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父亲
—— 黄埔将军高济川

2020-06-11高正湘

黄埔 2020年3期
关键词:日寇

□ 高正湘

家父高济川,号守金、立煌,生于1900年8月,卒于1947年9月11日,享年47岁。他幼年聪明好学,因家境贫困,常为人放牧,后随二舅何霞卿赴长沙新军当骑兵,被推荐至湘军建国讲武堂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参加过台儿庄会战、武汉大会战、豫西大会战,4次负重伤,后要求解甲归田,途中旧伤复发,到家3天就病逝了。

放牛娃 不坠青云志

高济川祖居宝庆(邵阳市)城东门外高家冲,后至原邵阳县仁义乡杨梅冲江背塘(现新邵县寺门前乡杨梅村高背塘)定居。其父高登卿以屠宰为业,其母何氏出生于名门望族,十分贤慧,从不嫌贫爱富,经常教育子女做人要有骨气。

/ 高济川。

高济川兄弟姐妹5人,他居长。由于家境贫寒,小时候寄居大舅父何月卿(晚清武举人)家,一边给舅父放牛,一边随馆伴读。他从小个性刚毅,聪慧过人,伴读4年,已粗通文墨,深得大舅父的赏识。15岁时,他被迫到财宏塘二姨妈家帮工。每天上山放牛,回来必须带回一捆柴,带少了就不给饭吃。高济川与陈连生、谢文庄是姨表兄弟,但每逢正月到外婆家拜年,他不能与这两个富裕家庭的表兄弟同桌吃饭,这让他感到极大的不平和屈辱,所以一直与那些富有的亲戚格格不入。后来发生的一件事,直接导致了他出走从军。有一天,他放牛回来,遇上谢家杀猪。放下柴,二姨给他两个烤红薯吃,要他马上把一块猪肉送到花桥黄泥塘大姨家,并说到那里有肉吃,在家就不要吃了。可当他把肉送到大姨家,大姨却说:“你在二姨家放牛,二姨家杀猪,你一定吃了肉。”于是,也没给他肉吃。穷亲戚如此被人看不起,他再也不甘忍受屈辱,于是愤而出走从军,决心争个出头之日。他对姨妈说:“我高济川不骑马乘轿决不跨进你谢家门。”30年后,他果然骑马重返谢家,还送了一匹黑色的马给表弟谢文庄。这时,他已是少将副师长,谢家把他奉为上宾。

入军校 北伐建功勋

16岁那年,高济川来到长沙,投奔当时在新军中任骑兵团团长的二舅何霞卿(同盟会会员)。何霞卿推荐他入湘军建国讲武堂学习。由于他骁勇果敢、吃苦耐劳,不到半年就因骑射出众,被提拔为班长。

后来,得知孙中山在广东创办黄埔军校。高济川认为革命军人一定要有军事思想和知识,就向舅父要求去报考黄埔军校,得到何霞卿的赞许。于是,他便约同乡罗云丰一起前往广东报考黄埔军校,两人都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3期学员。毕业后,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少尉排长,参加北伐。

高济川对孙中山特别敬仰,十分痛恨北洋军阀。他在一封家信中说:“军阀不铲除,国何以为国,家何以为家。”在北伐的每次战斗中,他都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有一次,他被敌人的迫击炮弹片击中左胯骨,血染军裤,浸透鞋袜,仍坚持不下火线。战斗结束后,被转入后方医院。但伤未痊愈,他就要求归队。归队后,被提升为中尉连长。

抵外侮 血染半壁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的高济川在82师任少校营长。次年,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在南口战役中,他被任命为中校加强营营长,率部顽强杀敌,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终因敌我兵力悬殊,全营官兵牺牲过半,他自己也负了重伤。日寇“三八式”子弹从他的左眼角贯穿至右耳后而出,血流如注。他被送往七四兵站医院治疗。上级要将他送后方医院,他坚持不去。他说:“现在抵抗外侮,正是我等杀贼立功、效命疆场之际,我怎能苟且偷生?”不到1个月,他就要求回到部队,赶赴抗日前线,后调到193师任中校副团长兼2营营长。

1939年半壁山战役中,官兵伤亡惨重,高济川以杀身成仁的决心,准备与阵地共存亡。后来,第1连连长阵亡,更激起他对日寇的仇恨,增强了他杀敌的斗志,遂与敌人展开拉锯战。上级为了避免更严重的损失,下令部队转移阵地。他奉命带领后卫营掩护全军转移。战斗到最后,他率全营官兵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战斗结束时,全营士兵所剩无几。此后,他得到集团军司令汤恩伯的器重,被称为“骁将”,给予嘉奖,并提升为193师上校师部附员兼第1团团长。

