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神木市1 095例上下气道炎性疾病致敏谱特征

2020-06-11牛永亮徐迎阳刘晓东李小波王彩平刘春梅关凯王良录

关键词:皮试变应原吸入性

牛永亮,徐迎阳,刘晓东,李小波,王彩平,刘春梅,关凯,王良录

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常见慢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过敏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系统而表现各异,与过敏相关的上下气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等。国外数据显示77%慢性鼻炎和64%哮喘由过敏所致[1-2]。

上下气道过敏相关炎性疾病通常由吸入性变应原引发,例如花粉、尘螨、真菌、宠物皮屑等。变应原检测对上下气道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可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过敏性疾病患者气传变应原致敏谱存在较大差异,而明确某个地区气传变应原致敏谱有助于临床医生快速、高效地进行变应原诊断,从而提高对上下气道过敏相关炎性疾病的诊疗水平。

近年来,陕西省神木市上下气道过敏相关炎性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夏秋季花粉症,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上下气道炎性疾病患者1 095例进行皮内试验及245例血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gE,sIgE)检测,探讨神木市上下气道过敏相关炎性疾病致敏谱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神木市医院过敏(变态)反应科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上下气道炎性疾病患者。由两个专科的医师采集病史,并根据病史选择相应的变应原检测方法及项目。

1.2 变应原皮内试验

1 095例就诊患者接受了29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皮内试验。检测项目包括:夏秋季花粉Ⅰ(PPⅠ)、夏秋季花粉Ⅱ(PPⅡ)、春季花粉Ⅰ(SPⅠ)、春季花粉Ⅱ(SPⅡ)、春季花粉Ⅲ(SPⅢ)、多价真菌Ⅰ(PMⅠ)、多价真菌Ⅱ(PMⅡ)、多价真菌Ⅲ(PMⅡ)、尘土、粉尘螨、葎草、大籽蒿、荞麦皮、香烟烟雾、混合羽毛、棕麻、狗毛、豚草、多价昆虫、桑蚕丝、圆柏、蟑螂、枝孢芽枝菌、猫毛、白蜡树、臭椿、法国梧桐、柳絮、链格孢。皮试所用变应原试剂及对照试剂由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制剂室提供。皮试时大籽蒿皮试液浓度为1∶1 000 v/v,其余变应原皮试液为1∶1 00 v/v。皮内试验结果判读:风团平均直径<5 mm,-;≥5 mm且<10 mm,+;≥10 mm且<15 mm,++;≥15 mm且<20 mm,+++;≥20 mm,++++;如伴有伪足,在原结果基础上加一个“+”。本研究≥“+”为阳性。

1.3 血清变应原sIgE抗体检测

2019年5月至9月对245例患者进行了血清变应原sIgE体外检测试验。根据病史不同,临床医师选择不同的检测项目,包括:Phadiatop,豚草(w1),艾蒿(w6),苍耳(w13),杂草花粉组合7(wx7),疣皮桦(t3),树木花粉组合5(tx5)。sIgE检测使用ImmunoCAP系统(Phadia,赛默飞,美国)。 sIgE<0.35 kUA/L,0级;≥0.35 kUA/L且<0.7 kUA/L,1级;≥0.7 kUA/L且<3.5 kUA/L,2级;≥3.5 kUA/L且<17.5 kUA/L,3级;≥17.5 kUA/L且<50 kUA/L,4级;≥50 kUA/L且<100 kUA/L,5级;≥100 kUA/L,6级。本研究≥1级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M(Q25,Q75)]表示。皮内试验和血清sIgE检测每种变应原阳性率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吸入性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

1095例患者接受了29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皮内试验,年龄范围5岁至91岁,中位年龄(Q25,Q75)为50岁(29岁,52岁)。其中诊断为慢性鼻炎261例,包括常年性鼻炎及季节性鼻炎,伴或不伴结膜炎的患者;哮喘389例;咳嗽445例(表1)。

皮内试验阳性者共562例(51.3%)。每种吸入性变应原阳性检出量见表2。454例(80.7%)皮试患者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其中,在291例PPⅠ阳性患者中,63.2%合并大籽蒿皮试阳性;在226例大籽蒿阳性患者中,81.4%合并PPⅠ皮试阳性。108例(19.2%)对单一吸入性变应原皮试呈阳性,阳性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链格孢47例、大籽蒿16例、PPⅠ 15例。皮内试验反应≥+++占大籽蒿阳性患者的38.1%、PPⅠ阳性患者的11.3%,而在其余各项变应原阳性患者中占比均低于10%。

