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生”教育视野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开展的研究

2020-06-11刘朝阳李红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幼教集团

家教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生生命幼儿园

◆刘朝阳 李红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幼教集团

“三生”教育的探索与实施,深受陶行知先生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影响。2016年,关于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的调研,来自互联网的数据报告显示,7-18岁的青少年中有70%的儿童青少年生活懒散;48.9%的儿童青少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还有43.4%的儿童青少年做事缺乏恒心。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儿童青少年在知识技能获得强大发展的背后,生活发展“瘸腿”的原因与幼儿阶段的经历是否有关?这促使我们多次深思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的课程论思想: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我们试着将其与集团园所发展理念整合到一起,分析其显性和隐性的教育价值,进而提出新的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课程,来充实和拓展“三生”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一、“三生”教育概念界定及内涵

“生命·生态·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幼儿去认识、了解、尊重以及珍爱生命,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进而提高生命质量,有利于帮助幼儿去实现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生态教育”即提供适宜幼儿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其了解把握生存规律;“生活教育”是帮助幼儿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进而获得生活经验。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一体,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习得生活经验,从而热爱生活、健康生活。

二、确立幼儿园“三生”教育游戏化课程价值观体系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丰富和改善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生活的发展。”[1]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从儿童视角出发,进而开发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挑战,享受真正幸福的童年。在此前提下,我们确立了“三生”教育价值体系,在自然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让游戏点亮童年。课程内涵指向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儿童观,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生命的独特个体;教育观体现在尊重幼儿,呵护童心,满足童趣之上。课程观体现在关注幼儿学习特点,植根生活,关注原有经验,引导幼儿体验之中。在此过程中,建立了“三生”课程的培养目标: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活核心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活及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展示生命的精彩。

三、“三生”教育视野下游戏化课程的实施

1.立足生命教育,推进幼儿园“三生”课程的建设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的生命教育理论中指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是对自然起源与演变历程的一种人文探究,主要体现在对人之出生、成长、发展及死亡等不同阶段进行的活动,一种是体验‘生’之灵动,一种是对生命的爱、敬、畏、惜的涵养以及生活的回归。”

孩子们与动物之间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伴,经常与动物对话,喜欢聆听动物故事,喜欢翻阅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幼儿园里的小动物如鸡、鸭、鹅、兔子、乌龟等的出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它们成为了孩子们每天都会关注的焦点,它们更是游戏中孩子们主动表达和表现的主角。一个个游戏化的课程体验,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经验与经历的迁移中,积蕴着生命、生态与生活的认知启蒙,感受着属于他们的本真快乐,让“三生教育”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

德国生命哲学家西默儿说过:“每一种体验都具有某种奇遇,它与人的生命相关,与领悟自身存在的意义相关。”在系列游戏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体现人与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情感。

2.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彰显幼儿园“三生”教育游戏化课程的活力

现代生态视野下,人文关怀渗透幼儿园游戏,倡导回归自然,建构真游戏。大自然是人类学习的源泉,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应该与生活直接相联系。幼儿的学习从观察探索身边的世界开始,并乐在其中。幼儿园给幼儿创造多元的体验环境,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园都是人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改造,形成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孩子缺乏到最正常、最自然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知。

在这样的背景下,集团幼儿园利用社区活动和所处地域优势,让幼儿真正走出园门,走向森林,在真自然生态的环境中去闻一闻、找一找、看一看、听一听。以他们的童心童眼来认识他们所生存、生活和生长的世界,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探索,进而生成系列主题课程。如森林里的虫虫:虫虫驿站、昆虫秘密、昆虫记;我眼中的森林:有趣洞洞、森林中的天气、拜访大树;保护森林:森林里的游戏、我保护动物、争取环保小卫士等。

3.家园合力,提高“三生”教育中生活课程的质量

《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元发展需求。”陈鹤琴老先生说家园形成合力,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校园生活如果没有家庭的参与,共同进行教育和培养,那么教师们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我园通过家长进课堂、大型亲子活动等方式,让家长积极参与到“三生”教育游戏化课程建构的环境中。如亲子种植,在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强化正确的育儿观念。其次,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和孩子一起种植、观察、照护,感受大自然中生活的美好;在和孩子一起收获,制作美食,分享美食的过程中,家长逐渐了解到“三生”教育生活体验活动背后的深刻意义,慢慢从“配合教师”向“跟孩子们在一起”转变。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高效互动的过程中,家长逐渐理解了“三生”教育是什么,并意识到“三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逐渐走上科学育儿的征途。同时,家长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家园共同成长。

4.以立项课题为依托,转变教师课程观、教育观,提升教师建构课程的能力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做到‘四个’看得见,即幼儿的思想、幼儿的学习、幼儿的经验以及幼儿的愿望可以看得见。”[2]要做到这些,只有把活动真实的过程还给孩子,让其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让孩子用多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充满奥秘的大自然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非常有趣的问题。此时,教师不仅要做幼儿的“眼睛”,还要将看见的转化为他们可以识别可以理解的,进而引导孩子主动地、积极地去进行探索,将孩子游戏的过程进行整合与生发。

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种挑战。进行多维度的理论支撑,建立多元的教育目标的游戏化课程,制定全面系统的课程实施架构,形成独立具化的课程体系,这些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才能完成。因此在课程实施初,集团园所就以立项课题《生命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3-6岁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为依托,实施反思性实践者计划,让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发现者,成为幼儿游戏的合作者、支持者以及欣赏者。

四、存在困难与发展建议

1.游戏课程化开展的现实困境

虽然在“三生”教育视野下,进行了一系列课程的探索,但在推广执行中还是存在较大困难。一是课堂教学与游戏缺乏有机融合,新手教师较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的把握难有优势。同时对游戏缺乏科学的认知导致游戏难以进入课堂,无法成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欠缺游戏教学理念以及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最后,大部分幼儿园不具备游戏活动的场地和材料。

2.游戏课程化开展的建议

依据课程游戏化的发展进程,开展游戏化课程教学是幼儿园课程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园所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对游戏的重视程度,间接反映甚至直接影响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推进的程度,也是游戏化课程推动的前提与基础。其次,要培养优质且适切的教师,更要进行多维完备的游戏活动设计及游戏课程组织形式的开发。

猜你喜欢

三生生命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浅析“三生”德育有效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