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与黄埔军校
2020-06-11陈予欢
□ 陈予欢
胡汉民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孙中山长期的得力助手。历任广州大元帅府代帅,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广州、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曾任黄埔军校初创时期政治教官,第7、8、12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对黄埔军校的教育影响深长,贡献颇多。
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 辛亥革命功臣
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别字展堂,1879年12月9日出生于番禺,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肄业。他天资聪颖,11岁就读过《十三经》《史记》等古籍,13岁时写下种竹诗:“种竹北窗前,潇潇清香发。本以招凉风,反教蔽明月。”可惜命途多舛,11岁时其父去世,两年后其母病逝。接着,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也因疾病无钱医治而先后早逝。接连的不幸使年幼的胡汉民倍感忧伤,以致成年后一直体弱多病。为了维持生计,胡汉民16岁便开始教书。他边教书边自学,先后肄业于学海堂、菊坡、越华、粤秀等书院,认识了史坚如、左斗山等青年朋友,对康有为、孙中山有自己的见解,留下“早知康乐非山贼,漫信孙登是水仙”的诗句。1898年,20岁的胡汉民摒弃了“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正途”,任广州《岭海报》记者,决心投身改造社会的洪流。
/ 胡汉民。
1900年,好友史坚如殉难,对他产生了很大刺激。他的人生观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变,认为“非游学,无以与革命党人谋,即个人学业,亦皆不足充所怀之志愿”,从“消极厌世观”转为“积极的救世观”。进而认为“从教育着手,使学界丕变,为达到目的之唯一法门”。为此,1902年,他与吴稚晖等东渡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不久,吴稚晖因保送自费留学生入成城学校一事与清朝公使闹翻,被日本警察驱逐出境,胡汉民亦愤而退学回国。回国后,他积极实践“教育救国”初衷,先后担任广西梧州中学总教习、梧州师范讲习所所长、香山隆都地方私立学校校长。但由于地方守旧势力的阻挠,他两次从教育入手进行救国活动尝试均告失败。
1904年冬,他再次东渡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系统研读政治学。同行的有汪精卫、朱执信、陈融等,其间他还结识了廖仲恺。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当时,廖仲恺、胡汉民刚好回国度假,得到消息,他们马上赶回日本。9月1日晚,孙中山应邀到他家(胡汉民夫妇和廖仲恺夫妇同租一屋居住)。胡汉民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就被他对同盟会纲领的解说完全征服了。不久,便携夫人、妹妹与廖仲恺夫妇一同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后来,主持编辑《民报》,根据孙中山口授写成《民报》发刊词。先后发表《民报之六大主义》《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等文,与康、梁保皇派展开论战,对孙中山思想进行阐发,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1907年3月,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胡汉民随同孙中山到达越南河内。孙中山化名高达生,胡汉民化名陈同,租用河内甘必达街61号,策划起义。其后,孙中山和黄兴在西南边境发动多次武装起义,胡汉民往返于河内、香港之间,担负筹饷运械等工作。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暂时告一段落。胡汉民把注意力转向南洋,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
1908年至1909年,赴新加坡主编《中兴日报》,发表大批文章继续批驳保皇派,并以此为阵地和保皇派的《南洋总汇报》展开论战。揭露清政府立宪的实质为“葆其专制之实”,其结果必然“使吾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而已”。指出革命后“民族奋兴,中国以振则列强之窥伺为之寝灭,故曰革命可以弭瓜分之祸”。在此期间,任中国同盟会南方支部长,后任评议部评议员、书记部书记。经过新加坡论战后,革命思想在南洋华侨中迅速传播,中国同盟会组织也得到迅速发展,各埠分会已有20余处,同志达3000余人。
