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2020-06-11丁亚通黄桃阁闻亚美
丁亚通 党 帅 张 辉 黄桃阁 闻亚美
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丁亚通 党 帅 张 辉 黄桃阁 闻亚美*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采用日光温室大棚栽培羊肚菌,易调控“光、温、气、湿”,避免羊肚菌生长发育受不良天气条件影响,易达到高产稳产,尤其适合北方地区。分析日光温室大棚菌菜轮作模式的特点,总结提出日光温室大棚的建造及土壤处理、菌种的选择与栽培种制备、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外源营养袋的制作与摆放、催蕾与出菇期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经验。
羊肚菌;日光温室;菌菜轮作;外源营养袋;技术经验
羊肚菌集食药用价值于一体,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十年来,羊肚菌产业飞速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单产、总产均大幅提高。2012年的人工栽培面积约3 000亩(1亩≈667 m2,下同),2013年超过4 500亩,2014年约8 000亩,2015年2.4万亩,2017—2018年度达到7万多亩,鲜菇产量达到1.8万吨以上[1]。2015年四川省农业厅在康定组织专家验收测产,每亩产量高达508 kg,创造了全国羊肚菌人工栽培的高产纪录[2]。近年来,又陆续有亩产超千斤的报道,几乎全部出自北方的日光温室大棚栽培。
2006年,谭方河等将外源营养添加技术加以改进,实现了羊肚菌的室外人工栽培[3],推进了我国羊肚菌产业井喷式发展。2019年,Hao Tan等首次揭示外源营养袋的主要作用并不在于使羊肚菌从营养丰富条件转变到营养匮乏条件,而是向地表土壤持续供应有机碳营养,供羊肚菌出菇利用;而氮营养方面,营养袋不仅不向地表土壤产生氮的净输出,还需要抽取部分地表土壤中的氮用于制造各种分解酶,使地表羊肚菌菌丝所处环境的氮素被抽离而有机碳含量不断增加,与野生羊肚菌从森林的覆盖枯枝败叶层土壤中自然出菇的生态环境类似,促成大量出菇[4]。
1 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的特点
目前,我国羊肚菌栽培模式主要有普通大棚栽培、日光温室大棚栽培、林下露天栽培和林下小拱棚栽培等。其中,林下露天栽培和林下小拱棚栽培模式基本靠天气,可控程度低,适应地域较窄,产量难以保证。温度是影响羊肚菌种植的关键因素之一[5]。普通大棚与林下栽培相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在冬季无法满足羊肚菌生长积温,在价格较高的春节前后不能实现鲜菇供应市场;且由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较窄,普通大棚升温与保温效果有限,影响出菇周期,进而影响产量。
日光温室大棚(图1)具有“光、温、气、湿”易调控,受气候影响小的特点,冬季升温和保温效果好,在温度的精细化调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可保证羊肚菌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受不良气候环境影响,达到高产稳产(图2)的目的。
日光温室大棚虽然建造成本较高,但可以将羊肚菌与蔬菜轮作,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羊肚菌种植需要倒茬,大棚连年种植会产生连作障碍,影响产量[9],菌菜轮作模式目前很多地方都在运用,既可缓解连作障碍,解决栽培土壤肥力退化问题[6],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图1 日光温室大棚
图2 羊肚菌出菇
日光温室大棚菌菜轮作,种植羊肚菌一般采用秋种冬收模式,即秋季播种,春节前开始采收,春节后气温升高至25 ℃以上时出菇结束,可出菇2潮以上,随后可种植番茄、辣椒等应季蔬菜。各地区应以现有资源条件为依托,选择合适的模式开展羊肚菌项目,切勿死搬硬套[7]。
2 日光温室大棚的建造及土壤处理
日光温室大棚也称为“暖棚”。搭建日光温室大棚应选择远离污染源、交通方便、通风良好的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利于羊肚菌高产。大棚一般东西朝向,棚宽8~10 m,北面建高2.5~3.0 m,厚20 cm以上的墙体。大棚南半部一般采用钢架结构,覆一层塑料膜,棚膜厚度为0.1 mm。内置两层加密遮阳网,冬天需外加一层保温被。为方便通风和保湿,还需安装自动卷帘和自动喷雾设施。
播种前1个月,用生石灰处理土壤,用量每亩地约70 kg,接着旋耕整地。棚内南北走向做畦,打碎土块,使畦面平整。畦宽1.2 m,畦间设走道宽40 cm,深20~30 cm。
3 菌种的选择与栽培种制备
选择适合当地栽培且抗逆性强的品种。从实际生产表现看,六妹品系比梯棱品系更适合中原地区栽培,抗逆性和产量表现更好。
常用栽培种配方:麦粒60%,木屑30%,麸皮7%,石灰3%。麦粒与木屑需用水浸泡24 h,再按照配方加入麸皮和石灰,并加水充分混合,以手握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装袋后灭菌,可选择高压121 ℃灭菌3 h,或常压100 ℃保持10 h以上。
待料袋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后于20 ℃下培养。羊肚菌菌丝生长较快,15×30(cm)的菌袋一般15 d左右即可满袋。菌种满袋后需尽快使用,且不能进行多次继代培养,以免因菌种老化造成减产[8]。
4 播种时间
羊肚菌菌丝体在5~25 ℃下都可以生长。子实体生长温度为8~22 ℃,最适15~18 ℃。因此,栽培季节一般选择秋冬季(10~11月)气温下降到25 ℃左右,土壤温度下降至20 ℃左右时播种,以利于羊肚菌菌丝生长。在日光温室大棚内栽培实现年前出菇,售价高。
5 播种方式
5.1 沟播
沟播一般是用打垄机将土壤起垄,垄宽30~50 cm,然后将菌种撒入垄沟内,再用垄堆上的土覆盖菌种3~5 cm,亩播种量150~200 kg。沟播方式播种的羊肚菌易集中成簇出菇。
5.2 层播
层播法一般是把地翻耕整平后,将菌种掰碎均匀撒在上面,亩播种量150 kg左右,覆土3~5 cm。层播法栽培的羊肚菌出菇均匀,且单位面积内菌种的用量较小。
5.3 半脱袋播种
半脱袋播种采用12×24(cm)聚乙烯袋作菌种袋,播种时将菌丝生长一半的菌种半脱袋倒置埋入土壤中,播种后菌丝同时向袋内和土壤中蔓延生长。亩播2 000袋,每两袋间间隔约20 cm,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此播种方法不需要另外放置外源营养袋,较传统外源营养袋法栽培周期更短。
6 外源营养袋的制作与摆放
外源营养袋一般在播种后5~15天摆放,此时菌丝已长出畦面。具体操作为,沿袋侧划开2/3长度,然后扣在畦面上。外源营养袋的制作与栽培种料袋制作基本相同,配方可采用:(A)木屑70%、麸皮25%、石膏1%、石灰1%、腐殖土3%;(B)木屑60%、砻糠25%、小麦1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采用对折径为12×30(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培养料350~400 g,100 ℃下灭菌8 h。每亩放营养袋1 500个,按照大棚内栽培面积测算所需营养袋的数量。
