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出土元代薛氏墓志考析

2020-06-11贾璞卫森林

关键词:墓志郑州家族

贾璞 卫森林

2004 年, 在郑州市管城区南曹乡姚庄村附近, 发现了三方元代薛氏家族墓志及一方墓志盖,分别为元薛兴墓志、薛天祜墓志、薛磐墓志及墓志盖,均为青石质。 志文中,记载了河东薛氏家族因避战乱举家迁郑以及因水患迁葬的史实, 对于了解元代薛氏家族及其生活状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文拟对此三方志文加以断句, 并对相关内容试作粗浅考释。

一、墓志录文

此次发现的三方墓志及一方墓志盖中,叙述最详细者为薛兴墓志,楷书20 行,满行24 字,志石正方形,长34.5 厘米,宽34.5 厘米,厚8.5 厘米,志边素面。 (图1)其次为薛天祜墓志,楷书15 行,满行17 字。 志石方形,长34 厘米,宽35.5 厘米,厚7 厘米,志边素面。(图2)薛磐墓志文字最少,楷书14 行,满行15 字,墓石方形,长32 厘米,宽33.5 厘米,厚8.5 厘米,志边素面。(图3)薛磐墓志还有志盖一方,顶呈方形,边长33 厘米,厚7.5 厘米,其上阴刻3 行9 字, 篆书 “元故宗兄薛世安之墓”,四边素面。 (图4)

现将墓志文分别抄录于下。

1.薛兴墓志

志文首行题“元故薛公墓志”。 墓志录文如下:

元故薛公墓志

乡贡进士霍复中撰旌表孝子段好仁书

泰定三年冬十有二月,郑人薛嘉父卒。 余既铭其墓, 胤子让又曰:“父卒时有言:‘汝祖父、母,吾虽已葬于郑城北、金水之滨,于今四十余年,为河水所圮,夙夜惊惶,幸与宗侄隆同谋,营田于城西南怀忠乡,拟奉迁之。 孝心未竟,今吾殒矣。 身后汝当承我志。 ’乌呜呼!先人尚涂殡未出,适遵遗命,举祖考、妣柩,同先人叙昭穆,葬于所营之原。 先生既铭我先人墓矣,成始而成终,是所望也,敢以志请。 ”余弗克辞。 按其家牒:公讳兴,姓曰薛,河东人。乃父镇,当金末罹兵麈中,不获宁居。 天下甫定,挈家至郑之管镇。尝为管邑宰,遂籍焉。母霍氏,生公昆弟三人,公其仲也。 兄旺,配邓氏。 弟杲,任江西行省郎,配陈氏、尹氏。 公配毛氏。 子一人,即嘉父也。 女五人:长适秦氏,次适李,次适高,次适陈,次适赵。 孙男三人:让、谨、诚。孙女一人,适史姓。曾孙男三人。孙女二人。四年春正月,宅既得卜,遂葬焉。窃谓薛之族,曩至管也,惟令尹公一人。 今谱系千有余指,非艺仁种德,而能若是乎? 及孙男让,志慕不群,而能继志述事,迁祖考、妣昔于高原沃壤,安九泉之灵,奠厥攸居。 《易》曰:“干父之蛊。 ”于让为得之,诚可尚也。 余故叙其事,而勒石于墓,非惟足让心之纯孝,仍俾来者知公之迹焉。 谨志。 是年丁卯寅月九日葬。东里范克明刊。

2.薛天祜墓志

志文首行题“故叔考薛四公墓志”。 墓志录文如下:

图1 薛兴墓志拓片①本文拓片均由牛爱红拍摄。

图2 薛天祐墓志拓片

故叔考薛四公墓志

公姓薛氏, 讳天祜, 字善父。乃县尹府君镇之第四孙,旺之第三子也。

公资禀笃实,德富于年。生于庚戌岁五月廿有一日, 春秋甫二十九。 于至元癸未正月二十九日,以疾终于家。 娶张氏,守节,以死自誓,父母屡欲夺其志而嫁之, 确然不许, 哀毁成疾,由是父母遂惧而不敢。后有司具迹以闻朝廷, 旌其门曰:“志”。即辛亥年正月十二日生,延祐三年, 岁次丙辰八月廿有九日,以疾终于家,享寿六旬。有六子,男一人,名雄,字世英,娶霍氏,继郭氏。女二人,早逝。孙男二人:陈十一,伴哥。 孙女一人:安哥。 先葬南彭村,今改迁于齐李里新茔。从侄隆谨志,有元泰定丁卯十月初一日葬。

3.薛磐墓志

志文首行题 “故宗兄世安薛君墓志”。 墓志录文如下:

故宗兄世安薛君墓志

君讳磐,字世安,姓薛氏。乃县尹府君镇之曾孙, 旺之长孙,天祺之长子也。 母赵氏。 君幼颖悟,弱冠习吏,为河南宣慰书写。 平定江南, 以君博学能书,词华出众,仪表堂堂,擢君为广东宣慰司令史。 君以只身侍亲,不就。后门着监当钧州税副,人诵廉平。庚申年正月十六日生,大德丁未八月十三日终,寿四十有八。娶张氏,延祐丁巳二月廿四日卒,春秋五十四。女二人,长适赵,次适孙。 先葬南彭村,今避水患,举迁于郑之西南怀忠乡齐李里。 泰定丁卯十月一日,从弟薛隆谨志。

