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埔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 2019 粤台中学生寻根探究交流活动侧记
2020-06-11丁幂
□ 丁幂
2019年7月10日至17日,粤台中学生寻根探究交流活动在广州成功举办。活动由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台湾华夏创意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大黄埔国际教育集团联合承办,来自台湾中南部地区的20多名中学生及老师,与广州市黄埔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的师生们相聚珠江之畔,以“弘扬黄埔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共同感受岭南文化,探究黄埔精神。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为挽救中国革命之危亡,于1924年在广州黄埔创办的新型军事院校,在大陆共办学23期,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军事政治人才。1950年,在台湾高雄凤山复校后延续至今,已办学至93期。它不仅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纽带,也是广州和高雄两座城市共同的记忆。
穿越历史时空 入读“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旧址是按照历史原型复原的,里面的结构布局都与当年一模一样,走进去仿佛穿越了时空。2019年7月11日,刚刚度过95岁生日的黄埔军校旧址迎来了一群来自台湾的“入伍生”,他们与广州黄埔区的中学生一起,在这里开启“弘扬黄埔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寻根探究之旅。
/ 两岸学子从黄埔军校旧址开启探究之旅。
两岸师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黄埔1期学生入伍时的路线参观了整个校园后,在第三进第二层东侧停留了下来。这里曾是第1期学生的宿舍,活动开营仪式就在这里举行。同学们像当年的黄埔先辈们一样席地而坐,听老师将黄埔军校的历史娓娓道来。随后,他们前往校总理孙中山纪念碑前折花献花,并开始自己的“军校生活”。
在军校的第一天,点名、队列、整理内务、军事理论课、术科训练、教官训话,这些曾经是黄埔军校“学生学习表”上的内容,都成了两岸学子们探究黄埔军校、追忆黄埔历史的体验项目。叠军被、打绑腿这些军人必备技能,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台湾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见过把棉被叠成豆腐形状,觉得很新奇。搭帐篷也是一项军人的基本技能,当听到教官说建校初期因为校舍不够,很多军校学生只能搭帐篷睡在外面时,有台湾学生兴奋地说:“所以我们现在练习搭帐篷是要用来今晚住的吗?”转念一想,又说:“这个天气,怕会热晕吧!看来当年的条件还真是艰苦呢。”
/ 聆听黄埔军校光荣历史。
/ 观看粤剧大戏,并与演员合影。
虽然不能露营,同学们还是体验了当年军校学生的另一项“福利”。黄埔建校之初,便成立了以军校学生为主体的血花剧社,经常以岭南艺术的新话剧形式编排爱国剧目,对内丰富学生生活、对外进行革命宣传。陈赓大将便是血花剧社的骨干成员,在校内外都很活跃。在结束了一整天的军事训练后,晚上两岸学子来到花城广场,登上红船,在珠江上观看了一出讲述广州故事的粤剧演出“船说”,在探究黄埔军校的过程中,体验了岭南文化的魅力。来自高雄的吕亚璇同学说:“粤剧令人惊艳!舞台上灯光四射,变化多端,演员们出神入化的演技和余音绕梁般的唱腔,无不令我们叹为观止。”
更令台湾学生难忘的,是第二天的野外实战训练。两岸学子们身穿迷彩服,手持仿真枪,在黄埔军人曾经摸爬滚打的地方进行队列、行军、射击等训练,并分组作战,酣畅淋漓的同时也对黄埔精神有了更多的体会。高雄的徐珮瑄同学表示,军事训练很辛苦,但只有经过高强度训练才能保卫国家,团队活动让自己学会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收获满满。徐婉琪同学认为,黄埔军校“亲爱精诚”的校训是要求所有革命同志能够相亲相爱、精益求精、诚心诚意。邹昀同学认为,“亲爱精神”就告诫大家要做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继往开来的军人。
了解岭南文化 感受血脉渊源
广东与台湾南部地缘相近、文缘相通,岭南文化与台南地区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主流传统文化有着很高的相似度和关联性。对于台湾南部的学生们来说,来到广州一切都非常适应,台生黄可珊说:“广州的天气很热,不过我们早就适应了,因为高雄跟广州差不多在同一个纬度,这个时候也一样热。”
在岭南印象园,同学们领略了岭南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观看了普宁皮影戏、客家采茶戏、南派舞狮等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人像剪影”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依次排队体验,并与自己的“影子”合影留念。
在黄埔古港,同学们参观了粤海第一关博物馆,探究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历史,走进黄埔古村游览,在祠堂里了解姓氏文化,在街巷里品尝阿婆制作的地道美食。
/ 趣味运动会。
/ 体验仿真射击训练。
在中山市翠亨村,同学们参观了孙中山故居,仔细聆听讲解员介绍孙中山先生的家族背景和在这里出生、成长的生活经历,感受岭南文化对孙中山先生人生的影响。
在南沙天后宫,台湾同学更是做起了讲解员,向大陆学生讲起了妈祖的故事和拜祭妈祖的各种礼仪。第一次到大陆的郑颖同学说,台湾人非常信奉妈祖,有3000多座妈祖庙,有的也叫天后宫。前年举办过一次妈祖金身绕境巡安活动,经过高雄时,她的家人都去拜谒接驾。她表示,以前不知道广东人也信妈祖,看来两地的风俗还是很接近的。