7 催蕾与出菇期管理
待营养袋菌丝长满后,于棚内的最低气温高于4 ℃时,采取大水漫灌方式催蕾。幼菇生长阶段,避免温度高于25 ℃,以有效防止子实体畸形等生理性病变。光照太强或太弱均不利于出菇[9],天晴时须保证棚内光照强度低于400 lx。
除控制温度和光照,出菇期还要保证棚内空气湿度在70%~90%。棚内环境潮湿,易发生菇蚊、菇蝇、蛞蝓、跳虫等害虫,可采取在菇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人工捕捉等措施予以防治。
8 采收与加工
菇体长大后,需在孢子弹射之前小心采收,避免伤及周围幼菇。采收的菇体,削掉根部泥土,按大小标准分级放入筐内。不能以鲜菇出售时,须及时晒干或烘干,干燥后立即装入密闭塑料袋内冷藏保存,要防潮防霉保持风味,尽量错季销售。
9 结 语
随着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设施化程度的提高,羊肚菌栽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平均产量逐年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原基密集出现而长成商品菇的却很少。这与土壤肥力不足有很大关系。羊肚菌营养供应不足直接会影响子实体的抗逆性和产量。因此,研究其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供应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1] 羊肚菌栽培外源营养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6): 65-69.
[2] 彭卫红, 甘炳成. 四川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植物医生. 2016, 31(7): 61-62.
[3] 谭方河.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J]. 食药用菌. 2016(3): 140-144.
[4] Hao Tan, Annegret Kohler, Renyun Miao. Multi-omic analyses of exogenous nutrient bag decomposition by the black morel Morchella importuna reveal sustained carbon acquisition and transferring[J].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9) 21(10), 3909–3926
[5] 赵永昌, 柴红梅, 张小雷. 我国羊肚菌产业化的困境和前景[J]. 食药用菌. 2016(3): 133-1399.
[6] 于冬梅, 尤文忠, 张悦, 等.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 辽宁林业科技. 2018; 288(2): 51-54.
[7] 刘伟, 蔡英丽, 张亚, 等. 羊肚菌大田栽培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J]. 食药用菌. 2017(4): 14-19.
[8] Peixin He, Miao Yu,Yingli Cai. Effect of Ageing on Culture and Cultivation of the Culinary-Medicinal Mushrooms Morchella importuna and M.sextelata (Ascomyce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 2019, 21(11): 1089-1098.
[9] 刘福阳, 王爱仙, 王怡暄, 等. 大棚栽培条件下不同羊肚菌菌株及遮阴处理对比试验[J]. 蔬菜. 329(5):73-76.
Biological adaptability of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greenhouse
Ding Yatong Dang Shuai Zhang Hui Huang Taoge Wen Yamei**
(Zhou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oukou 466000,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spp. in greenhouse is convenient for light, temperature, air, humidity control , avoid the influence of bad weather condition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orchella. Therefore, it is favorable in obtaining a high and stable yield,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reg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tation pattern of mushroom and vegetable in greenhouse is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house and soil treatment, selectionof strains and spawn preparation, season and method of spawning, production and placement of exogenous nutrient bags, inducement to primordium, management of fruiting body phase,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are summarized.
spp; greenhouse; rotation patterns ofspp. and vegetable; exogenous nutrient bags
S646
B
2095-0934(2020)03-201-04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S2013-09-G01)
丁亚通(1992—),男,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ail: 1137249421@qq.com。
闻亚美(1987—),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及安全生产研究工作。E-mail: 6465113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