等细节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流程更加合理化,为进入隔离区做好准备。

经过短期的培训,胸有成竹的她们迎来了首次进入隔离病房的日子。作为护士长,第一天进入隔离区,孙雪莲首先在病区内了解病房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些第一次进去的护士不太适应,孙雪莲就让她们慢慢来,适当休息,而她自己一待就是6个小时。下班后,她仍不放心第一次进隔离病房的队员们,便从早上直到深夜,一波一波将她们送进病房,等她自己回到驻地,已经是深夜了。队员们心疼她,让她休息,她却说: “大家安全了我才安心,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当得知其他区域发生污染区针刺伤后,孙雪莲立即请教专业人员拟定了 《污染区锐器伤处理流程》。回到驻地,她利用休息时间,编写了 “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为了摸清各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她连续跟不同时段的班次,检查护士穿脱防护服是否规范,强化大家的安全意识。她说: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病人安康,医护安全。”

当时,随着患者迅速增加,病区从最初的十多个人增加至四五十人,一半以上是重症患者,其中危重患者就有十多人,护理量和难度不断攀升。穿着严密的防护服为患者叩背、吸痰、监测生命体征等,这些以往看似简单的操作都需要消耗更多的体能,不一会儿她们就汗流浃背了。即便如此,每到一名患者身旁,孙雪莲和队友们都要拉着病人的手说上几句家常,鼓励他们战胜病魔。有一位78岁的危重患者,不得不进行有创呼吸机治疗。每当为他进行护理时,孙雪莲总是轻轻握住老人的手,耐心为他解释要进行的操作,为什么这么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不适症状。隔着厚厚的手套,老人感受到了她温暖的鼓励。望着陈雪莲,老人的目光祥和、宁静,充满谢意。

此外,为提升京鄂双方医护人员的默契度,孙雪莲根据每名护士的不同特长,合理组合安排,对应排班。为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聚集,她取消面对面开会,改为视频会议。她应用多种方法,调动护士情绪,工作之余排练舞蹈,录制视频,编写小文。短短的文字,拉近了北京与武汉同行之间的距离,大家守助相望,互相扶持,共同抗击疫情……

“17年的急诊工作经历让职业使命感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形成了一种工作习惯。作为一名护士,病房就是我们的战场。”职业使命感促使孙雪莲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坚定地逆向而行,在一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宣武医院李艳雪莲
6 Things You Must Know about Major Cold
春天的电话
为什么雪莲不怕严寒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是什么神秘疾病
掩盖在Apple Watch后的医疗蓝图
雪莲: 高处的绽放
被替考推翻的友谊小船
怕打针
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