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孔明路书香水岸二期M17 发掘简报

2020-06-11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底径泥质口径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南阳市书香水岸二期发掘工地位于南阳市东北部,白河西岸。 西部为书香水岸小区一期,南、东两侧为王府小区。(图1)2017年5 月,经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其中M17 是一座中型砖室墓,出土器物种类丰富、制作精美。 现将M17 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M17 上部扰土层厚约150 厘米,墓内填土为灰褐色沙土, 墓外原生土为黄褐色净沙,又因紧邻白河,怀疑此地原为古河道。 M17 保存相对较好,为“凸”字形单室砖墓,方向100°。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 上部墓顶部分已遭破坏, 但整个墓葬形制还比较清晰。从残存部分可以看出,墓顶为四隅券进式穹隆顶。

墓道呈西宽东窄的喇叭形,斜坡状,墓道壁、底较粗糙,墓道口长220 厘米,宽100~160 厘米,深230厘米。墓口封门砖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三顺一丁砌法,上部为错缝平砌, 上部向外突出为弧形。下部比上部宽。封门两侧各有一挡土墙,下不及底,上至墓顶,可起到加固墓室的作用。挡土墙宽120 厘米。 甬道为长方形,东西长140 厘米,南北宽100 厘米。 墓室为长方形,长300厘米,宽240 厘米,残高120 厘米。 墓室后部南北两角残留半圆形起券。 墓室底部北侧的东西两端各有一条垫棺砖, 长78 厘米, 宽16 厘米,高约10 厘米。甬道壁、墓室壁均为三顺一丁砌法,铺地砖均为“人”字形铺法。 砖的尺寸为30 厘米×16 厘米×5 厘米。 (图2)

二、随葬器物

图1 M17 位置示意图

该墓共出土陶器34 件(含泥钱5 枚)、铜钱21 枚以及铁馆钉数枚。

(一)陶器

壶 1 件。标本M17:1,泥质灰陶。盘口略显,盘底略析出,口略外侈。 方唇,粗斜颈,扁鼓腹,最大径在腹中部,直矮假圈足内凹。 上腹部有一对铺首衔环。 颈腹相交处、中腹部各有一组两周宽凹弦纹。 高32 厘米,口径14.4 厘米,腹径28.8 厘米,底径16.8 厘米。 (图3-1)

盒 1 件。 标本M17:14,泥质红胎,红黄釉。 失盖。 子口,圆唇低于外口,浅腹中部弧折,小平底内凹。 口径18.4 厘米,底径8.8 厘米,高11.2 厘米。 (图3-2)

圆奁 2 件。 标本M17:27,仅存器身,器身较小。泥质红胎,器表未施釉。器形较矮,圆唇,直筒腹,下腹部略外张,平底微凹,底缘修削。口径9.6 厘米,底径9.6 厘米,高8.4 厘米。(图3-6)标本M17:28,仅存器身,器形较大。泥质红胎,器表施红黄釉。 圆唇,束腰,小平底,底缘修削。 口径21.6 厘米,底径10.4 厘米,高12.8 厘米。 (图3-7)

方奁 1 件。标本M17:5,泥质红胎,红黄釉。长方体,盝顶盖。盖顶微隆起,高度不超过四面坡顶部。 盖长方体,深腹,几乎将器身完全罩住,盖与器身套合后两者间空隙比较小。盖顶四角各有一小乳丁。 器身方唇,直壁,平底,底部无乳丁足。通高5.8 厘米,器盖长15.6厘米、宽6.8 厘米,器身高4.8 厘米、长13.6 厘米。 (图3-4)

图2 M17 平剖面图

樽 1 件。 标本M17:22,泥质红胎,红黄釉。 圆唇,直筒腹略呈上大下小,平底。 器表上、下腹各一组两周凹弦纹。 口径19.2 厘米,底径17.6 厘米,高9.6 厘米。 (图3-8)

熏炉 1 件。 标本M17:18,泥质红胎,红黄釉。 失盖。 子口圆唇,广肩较圆,斜腹内收,竖柄较细长,圈足向上折起成浅盘。 腹与柄相通。 高14 厘米,口径6.4 厘米,盘径12.8 厘米,底径10.8 厘米。 (图3-5)

方案 1 件。标本M17:4,泥质红胎,红黄釉。长方形平板,边缘有框,框面圆弧。长50.4厘米,宽25.6 厘米,高2.4 厘米。 (图4-1)

盘 1 件。 标本M17:25,泥质红胎,器表施红黄釉。直口,方唇,浅折腹,平底。高2.8 厘米,口径12.8 厘米,底径10.8 厘米。 (图3-9)