将所有皮试检测的吸入性变应原按种类分为7个组别:夏秋季花粉、春季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昆虫及其他。各组变应原阳性检出量(占皮试阳性者的百分比)依次为夏秋季花粉344例(61.2%)、霉菌318例(56.6%)、尘螨301例(53.6%)、春季花粉211例(37.5%)、昆虫192例(34.5%)、其他135例(24.0%)、宠物45例(8.0%)(表3)。406例患者对2组或2组以上变应原皮试呈阳性反应。在344例夏秋季花粉阳性患者中,57.2%合并春季花粉皮试阳性,54.6%合并尘螨阳性,46.5%合并霉菌阳性,36.6%合并昆虫阳性,34.5%合并其他阳性,13.1%合并宠物皮屑阳性。156例对单组变应原呈阳性,其中80例为霉菌单组致敏,53例为夏秋季花粉(表3)。

表1 皮内试验受试者基本特征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studied subjects

表3 不同组别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Table 3 Intradermal test results of different allergen groups

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将所有皮内试验受试者分为5组(表1),因皮内试验要求,本部分研究不涉及5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皮试阳性率分别为5~6岁 42.1%(n=8/19),7~17岁 70.7%(n=53/75),18~45岁 57.2%(n=321/561),46~65岁 41.5%(n=153/369),>65岁 36.5%(n=27/74)。在5岁至45岁人群中,夏秋季花粉是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吸入性变应原,在46岁及以上年龄人群中霉菌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图1)。

在不同临床症状组中皮内试验阳性率依次为慢性鼻炎 67.0%(n=175/261)、哮喘 55.4%(n=216/390)、咳嗽 38.3%(n=171/446)。慢性鼻炎组,夏秋季花粉检出率最高(50.2%);哮喘及咳嗽组,霉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1%和25.7%(图2)。

2.2 吸入性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

245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共进行了564项次吸入性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除Phadiatop,w6检测量及阳性检出率最高外,sIgE≥4级的变应原检出量最高为艾蒿(n=79/117,47.0%),其次为杂草花粉组合wx7(n=31/65,32.0%)(表4)。

3 讨论

神木市面积7 635 km2,隶属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端。植被分布以沙生植物为主,以豆科、菊科、禾本科、蔷薇科和藜科种类最多[3]。在菊科植物中,蒿属植物分布广泛,以沙蒿最多。神木市花粉检测结果显示,2003至2006年期间,蒿属花粉含量最高,约占花粉总量的78%,是该地区绝对优势的气传花粉[4]。早在20世纪6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的变态反应学专家已证实蒿属花粉为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夏秋季致敏花粉。近年来,榆林市蒿花粉症受到了医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2015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榆林市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约为11.4%,其中神木市为11.2%[5]。我国18个主要城市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约为17.7%(9.8%~23%)[6]。榆林及神木市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似乎处于全国偏低水平,但是发病季节性明显,多集中于7至9月份,且患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需要新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以更新当地过敏性疾病患病率。

图 1不同年龄阶段各组别变应原阳性检出率

Fig1Prevalence of allergen groups at different ages

图 2慢性鼻炎、哮喘及咳嗽患者各组别变应原阳性检出率

Fig2Prevalence of allergen group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itis, asthma, and cough

表4 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Table 4 Allergen specific IgE results

phad:吸入物过筛; w6:艾蒿; wx7:杂草花粉组合7; w1:普通豚草; t3:疣皮桦; w13:苍耳; tx5:树木花粉组合5

本文作者曾对神木市夏秋季花粉症患者进行变应原分析,结果显示86%患者大籽蒿皮试阳性,79%夏秋季花粉Ⅰ阳性[7]。榆林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sIgE检测结果分析显示蒿属花粉阳性率最高,为42%;其次为藜属花粉(22%)和户尘螨(16%)[8]。本研究对1095例上下气道炎性疾病(包括慢性鼻炎、哮喘、咳嗽)患者进行29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受试者皮试呈阳性,提示存在致敏现象。将吸入变应原按照类别分组后,单组检出率最高为夏秋季花粉组,占全部皮试阳性者61.2%。其中蒿属花粉sIgE检测阳性率最高,为69.4%,这与王瑞琦等[9]20万项次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相似;夏秋季花粉(包括蒿、豚草、鹅毛草、苍耳及杂草组合7)总体sIgE阳性率为69.7%。印证了夏秋季花粉,尤其是蒿属花粉,是神木市上下气道过敏相关炎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致敏变应原。