二、墓志中的元代郑州居民生态环境

从志文可以看出, 此次撰写墓志铭是因为迁坟所需,而迁坟的原因是原茔遭遇水灾,即“为河水所圮”“拟奉迁之”。 从这一记述中,可以看出元代郑州地区的生态状况。

图3 薛磐墓志拓片

元代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时期,水、旱、蝗等灾害频发。《元史·本纪第十四·世祖十一》记载:“(至元二十三年)(1286 年)辛亥,太阴犯东井。河决开封、祥符、陈留、杞、太康、通许、鄢陵、扶沟、洧川、尉氏、阳武、延津、中牟、原武、睢州十五处。”《元史·志第三下·五行二》又载:“元统元年(1333 年)五月,汴梁阳武县河溢害稼。 六月,京畿大霖雨,水平地丈余。 泾河溢,关中水灾。黄河大溢,河南水灾。”后至元六年(1340 年)十月,“河南府宜阳县大水,漂民居,溺死者众。 至正元年(1341 年),汴梁钧州大水,扬州路崇明、通、泰等州海潮涌溢,溺死一千六百余人”。 至正三年(1343 年)七月,“汴梁中牟、扶沟、尉氏、洧川四县,郑州荥阳、汜水、河阴三县大水。 ”“至正十四年(1354 年)六月,“河南府巩县大雨,伊、洛水溢,漂没民居,溺死三百余人。 ”

据中国自然灾害研究统计: 元代北方地区雨涝达57 年,江淮流域达44 年,而华南地区只有6 年,说明灾害主要分布在北方。1310年河南、山东大雨,死者万余人;1326 年黄河决堤于郑州,漂没阳武等县民16500 余家等。在元代89 年中, 全国较大的洪涝灾害共有107 次,平均每5 年有6 次洪水。 而黄河决堤达41 次,平均每2 年一次,有时一年几次[1]。由此可见,水灾对河南江北行省的危害极大,经常性的水灾导致金水河冲毁薛氏祖茔应是必然现象, 因此薛兴才要求儿孙将祖坟迁至他处,避开水患,并将祖父母的灵柩按照墓地次序进行安葬。

三、墓志中的元代薛氏家族社会地位信息

薛兴墓志文的撰文者, 是乡贡进士霍复中。 其事迹及其子嗣事迹均不见于史册。 据查阅《续修郑州志·十二卷·乾隆刻本》,霍复中在元代曾中状元,是至元元年(1264 年)汴梁路总管霍继基之子,其祖父(原太原郡伯) 霍顺的墓在郑州城西(今石佛办事处欢河村),由翰林学士元明善为其撰写碑记。 霍继基与状元霍复中,均不见于史书记载,仅在《元史·列传第八十七·列女一》中记有郑州霍氏二节妇事迹,可证元代郑州确有霍氏大族。 民间传说:霍继基确有其人,后因犯罪被抄家,故不载于史。 后代为避祸改姓欢。 今郑州郊区有欢河村,附近有霍尚书墓,民国年间尚存。 霍复中墓仍在郑州,而且当时附近有石羊、石人、大碑一通等。 其家族的墓地和碑碣,在民国时期犹存,但后来不明去向。

书丹者旌表孝子段好仁,史有其名。 据史书记载:“段好仁,赵璧,薛明善,张富,郑州人居丧庐墓,以有司请诏,并旌之。”[2]旌表,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 《辞源》中记载:“……自汉以来, 历代王朝提倡封建礼教,对‘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常由官府立牌坊,赐匾额,称为旌表。 ”

由此可见,以上二人皆为当地名流。 二人能为薛兴薛氏家族撰写、书丹碑记,在当地亦属名门望族。

四、明晰此支薛氏的五代世系

薛兴墓志中, 对其家族世系源流作了详细交代。 所谓“公讳兴,姓曰薛,河东人”,根据顾炎武在《日知录》 第三十一卷中记载:“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 故谓之山西, 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 ”可知此支薛氏籍贯山西。

古代家族迁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国家强制性移民;2.因留戍而定居异地;3. 因官职迁调或因仕宦于某个朝代;4.因避仇而留居异地;5.因自然灾害或子孙繁衍过于昌盛等。 薛氏家族迁徙属于居官迁移。 据薛兴墓志记载,薛氏一族因“金末罹兵麈中”,曾四处迁居。 元政权稳定后,薛兴之父薛镇到郑州任县令, 并举家迁到郑州定居。

图5 薛氏世系图

三方薛氏墓志, 记载薛氏自有元以来之世系谱牒甚详。 根据这三方墓志的志文,可以基本梳理出自薛镇迁居郑州后, 其后五代的世系。(图5)此外,三块墓志中都提到薛隆。薛兴墓志中称其为“宗侄”,薛天祜墓志中称其为“从侄”,薛磐墓志中称其为“从弟”。 据此相互关系,推测其可能为薛旺次子的子嗣。 因志文中对其未做明确的说明, 故不在此世系图中显示。

薛氏墓志志文中,囊括了薛氏家族历史和墓地变迁的缘由,以及当时郑州的一些地理环境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史实资料。 其中所记人物,《元史》均无记载,墓志可补史阙。 且碑文从未刊表, 其内容在史料中并无记载,因此将其公之于世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猜你喜欢

墓志郑州家族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郑州麦飘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小偷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郑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