组成合作团队 营造共同价值
在相处的8天里,粤台两地学生被混编成5个小组。白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竞赛。同学们在各组导师的带领下,奔赴广州、中山两地共6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址和人文景点,开展了为期4天的深入探究活动,用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制作完成本组的探究手册,以换取通关“密钥”。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合作中,逐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来自高雄的吕亚璇表示,大陆的朋友很好相处,原本陌生的面孔随着大家一同参与活动而渐渐熟悉起来。来自高雄的邹昀说,一开始其实好想回家,可是几天的走访探索后,自己竟然慢慢喜欢上这里,有了熟悉的小伙伴,开始不想回去了。
15日上午,探究竞赛的“收关之战”在黄埔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打响,一场包括了转圈射门、踩气球、水球大战、奔跑撕名牌等趣味活动的校园运动会,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经过几天的互动,两岸学生之间熟络了很多,合作意识明显提高,相互配合也有了不小的默契,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来自台中的王昱承说:“感谢老师在第一天大家都不想讲话时耐心地等待我们熟悉彼此,之后的几天总是在背后帮我们加油打气,队员们也很努力,几位队员更是带起了团队的气氛,并拿下了第一名。”台南女中的吴睿苹说:“我们第三小队相处得非常融洽,大家都那么团结、那么配合,还记得大家留下来讨论歌词的那晚,是多么有意义、多么难忘。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之间的互动已经如同兄弟姐妹了。”
/ 结营仪式上,两岸学生收获温暖和感动。
晚上,在结束了舞蹈排练课程之后,回到宿舍的同学们依然热情不减。男生们以宿舍为单位组队打起了网游,大陆学生还教台湾小伙伴如何使用移动支付点外卖,并下单购买奶茶作为获胜方的奖励。吴睿苹与另外6位女生则聚在房间里“小小的开趴”,广州女孩梁翠晴幽默风趣的表演,让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熄灯并上交手机后,同学们开始了“寝室夜话”,有的聊白天发生的事情,有的聊两岸的文化差异。两岸学子们在交流与分享中认同彼此,化解歧见,营造共同的价值。
应邀登门做客 体验“老广”生活
大陆普通民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台湾学生关心的话题。14日下午,在广州学生和家长们的盛情邀请下,参加活动的台湾学生分赴8个广州本地学生家庭作客,并与家庭成员共进晚餐。
在李庆祥同学家中,6名来自高雄和桃园的同学与李庆祥一家济济一堂,大家一起喝茶聊天,交流打棒球的经验,展示各自才艺,气氛十分活跃。李庆祥的家长一大早便开始准备食材,用满满一桌子的粤式家常菜让同学们直呼过瘾。来自高雄的邹昀说,没想到那么自信的“祥哥”竟然这么好相处,又会打棒球又会弹钢琴还会沏茶,真是个大才子,希望未来还能再次相遇。
罗浩然同学家住越秀老城区,本土气息浓厚,“老广”味道十足,他和父母领着台湾小客人走街串巷,打卡网红餐厅,品尝特色美食,享受知名火锅店排队等位时的“星级”服务,让他们充分体验了“老广”们的日常生活,也见识了广州饮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徐国轩同学的父母给3名台湾学生安排了丰富的文化活动。他们前往黄埔陶艺馆参观,了解陶艺制作,认识了民间工艺大师,并和他们共进晚餐。
熊慧同学的妈妈平时常驻香港,得知台湾同学要来,她提前一天赶回广州家中,准备新鲜食材,做了11道拿手特色菜肴。台湾同学称赞说:“这是在大陆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大陆家庭的热情和“两岸一家亲”的同胞亲情。
情感深度融合 家长高度认可
/ 台湾学生做客广东家庭时赠送纪念品。
“人之交往,贵在知心。”在活动开始时,我们便让每位学生都匿名选择一名对岸的同学作为自己的守护对象,在共同相处的7天时间里,默默地守护对方并帮助他实现一个心愿而不暴露自己的身份,直到活动结束时才揭晓真相,彼此收获一种别样的温暖和感动,实现情感的深度融合。高雄的陈琪茵同学在给她同伴的明信片上写道:“邱婧涵,希望你如愿来高雄念书,我会好好招待你。不要再生气我没有把礼物送给你,我把我的心给了你一个空间,虽然只有小小的一部分。嘻嘻!要来高雄找我喔!”韶关的杨翱维同学因为身体原因提前离队,但仍一直挂念着她的小伙伴和她的心愿,她在活动结束时写来一封“致歉信”,相约来年再见。
参加此次活动的台湾中学生都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他们在大陆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家长关注。在家长讨论群里,每一次活动照片和视频的发布,都会引发热议。
台湾学生家长们表示:“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摆脱了3C产品的约束。”“相信都有满满的难忘回忆,是一个充实的暑假。”“好一个黄埔精神!”并向两岸的主办单位和广东家庭表示感谢。吕乃毅的妈妈说:“谢谢广东家庭的招待!两岸一家亲,到高雄来时我们也非常乐意招待他们喔!谢谢华夏创意文化交流协会,有你们真好。”吴睿苹的妈妈认为:“孩子透过这次活动对未来学习及与两岸年轻人互动会有良性的助力,更期待孩子们将来能为两岸和平发展作出贡献。”部分没有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表示,这些活动自己孩子看了后也非常喜欢,今年没有参加非常遗憾,希望明年有机会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