耳杯 2 件。形制、大小相同。标本M17:23,泥质红胎,红黄釉。 椭圆形,其长边近直,长耳。器耳与器口平,器耳平折出。胎、耳较薄。高2.8厘米,长10.4 厘米,宽8 厘米。 (图3-10)

灶 1 件(套)。 标本M17:21,泥质红胎,器表施釉已氧化。 长方体,灶面二火眼,火眼大小相同。 一端有长方形火门,火门端的灶面上有阶梯状挡墙,相对一端有烟囱。 附模型釜2 盆1,釜灶一体。 长24.8 厘米,宽12厘米,通高16.8 厘米。 釜,口径3.6 厘米,高5.2 厘米。釜敛口,折腹,小平底。盆,平折沿,斜弧腹,小平底。 口径8 厘米,底径3.6 厘米,高4.4 厘米。 (图3-15)

磨 1 件。 标本M17:19,泥质红胎,红黄釉。方座,四折曲状足。磨下扇矮,斜壁,平顶,顶面有菊花状饰。上扇圆槽底有横梁。盘边长12.4 厘米,连足高9.2 厘米。磨径6 厘米,通高12 厘米。 (图3-20)

碓 1 件。标本M17:12,泥质红胎,酱釉。建筑式,有碓房。 长方形,前面有廊,后部碓架为栏杆式,栏杆弧形下凹。 臼与碓架相对。 碓架外有扫帚等舂米的辅助工具。 通长27.6 厘米,宽14.4 厘米,高10.8 厘米。 (图3-3)

博山炉式器盖 2 件。 一大一小。 泥质红胎,酱釉。 盖上模印有山峦、树木、人物、动物等。标本M17:15,口径16.8 厘米,高8.8 厘米。(图3-12)标本M17:20,口径9.6 厘米,高7.2厘米。 (图3-11)

筒瓦 1 件。标本M17:6,泥质灰陶。前有圆形瓦当,后连长筒瓦,最后部有插口。 瓦当中央扁圆纽,纽外侧一周凸弦纹,凸弦纹外以四组双竖线将当面分为四区, 每区一单线卷云纹,正对一单直线。 卷云纹外是一周短直线纹,再外一周凸弦纹。 瓦当直径12.8 厘米,筒瓦通长28.8 厘米。 (图3-14)

饼 2 件。 形制、大小相近。 泥质红胎,器表施红黄釉。圆形,正面弧鼓,背平。正面有模印纹饰,以“Y”字形将整个面分为三个区域,各区域均为圆点。 标本M17:29, 直径6.4 厘米,高2.4 厘米。 (图3-16)标本M17:30,直径5.2 厘米,高2.4 厘米。

印纹硬陶罐 2 件。 分两型。

A 型 1 件。 标本M17:3,口部残,灰胎,质硬,斜领,圆肩较广,斜弧壁深腹,平底内凹。通体拍印方格纹。残高24 厘米,腹径25.6厘米,底径12.8 厘米。 (图3-13)

B 型 1 件。 标本M17:2,灰胎,质硬,器形瘦高。 口部残,斜领壁弧,圆肩,深斜腹,平底内凹。 通体拍印方格纹。 口部、颈部施黑釉。 残高24 厘米,腹径22 厘米,底径11.2厘米。 (图3-19)

俑 1 件。 标本M17:16,泥质红胎,器表施红黄釉。 头戴尖顶帽,大腹便便,跽坐,一臂抬起在耳侧,一臂在腹部,两手各执一丸,在做跳丸表演。高16.4 厘米。(图3-21,封二-3)

鸡 2 件。形制、大小相同。标本M17:7,泥质红胎,红褐釉。 圆座较高,尾羽上翘,鸡身显短。 高8 厘米,长10 厘米。 (图3-18)

鸭 2 件。 形制、大小相同。 标本M17:9,泥质红胎,红褐釉。 腹下高圆座。 高10 厘米,长12 厘米。 (图3-22)

牛 1 件。 标本M17:11,泥质红胎,器表施酱釉。 立姿。 微俯首,双眼前视,头部有辔头。 一对弯角,颈背鬃毛向前翻卷,四蹄足,每足分两个脚趾。 体长25.6 厘米,高21.2 厘米。(图4-2,封二-1)

马 1 件。 标本M17:13,泥质红胎,器表施红黄釉。立姿。昂首,头部有辔头,颈背部的鬃毛向上翻起,挺身,翘尾,四足粗壮。 瞪目,张口,鼻孔大张,气喘吁吁。整体有气势。体长26 厘米,高31.2 厘米。 (图4-3,封二-2)