1909年,汪精卫暗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入狱,胡汉民为营救筹资,进了澳门赌场,结果血本无归。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前夕,胡汉民夫妇将女儿胡木兰托付给一位老人照料,考虑到随时有牺牲的可能,便把自己的名字、籍贯写在一块布上,缝在女儿的衣服上。1911年4月,作为统筹部负责人之一,参与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赴香港躲避。12月,随孙中山到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其间他贯彻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制订低薪制,规定总统府自秘书长以至录事,每人月薪30元,宿食由政府供给,不分官阶一律平等,一扫清政府贵族官僚的腐败习气和等级特权。1912年4月底,孙中山和胡汉民重回广东,孙中山向临时广东省议会建议胡汉民续任广东都督。8月25日,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理事会参议。10月10日,广州首次举行双十节国庆,胡汉民率广东军政要员检阅驻广州的海陆军。1913年6月,被袁世凯免职。
7月,二次革命失败,与孙中山同赴日本东京隐居。9月,孙中山在日本开始筹组中华革命党,对入党必须服从孙中山及每人加按指模等问题,国民党内意见分歧很大,胡汉民则处于反对和赞成之间,持一种调和态度。1914年5月1日,胡汉民亲书誓约,加入中华革命党。不久,在东京创办《民国》杂志,任总编辑。在发刊词中提出“改造国民性”问题,指出:中国近代一般国民的心理弱点是“保守而具惰性”,于是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为了救济国民的惰性,“必须急图民智、民德、民力的进步,务使国民对于锢蔽民智、败坏民德、摧毁民力者,知有所择而不致惘从”。此时,还以“去非”为笔名发表《亡国之外债》《强有力之政府辩》等文,揭发袁世凯的野心。6月23日,在日本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任政治部部长。1916年4月,化名陈同荣从日本回到上海,协助陈其美领导上海的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与廖仲恺往来于京沪间,代表孙中山与黎元洪、段祺瑞进行政治谈判,并谋划扩充北方党务会议和联络国会议员。1917年1月19日,被北京政府总统黎元洪授予将军府智威将军,领陆军上将衔。9月,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被委任为交通总长,负责协调与桂系关系。
1918年5月,孙中山因受西南军阀和政学会政客的排斥,辞去大元帅职,胡汉民也随之离开广东前往上海。1919年2月,代表孙中山,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南北和会”。在会上秉承孙中山意旨,坚持恢复旧国会和北京政府必须取消中日间一切密约。五四运动爆发后,按孙中山的指示辞去代表职务。7月,致电南北议和代表,指出所谓“南北一致”不啻为“一致卖国”,所谓“南北分治”实等于“武力分赃”。8月,任《建设》杂志主编,同情学生爱国运动及新文化运动,发表《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等文,对唯物史观作了一些介绍。1921年5月,任广州大元帅府总参议兼文官长、政治部长,为孙中山筹划与处理国内外事务。7月25日,在广州市民大学兼任教授,开讲社会主义伦理学等课程。10月20日,被广东非常大总统府任命为大本营秘书长。
国民党改组推行人 倡导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1921年12月23日,在桂林大本营,与许崇智等陪同孙中山,会见应邀来访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商谈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和建立革命军。1922年6月,陈炯明发起兵变,协助孙中山进行讨陈策划。1923年2月28日,被孙中山任命为办理和平统一事宜全权代表。6月15日,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总参议。赞成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参与起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后续审查。8月23日,任广州大本营总参议兼军法裁判官,协助孙中山策划北伐事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被孙中山任命为五人大会主席团之一,并获选中央执行委员。会议期间,共产党员能否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引起争议。在这个问题上,胡汉民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当时国民党广东支部的邓泽如、林直勉等联合上书孙中山,对联俄、联共提出质疑,胡汉民劝导说:“我们可将共产党视作友党。”其后,他还以大会主席身份劝说反对此议的何世祯、方瑞麟等代表的议案。经表决,胡汉民的发言获得多数代表赞同,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障碍被排除。一大会议后,被孙中山派赴上海,主持执行部工作,毛泽东时任组织部秘书。此时,上海执行部召开会议,一般都由胡汉民主持,毛泽东做记录。在上海这段时间,胡汉民不但与共产党人友好相处,而且针对社会上对于国民党改组的种种批评、议论,还撰文加以解释和澄清。如在《中国国民党批评之批评》文中指出:“说他们还和共产党未断关系,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你知道同盟会时代,李石曾、吴稚晖、褚民谊几位先生,曾在巴黎入过无政府主义党吗……疑惑这几位先生已经不做同盟会的党员,不和我们一起进行革命,到了辛亥革命实现时,这几位同志今天还承认和我们是同志,尚且不必怕,他们和共产党不断关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劝你并劝同志们抛却彼此歧视见解,一致的向主义进行,努力于主义底下所就有的工作,到了大家一样努力,那时就什么猜疑都没有了。这可算是我对一二同志怀疑意见的批评。”