有趣的是,皮内试验单项检出率最高的变应原不是蒿属花粉,而是PPⅠ,其阳性检出率为51.8%,而大籽蒿为40.2%。sIgE检测结果中杂草花粉组合7(wx7)的阳性率为67.0%,仅次于蒿属花粉(69.6%)。PPⅠ是由向日葵、苍耳、灰藜、大麻组成。wx7包含牛眼菊、蒲公英、车前草、藜、一枝黄花。已知在神木市藜科及苋科花粉约占花粉总量的4%,桑属占1.58%,大麻及葎草属占0.5%[4]。因此,PPⅠ及wx7中所包含的部分花粉也是当地主要的夏秋季花粉种类。廖俊等通过ELISA抑制及免疫印迹抑制试验已证实蒿属花粉与灰藜之间存在明显的交叉抑制(数据未发表)。蒿与向日葵之间亦可见交叉反应[10]。在PPⅠ皮试阳性患者中,63.2%同时合并大籽蒿皮试阳性。据此,推测本研究中部分PPⅠ皮试阳性以及wx7阳性可能与蒿花粉的交叉反应有关,但不排除同时存在共致敏现象。另有36.8%PPⅠ阳性不合并大籽蒿皮试阳性,对于这部分患者,可能真正存在PPⅠ中某种或某些花粉的致敏。

与其他吸入性变应原相比,在大籽蒿皮试阳性患者中,+++至++++级反应比例最高,为38%;第2位是PPⅠ 11%;其余检测项目+++至++++级反应均低于10%。在血清sIgE检测结果中,蒿花粉及杂草花粉组合7的sIgE≥4级比例最高,分别为47.0%和32.0%。曾有研究显示在榆林市过敏性鼻炎患者中蒿花粉sIgE不仅检测阳性率最高,且抗体滴度也趋于最高[8]。提示在蒿属植被优势地区,与其他种类吸入性变应原相比,蒿花粉致敏性最强,同时其他种类夏秋季花粉致敏性也不可忽视。

在皮试中,除夏秋季花粉外,阳性检出率最高的2组变应原为霉菌(29.0%)和尘螨(27.5%)。另外本研究观察到大多数患者为多种(80.9%)或多组(72.5%)吸入性变应原致敏,最常见的多重致敏组合为夏秋季花粉+春季花粉伴或不伴其他组别致敏(48.4%),其次为夏秋季花粉+尘螨伴或不伴其他组别致敏(46.4%)。在单组变应原致敏的患者中约一半为霉菌致敏;且在单种变应原致敏患者中,43.5%为链格孢。因此认为即使在蒿花粉绝对优势地区,尘螨及霉菌致敏率并不低,同样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在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为尘螨、霉菌[11-12]。本研究≤6岁及7~17岁患者皮试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夏秋季花粉,阳性率分别为87.5%和73.6%。可能与长期高浓度致敏花粉暴露有关。

在鼻炎患者中,52.7%可以检测到至少1种吸入性变应原sIgE[13]。本研究中67.0%慢性鼻炎患者至少一项变应原皮试阳性,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夏秋季花粉。提示在神木市慢性鼻炎患者中,因变应原特别是夏秋季花粉引发的比例可能更高。约半数以上的哮喘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皮试阳性,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14-17]相近。然而大部分研究中尘螨是哮喘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本研究受试者以霉菌最多,其次为夏秋季花粉,尘螨位于第三位。尽管皮试阳性不足以证实变应原与哮喘间的相关性,还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特点,但是了解当地哮喘患者的致敏谱有助于医生更全面、高效地诊治患者。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第一,因临床上血清sIgE检测开展晚于皮内试验,无法将皮试结果与sIgE水平进行对应分析。第二,本研究sIgE检测数据来自2019年5月至9月就诊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此阶段主要为花粉症患者,故造成sIgE检测以花粉为主,而缺少其他种类变应原。第三,因临床数据难以详尽,未能将疾病严重程度与变应原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

综上,神木市上下气道炎性疾病患者半数以上变应原检测阳性,蒿属花粉及其他种类夏秋季花粉为最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同时霉菌和尘螨也是当地主要的变应原,应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皮试变应原吸入性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慢性鼻-鼻窦炎与支气管哮喘变应原特征分析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药物皮试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