图3 M17 出土陶器

楼阁 1 件。标本M17﹕26,泥质红胎,通体施红黄釉。 红中透黄,窑变所致。 楼前有一长方形院落, 院落前墙中有长方形大门,两侧有长方形侧门, 装饰有上圆下三角形窗。前墙上部为悬山顶,覆三道瓦垄,中脊两端及垂脊两头都有叶形脊饰。 两侧院墙也有出前檐。 院落内置猪1 头,头部残,残长8.5 厘米,高4.6 厘米。 第一层为一方堡形建筑。 正面中部有大门, 后面有长方形门及三角形窗,两侧面各有长方形侧门。 方堡正面转角处有一斗二升的斗拱支撑腰檐。 第二层腰檐为悬山式,中间高,两侧较低,形成两层屋檐。 上覆瓦垄,瓦垄前端有瓦当,中脊两端及垂脊两头有比例较大、 造型夸张的叶形脊饰。坡度平缓,出檐较深。第二层方堡正面有大门,其余三面都有长方形窗。 楼顶部为四阿式,上覆瓦垄,瓦垄前端有瓦当,中脊两端及垂脊两头有比例较大、造型夸张的叶形脊饰,平座外有透空围栏,围栏上立三人,三人头戴尖顶冠,着裙子,做歌舞状。 围栏外的拱形悬梯上立二人,头戴尖顶冠,双手扶悬梯。四阿式、悬山式腰檐及大型、夸张的叶形脊饰,显得该楼庄严、大气,有展翅欲飞的气势。 楼阁宽41.2 厘米,进深36.8 厘米,通高66.4 厘米。 (图5,封二-4)

泥钱 5 枚。 形制、大小相同。 泥质灰陶,圆饼形,圆孔,饼面无字。 标本M17:31-1,直径3.2 厘米,厚1 厘米。 (图3-17)

(二)铜钱

五铢钱 19 枚。 分二型。

图4 M17 出土陶器

A 型 6 枚。 “五”字交股微曲。 分两式。

Ⅰ式 3 枚。标本M17:32-2,“五”字交股微曲,与上下两横相交处斜直,上下两横不出头。 “铢”字的金字旁的上部呈三角形,四点略长;“朱”字上短下长,上部方折,下部圆折。 直径2.5 厘米,穿径1 厘米。 (图6-1)另有1 枚磨廓五铢钱。 标本M17:32-3。 (图6-2)

Ⅱ式 3 枚。标本M17:32-4,“五”字交股微曲,与上下两横相交处斜直,上下两横不出头。 “铢”字的金字旁的上部呈三角形,四点较长;“朱”字上短下长,上、下部均圆折。 直径2.4 厘米,穿径1 厘米。 (图6-3)另有1 枚磨廓五铢钱。 标本M17:32-5。 (图6-4)

B 型 4 枚。 标本M17:32-6,“五”字交股弯曲,与上下两横相交处近直,上下两横不出头。 “铢”字的金字旁的上部呈三角形,四点较长;“朱”字上短下长,上、下部均圆折。 直径2.5 厘米,穿径1 厘米。 (图6-5)

另有五铢钱9 枚,残;磨廓五铢钱1 枚,字体不清。

三、结语

M17 尽管破坏严重, 但墓葬形制完整清晰,为一座“凸”字形单室砖墓,墓顶为四隅券进式穹隆顶,墓壁砌法为三顺一丁,墓葬形制与南阳一中的M49、M384[1]27-29相近。

从该墓出土随葬器物来看, 印纹硬陶罐、熏炉、俑与南阳市一中M256[1]222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同;盒、盘、奁、方案、鸡、鸭、马、牛与南阳市一中M384[1]227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同或相近。 大型楼阁普遍出现是南阳地区东汉晚期墓葬的特征, 出土铜钱均为东汉五铢钱,其中有环钱和磨廓钱,是东汉晚期经济衰败的反映。 初步判断M17 的时代应为东汉晚期。 根据墓葬规模结构和出土随葬品推测, 墓主人应为一般官吏或富裕的平民。

M17 的出土器物种类丰富、 制作精致,在南阳地区汉墓中比较少见,特别是墓中出土的陶楼阁,更是难得的精品。 南阳地区以前也出土过几件陶楼, 如有仓储功能的仓楼、有瞭望功能的望楼、 有休闲功能的水榭楼,但像这样具备娱乐功能的戏楼是很少见的。M17 陶楼阁的出土填补了这一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发掘:魏晓东 燕 睿

绘图、拓片:潘 杰 潘 永 王丽黎 雷金玉

摄影:张海滨

整理:魏晓东 乔保同

执笔:魏晓东 徐 斌 燕 睿

猜你喜欢

底径泥质口径
前8 个月财政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步枪口径之争(下)
步枪口径之争(上)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
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