1924年2月28日,受 孙 中 山委托致函辞职离去的蒋介石,催促其尽快返回广州筹备军校办理事宜。3月7日,他再次致信蒋介石,督促其返回广州。3月24日,胡汉民又致信蒋介石:“综合数电,仲恺定已有相当觉悟,至一切重要问题之更新改革,须等待兄(回来)共商进行,此亦推搪之词,事实本来如此。” 5月13日,孙中山颁令特任命胡汉民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讲授中国国民党党义、三民主义等课程。5月20日下午1时,胡汉民到黄埔军校向第1期已报到学员作《军人的必要和军人的精神》专题演讲,阐明军人的地位和作用。6月16日,陪同孙中山等赴黄埔军校,参加军校全体教职员及第1期学员大会与开学典礼。继孙中山演说之后,宣读孙中山亲笔手书、自己主持撰文的《黄埔军官学校训词》。晚7时,军校全体师生公宴,由胡汉民主持公宴开场,席间领呼:三民主义万岁,孙总理万岁等。6月16日,被中国国民党第一届第三十六次会议增选为中央联络部部长。7月6日,约同蒋介石、汪兆铭、邵元冲等共同商讨军校政治部工作方法。7月9日,赴黄埔军校,讲演《军人的必要及军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指出:“军人必定要有精神,但是这种精神要能持久,并非一时兴奋就算有精神……拿主义来代义理是最适合的,所以我们的勇要有主义,所以我们军人的勇是要有主义的勇才好。” 7月11日,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8月8日,被委派为中央银行董事。8月23日,为大本营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任广东省省长。
1924年9月5日,参加大本营军事会议。孙中山在会上决定北伐,胡汉民作为会议主持人安排北伐各项事宜。9月13日,留守广东代行大元帅职权。9月28日,偕商团代表到黄埔军校,察看押存军校的商团私运枪械,协商处理办法。平定广州商团叛乱时,被孙中山任命为革命委员会代理会长(另载委员长),向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航空局局长陈友仁、铁甲车队队长卢振柳等发布平定商团手令:兹为应付广州临时事变,未平定期内,所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警卫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飞机队、铁甲车队、兵工厂卫队、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统归蒋介石指挥,以廖仲恺为监察、谭平山副之。10月15日凌晨4时,革命委员会下总攻击令,迅速收缴商团枪支,平定商团叛乱。接着,以广东省省长名义,下令通缉广州商团团长陈廉伯等9人。10月30日,迎候返回广州市区的孙中山,并在大元帅府召集会议应对当前军政事宜。11月13日,孙中山北上,任命他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并授权他代理政治会议主席及军事委员会主席,统辖后方所有事务。孙中山将几个最重要的职务都交给胡汉民,说明其完全信任并十分重用胡汉民。12月24日,为统一东征的指挥权,胡汉民以代理大元帅身份,主持与廖仲恺、加伦将军三人军事会议。会议决议:成立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尽快草拟出广州防务计划及东征各路军的作战方案,并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右路总指挥。1925年2月7日下午,在粤军总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与会者有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苏联顾问加伦将军,讨论东征军事问题。会后,东征军先头部队随即由广州出发。2月12日,以代理大元帅名义饬各军严申纪律令:
大元帅训令第四十五号
令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建国滇军总司令杨希闵、建国桂军总司令刘震寰,为令行事:东江陈逆盘踞以来,民生凋敝,商旅萧条,蹂躏情形,惨不忍述。现在大军分道进讨,幸赖将士用命,所向克捷,肃清余孽奠定闾阎,计日可待。惟师行所至,军律宜严,本大元帅轸念民艰,尤厪怀抱,应由该总司令严饬所部,申明纪律,对于作战区域,不利稍有滋扰。所有被灾人民,应随时督同地方官妥为抚恤,务期军民安绪,迅奏肤功,以副本大元帅伐罪吊民之至意,有厚望焉。
此令,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印。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十二日。
此训令为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权首次颁布。2月24日,东征军在淡水取得初步战果,胡汉民以代理大元帅名义致电嘉奖。3月1日,颁发勒令《告东江陈军将士书》。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胡汉民颁发《国父逝世通告前方各军墨绖从戎继续奋战电》《与各总司令各部长遵行国父遗志宣言》《告滇桂军人书》《为处分杨刘叛军通电》《为继续国父遗志实行三民主义宣言》等。
