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2020-06-11郝大洁何海燕

护理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消融术房颤围术

郝大洁,何海燕,王 蓓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030032)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全球房颤病人约3 350 万例,40 岁以上者房颤患病终生风险分别为男性26%和女性23%[1]。我国房颤总体发生率为0.77%,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60 岁男性患病率为1.83%,女性患病率为1.92%,>80 岁人群为7.5%[2]。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液至全身各处,可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3]。已有研究显示:房颤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病人的4~5 倍,其致死率约为20%,致残率约为60%[4]。因此,重视房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降低病人住院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5]。近年来,射频消融术在心房颤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可靠等优点,其可使术后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左心室功能得到恢复,已成为房颤非药物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6]。我院采用CARTO3 系统应用磁场与电场的复合标测技术,能精确找出病灶位置,精确区分不同电极导管并精确定位,快速在局部精细建模、多腔建图,通过呼吸门控等途径减小病人呼吸对心电信号的干扰,利用磁导航兼容、导管快速连接、软件界面快速交换等新技术,提高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成功率。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 年3 月—2018年11 月进行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一体化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5 年3 月—2018 年11 月住院的168 例患有持续房颤并行射频消融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房颤,且持续房颤病史在1 个月以上;②经药物治疗无效、疗效不佳或无法耐受药物治疗,希望行射频消融治疗;③经病人同意入组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④年龄50~75 岁。排除标准:患有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精神障碍、恶性肿瘤等疾病。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4 例。对照组58~70(60.7±6.5)岁;男53 例,女31例;病程0.8~8.0 年。试验组:年龄55~72(59.1±6.3)岁;男49 例,女35 例;病程1.2~7.0 年。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包括为病人进行术前常规知识(手术、用药、护理等信息)宣教,进行术前准备及病情评估;术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并做好相应记录;术后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定时观察手术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按时给药,给予饮食护理等。

1.2.2 试验组 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其间使病人家属参与护理工作学习心脏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辅助病人完成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管理。

1.2.2.1 术前护理 术前访视时,除掌握病人身体状况、用药、检查结果等信息外,护理人员应主动向病人自我介绍,促进护患交流。多数持续房颤病人经历药物治疗失败后选择手术治疗或首次射频复发后二次手术,病人常伴有紧张、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此外射频消融术费用较高,为病人及其家庭带来了较大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病人自身压力。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微创性、疗效和优点,讲解手术过程,告知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使病人充分了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耐心解答病人疑问,同时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人与之多交流,使其增强治疗信心,调整好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1.2.2.2 术中护理 病人被送至介入治疗室,做好护理交接工作,并填写好手术交接单后,向病人详细介绍手术配合方式,给予病人心理安慰,缓解病人紧张情绪;病人术中长时间处于平卧位,精神紧张,加之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会产生疼痛现象,因此在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时,应及时询问病人感受,满足其合理需求,密切监测病人血压及呼吸情况,结合其疼痛程度,决定是否增加芬太尼用量;为避免术中血栓形成,病人手术过程中房间隔离穿刺成功后,应及时以100 U/kg 标准给予病人肝素,使病人达到肝素化,之后每小时监测1次ACT,根据ACT 结果酌情增加肝素剂量;采取“一针三通”的形式建立多条可用的静脉通道,即于静脉留置针外采用三根导管及延长管建立静脉通路,从而满足术中常规用药、麻醉用药以及生理液体输注需求,并注意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1.2.2.3 术后护理 注重病人心理激励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7],及时告知病人手术结果,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疑惑和恐惧;为避免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房食管瘘,术后第1 周给予病人流食,第2 周给予半流食,第3 周给予软食,之后逐步过渡到普食,告知病人不宜食用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应保持少食多餐;病人手术侧肢体处于制动状态,为保证病人良好的身体状态,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以了解下肢末梢血液循环状况,确保血液循环正常;拆除绷带能够下床活动后,协助病人及时进行适量活动,保证血液循环[8];进一步做好药物指导,病人术后依旧需要接受抗凝和抗心律失常治疗,故应告知病人所用药物有关知识和常见不良反应;强化健康宣教力度,指导病人定期到门诊复查,同时戒除一切不良嗜好,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

1.2.2.4 随访 当病人出院后,以电话随访方式对病人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指导与建议。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干预6 个月后病人焦虑情绪、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围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等。①病人焦虑情绪: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中的焦虑分量表评价,共7 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4 级评分(0~3 分),总分0~21 分,0~7 分代表无焦虑,8~10 分代表可能或“临界”焦虑,11~21 分代表可能有明显焦虑。经检验,该量表在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9]。②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获得,满分100分,91~100 分为非常满意;70~90 分为比较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病人围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包括对心房颤动及射频消融术的认识、术中配合、早期运动以及术后饮食等20 项内容,每项均为10 分,8~10分表示知晓,0~7 分表示不知晓。④病人治疗依从性:采用治疗依存性评估表评估,评估表包括日常生活、服药行为、遵医嘱行为等20 项内容,每项5 分,总分80~100 分为良好,60~<80 分为一般,0~<60 分为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比较 试验组病人手术时间为(1.83±0.52)h,对照组病人手术时间为(2.26±0.3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病人住院时间为(8.52±1.74)d,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为(12.44±1.7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病人焦虑情绪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焦虑情绪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病人焦虑情绪得分比较(±s) 单位:分

注: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84 84手术后5.28±1.22 12.04±1.71

2.4 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2.5 两组病人围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围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2.6 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复杂、进展快、受精神心理状态影响大的特点,其中以持续性房颤尤为特殊,如在护理中忽略病情观察极易出现并发症[9]。导管消融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持续性房颤病人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10],但由于手术难度较大、时间较长、费用和术后复发率较高等因素,很多病人在围术期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状态,进而干扰治疗顺利进行,影响预后[11]。王绿花等[12-14]研究结果也证实:房颤病人出现焦虑的比例较高,这些负性情绪可能导致病人血压和心率升高,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改进护理干预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对保证射频消融术安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15]。

传统护理模式注重病人临床诊治过程,与病人沟通较少,容易忽略病人心理变化。一体化护理模式由传统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弥补传统围术期护理的不足,全面提高护理质量[1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手术后焦虑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围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本研究通过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围术期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术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与病人充分沟通,通过全面掌握病人病情,缓解病人不良情绪,提高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有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同时,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告知病人手术等相关信息,术中及时掌握病人心理变化,给予病人心理干预和支持,也有利于使病人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疏导病人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病人对当前应激事件的敏感性;术后对病人进行饮食护理、药物指导及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17-18]。研究中也发现由于病人依从性增加,与医生及护士的指导配合更加紧密,医患、护患之间冲突减少,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从业价值感、荣誉感提高,进而有利于医务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学习,以更好的状态服务病人[19-20]。

临床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其病人护理难度大、风险高,护理工作人员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很容易与病人产生纠纷,是临床诸多科室中压力较大、护患纠纷率较高的科室[21]。如今,护理工作逐渐从简单的、被动的手术配合转变为复杂的、主动围绕病人身心的手术配合。全新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努力完善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还要汲取人文关怀理念、医学伦理等多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改进护理模式与护理服务[9]。一体化护理模式注重病人的整体护理及人文关怀,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专业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病人就医体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将其应用于房颤射频消融病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护理工作进一步延伸。

猜你喜欢

消融术房颤围术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