1941年,高济川调到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军官班第2大队任大队长。结业后,即调往军政部第三集训处任第1团团长,驻防河南镇平石佛寺。在驻地,他非常重视军民关系,爱护地方百姓。在当地的河堤和沙洲上,他率领部队利用训练空隙开垦土地数十亩,后因部队转移没有完全竣工。得知当地士绅创办战时“平民行健中学”,高济川一次就资助银元1000块用以建校。1943年8月间,本就兵荒马乱的河南,加上干旱、蝗虫灾害,民不聊生,饥民遍地。他用军队节余的小麦赈灾,并向灾民施粥,灾民交口称谢救命之恩。为了消灭蝗虫,他命令全团官兵捕捉蝗虫,并通过设点收购蝗虫以促使老百姓加入灭蝗行动。此外,高济川所率部队军纪严明,深得群众的拥戴。有一次,在修筑工事时,一个士兵砍了村民家门前一棵树。村民前来告状,高济川马上集合队伍训话,宣布执行军法,枪毙那名士兵。后来,老百姓和全团官兵跪下求情,这名士兵才得以赦免。为补偿百姓的损失,高济川自己掏出2块银元赔给老乡。为此,人们亲切地称呼第1团为“高团”。

为了使士兵吃饱穿暖,一心抗战,在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高济川主持创办了各种随军工厂,如修械所、鞋袜厂、毛巾厂等,并把随军眷属都组织起来办了一个眷属工厂。

1943年,部队改编为78军,高济川任该军44师131团上校团长。在中原会战中,他率团孤军守卫舞阳城,给日寇以重创,使汤恩伯部队得以转进伏牛山区。5月,高济川奉命调入南召,在李青店的四棵树,前卫第6连(连长周心田)与敌遭遇,双方进行白刃战达1小时之久,敌我死伤人数均过百。高济川作战素以勇猛著称,每次战斗都要亲临前线指挥。当时,他命令全团全面反击。敌人以“敢死队”冲锋,高济川亲自到二○八高地,用步枪将来犯之敌的旗手打倒,接着又连续击毙数人,使全团士气大振。不久,他身负重伤,敌人却仍然汹汹扑来。这时,11连连长刘桂生(邵东两市镇人)率全连士兵拼死抵抗,并让勤务兵将高团长背下火线。高济川的生命保住了,而刘连长却阵亡了。

/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补习班通讯录。

/ 记有高济川资料的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第1 期学员通讯录。

这次战斗后,78军军长赖汝雄调高济川为军部少将高参。此时,汤恩伯部在河南被日寇打得大败,转移贵州。高济川伤未痊愈,又随汤恩伯部前往贵州,后调防广西,驻守河池,被任命为少将代理师长。其间,他曾用一天一夜时间将向河池进犯的日寇击退100余里,并击毙大量日军,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致使敌指挥官走投无路,剖腹自杀。当时的中央通讯社发号外,称之为“河池大捷”。

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时,高济川逐渐不满国民党内部倾轧和派系斗争,加上反对打内战,准备退役还乡。1945年春天,他请长假回到宝庆,后又被驻防雪峰山的王耀武任命为100军高参兼敌后别动军游击总指挥长,在邵阳、蓝田、杨家滩等地开展抗日斗争。他挖战壕,修工事,准备严惩入侵之日寇。后因日寇绕道而未交锋。那时,宝庆人把寒婆坳的生姜、西坪山的辣椒和茶叶等土产,挑到蓝田、杨家滩等地换食盐,但经常遭到沿途自卫队设卡抽税,强抢明夺。高济川或写手谕、或给名片,尽量帮助这些远道换盐的穷苦乡亲能畅行无阻。直到现在,寒婆坳、麻溪、沈家桥等地90岁以上的老人回忆起这段往事,还称赞高师长对乡亲的爱护和关照。

反内战 解甲归田园

1945年秋,日寇投降后,高济川被调到上海军官总队任第2大队大队长。此时,他完全看清了国民党党同伐异、独裁专制的面目。他不愿打内战,要求解甲归田,但上峰不准,要他留任。

/ 高正湘。

1947年春,高济川被调到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任少将高参,他拒不到任,请长假回家。途中鞍马劳顿,旧伤复发,9月8日到家,9月11日就病故了,享年47岁。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闻噩耗发来唁电:“功扬半壁,芳流千古。”

家父高济川由于出身贫寒,所以养成十分俭朴的生活习惯。家里从不雇请佣人,平时烧茶煮饭都是我母亲亲手操持,女眷从不披金戴银。他一生不置产业,死后两袖清风,仅有的低矮瓦房三间及少许田产,也是祖父用他平时寄来的钱瞒着他购置的。

想起小时候,曾看到家父高济川用毛笔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道:“睁开眼睛交友,竖起脊梁做人,咬紧牙关吃苦,闭目三思而行。”这应该就是他的“座右铭”吧,更是他一生的写照。

猜你喜欢

日寇
忆东南警卫团将士
忆东南警卫团将士
不朽的抗联战士
纪念毛泽东诞辰127周年
决战“青纱帐”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发扬延安精神
人民的好总理
抗日八百勇士坚守四行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