5月11日,主持召开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七十九次会议,决议将党立陆军军官学校教导团改编为“党军”。6月15日,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决议重要各案: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二、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三、建国军、党军改称国民革命军。7月3日,被选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没有设主席),以常务委员制统辖军政事务。7月11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决定复开政治训练班,聘任胡汉民为政治教官,并制订政治训练纲要,由他主讲三民主义课程。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在廖案审理过程中,作为国民党右派领袖,胡汉民被认为嫌疑最大,曾一度被拘留,后查无证据。
1925年9月25日,与女儿胡木兰等一行5人,受国民政府委派赴苏联访问与考察。在苏联走访期间,提议将国民党加入第三国际,并在《真理报》发表《苏俄十月革命的感想》。1926年2月17日到3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全会召开,胡汉民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身份在会上致贺辞,大会选举蒋介石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名誉委员,正式接纳中国国民党为共产国际的同情党。会议前后,胡汉民还和托洛茨基、斯大林等人有过几次私下会见,讨论中国国民党正式加入共产国际的问题。当时的共产国际主席季诺维也夫对此表示赞同,仅因斯大林认为条件不成熟、容易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而未果。4月19日,他率一行人由海参崴回国,10天后抵达广州黄埔,后赴上海长住。5月28日,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工人部部长。7月6日,被推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 7月13日,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届第四十次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927年3月11日,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三中全会决议武汉国民政府颁令委任胡汉民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7年4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兼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在中国国民党第二届第八十五次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其间,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李石曾等来访,向胡汉民出示“查办共产党案”,早已有反共之心的胡汉民见到该案后,一拍即合,遂与蒋介石合作。这段时间,他连续发表了《三民主义之认识》《三民主义与世界革命》《三民主义是世界革命的最高原则》《三民主义的精神》《三民主义的连环性》等多篇文章,系统地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5月10日,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特别党部成立大会上作《军人要懂得政治》演讲。5月16日,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军官宴会上作《我们需要完成总理遗志的精神》演讲。7月,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胡汉民也随即辞职。
1928年1月,蒋介石回南京复职,电邀胡汉民入宁。2月3日,胡汉民当选中央政治会议委员。2月9日,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推选李福林、李济深、汪兆铭、胡汉民、孙科、陈可钰、陈铭枢为军事委员会委员。2月17日,国民政府明令,特任李福林、李济深、汪兆铭、胡汉民、孙科、陈可钰、陈铭枢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8日,胡汉民被推选为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任职两年间,主持制定了《民法》《刑法》《土地法》《公司法》《地方自治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工厂法》《工会法》等16部法律,奠定了国民政府时期的法理基础。10月25日,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委员会委员。