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熏蒸、针灸联合胫骨高位截骨配合关节镜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疗效

2020-06-11廖辉文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熏蒸优良率骨关节炎

廖辉文

膝内侧骨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大部分患者是由膝内侧间室病变发展而来,由于内侧半月板磨损、软骨下骨塌陷以及胫骨关节软骨剥脱等原因,患者会出现内翻畸形以及疼痛等症状,且疾病会随着病程的延长以进行性发展,对患者生理、心理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1]。有学者[2]认为,对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实施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治疗,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中医在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临床经验,且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为进一步探究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联合中医熏蒸、针灸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纳入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女14例,男1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62±5.4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4±1.49)年;内翻畸形角度8°~20°,平均角度(14.26±2.62)°。实验组30例,女15例,男15 例;年龄43 ~75 岁,平均年龄(58.86±5.44)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5±1.42)年;内翻畸形角度9°~19°,平均角度(14.29±2.61)°。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纳入标准:均满足《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3]中对“膝内侧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膝关节韧带稳定性良好;意识清醒,可以正常交流、沟通;患者以及家属均已签署与本次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均经MRI、CT以及X线确诊;均存在不同程度关节内翻畸形、膝内侧疼痛等症状。

排除标准:痛风性关节炎;处于哺乳、妊娠期的女性;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者;交叉韧带损伤者;明显骨质疏松者;存在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存在认知、心理、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关节镜入路,详细探查交叉韧带、半月板、关节内关节软骨情况,修整关节软骨,实施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对于合并游离体者,应及时切除,在小腿内侧做一长5~8 cm的切口,将骨膜以倒“L”型切开,分离骨膜,注意保护内侧的副韧带、神经组织、血管等,根据胫骨平台水平方向,将一枚克氏针自外向内钻入,再取一枚克氏针从胫骨结节水平斜向上置入,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保胫骨外侧平台与克氏针距离1 cm,再钻入一枚克氏针,用摆锯锯断两枚克氏针下方的部分骨质,外侧骨质保留1 cm,在X线透视下确定下肢力线,胫骨外侧角度调整为5°~8°,将截骨面逐渐撑开,对矫正程度进行适当调整,逐渐扩大胫骨后倾角,提高伸展稳定性,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矫正内翻畸形,固定胫骨近端锁定板,放置引流管,下肢用弹力绷带包扎,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实验组: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与对照组一致,在切口愈合之后,实施中医熏蒸、针灸治疗。①中医熏蒸:以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治疗,选择自拟熏蒸方:威灵仙9 g、独活6 g、羌活6 g、草乌12 g、川乌9 g、桂枝9 g、姜黄6 g、白芷9 g、虎杖12 g、南星6 g、川牛膝6 g、鸡血藤6 g、丹参6 g、当归9 g、川芎9 g、络石藤6 g、蔓荆子6 g、紫荆皮6 g,以布包浸泡后煮沸取900 mL药液,倒入舱中,开启治疗仪加热,直至出气口喷出水蒸气,将喷头与患者膝部对准,距离控制在20~30 cm,坐位屈膝90°,每次熏蒸20 min,患者可根据自身感受调节熏蒸距离,共计治疗14 d。②针灸:取穴丰隆、阴陵泉、内膝眼、梁丘、足三里、犊鼻、血海、阳陵泉、阿是穴,消毒上述穴位,针刺得气后,以中医电针治疗仪治疗30 min,波频60次/min,1次/d,共计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膝关节功能评分(HSS)[4]: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手术越有效,膝关节功能越好。②膝关节功能优良率[5]:HSS评分≥84分为优;70~83分为良;60~69分为可;HSS评分<60分为差。优良率= (优+良)例数/60×100%。③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切口感染、腓总神经损伤、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SPSS 26.0软件,计量资料(HSS评分)以(±s)形式表述,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率表述,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S评分比较(表1) 治疗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 30 58.25±2.11 82.62±4.66对照组 30 58.29±2.13 68.25±3.05 t值 0.073 1 14.132 2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表2) 实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3)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据调查显示:将近25%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膝内侧骨关节炎[6]。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内侧胫骨关节软骨严重剥脱,内侧半月板磨损严重,软骨下骨塌陷,极易引发膝关节内侧畸形,疾病以进行性加重为主,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关节间隙狭窄、严重畸形等。对于年轻患者,一般无法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因为该手术创伤性较大,治疗费用昂贵,且术后存在关节翻修等情况[7-8]。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提示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联合中医熏蒸、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稳定、显著。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如下: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手术可有效修整破裂的关节软骨以及半月板,将游离体去除,清除关节中的致痛因子以及杂质,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该手术方法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良好,推迟关节置换时间,年轻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更容易接受。膝内侧骨关节炎属于中医领域“骨痹”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风寒湿邪侵袭、肝肾亏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上述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痹阻,关节、筋骨、肌肉等出现屈伸不利、麻木、酸痛等症状[9-10]。本文实验组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药熏蒸以及针灸治疗,其中中药熏蒸采用智能型中药熏蒸仪将普通的药液转变为纳米粒子,产生波涌渗透压,促使药物进入体内,可发挥药物按摩、浪涌压力、生物电疗、氧疗、药疗、热疗作用,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消散,达到快速镇痛的作用。针灸具有行气止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功效,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有效缓解肢体肿胀、僵硬等症状,在热力的传导下,发挥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功效,有效去除局部炎症。但需要注意的是,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手术实施前医生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病变累及外侧胫骨关节以及软骨病变严重者,不可实施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手术。术中对于撑开间隙在10 mm以上者,需要用骨替代材料、异体骨以及自体髂骨填充腔隙,加强支撑截骨端,避免内固定失效,最大限度降低骨折不愈合率。

综上所述,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采取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联合中医熏蒸、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该方法。

猜你喜欢

熏蒸优良率骨关节炎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关于对国内企业拟投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的分析和研究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