11月10日,被聘任南京黄埔军校第7期校务委员会委员(10月18日,南京黄埔军校改校长制为校务委员制),排名仅次于蒋介石。11月26日,到南京黄埔军校作《今后的革命军人》演讲。12月21日,发表《整理军队的十大意义》演讲,论述国民革命军编遣问题。1929年1月20日,应邀参加南京本部黄埔军校军官团毕业典礼,并主讲《中国国民党的理论问题》。此期间,专心致力于“三民主义之阐扬”,将“三民主义连环性”理论加以系统整理,使之与国民党当时的政治需要相适应,因此被称为“国民党新生的理论基础”。3月16日,应邀参加南京黄埔军校第9期开学典礼,并作《军校学生的使命》训词。3月28日,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4月22日,被推选为中央财务委员会委员。5月2日,应邀到南京黄埔军校作《从国民党党史上所得的教训》演讲。5月6日,在中国国民党第三届第八次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名列首席。7月8日,被推选为中央抚恤委员会委员。10月28日,为广州黄埔军校《同学录》题词:军人之任,主义建国,振起全民,以身为则。11月14日,参与审订《军队教育令》,首次将军官教育、入伍生教育、见习军官教育、军士教育等列入国家名义制定法令。此后,黄埔军校的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多依此法进行。12月28日,应邀参加南京黄埔军校第7期第1总队毕业典礼,以中央代表和校务委员名义致训词。1930年2月13日,被中国国民党第三届第七十三次会议推选为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编成《总理全集》。5月,续任黄埔军校第8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排名第一,仅次于校长蒋介石。
西南开府 领导反蒋
1931年2月26日,胡汉民应蒋介石的邀请,到陆海空总司令部“晚餐”。刚一抵达,马上被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押入会客室。两天后的晚上,胡汉民才见到逮捕他的蒋介石,得知自己将被软禁南京小汤山。胡汉民被软禁一事,举国舆论哗然,特别是遭到两广籍人士古应芬、孙科、陈济棠、李宗仁等强烈反对。5月27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成为第二政治中心,发表了反蒋宣言。汪精卫得知胡汉民被软禁一事,立即发表了《为胡汉民被囚重要宣言》指责蒋介石,并表示将与胡汉民尽弃前嫌,合作反蒋。桂系的李宗仁、西山会议派等也加入反蒋的联合阵营中,至此两广反蒋局面形成。蒋介石对广州政府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闹得宁粤兵戎相见。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形势急转直下,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在国难当头之际,不得不释放了软禁近8个月的胡汉民,以求和解。胡汉民获释后到广州,成为南方实力派领袖。对日作战问题上,他一直采取武装抗日的立场,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活动,驳斥“抗日亡国论”,弘扬民族主义;在对外关系上,他反对依赖“国联”和英美,尤其坚决抵制对日妥协。11月29日,他与伍朝枢、马超俊、胡木兰等10余人抵达广州,正式参与广州的反蒋活动,并逼迫其通电下野。
1932年1月1日,两广反蒋派胡汉民、汪兆铭、孙科等联名通电取消广州两首脑机关,设置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暨军事委员会,广州国民政府宣告结束。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他立即打电报嘉勉第19路军将士,还提出“抗日重于剿共”的主张。5月31日,缺席被推选续任中央抚恤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常务委员。1933年1月,在广州创办《三民主义月刊》,自任主编,作为自己的宣传阵地。1935年11月22日,缺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2月,在广州仲元中学创办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宣扬他的“新国民党”论,学制为1年。学员除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还必须接受军事训练。
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因病在广州顒园逝世。6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发褒扬令:
国民政府前常务委员、立法院院长胡汉民,翊赞总理,倡导革命,丰功伟烈,中外同钦。乃因罹疾逝世,国丧元勋,民失师保,追怀往绩,允宜特予国葬,以昭尊崇。兹派居正、萧佛成、孙科、许崇智、孔祥熙、叶楚伧、林云陔、刘纪文、林芳浦、陈协之、胡毅生为国葬典礼筹备委员,著即依国葬法组织办事处,在广州择定葬地,敬谨举行。所有一切饰终典礼,务极优隆。其国葬费用及纪念建筑物,即由该委员会等拟议呈核施行,用示国家崇德报功之至意。此令。
9月5日国民政府颁令:
据胡故主席国葬典礼办事处呈报,拟定民国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胡故主席国葬之期,并经择定广州东郊龙眼洞狮岭斗文塱为墓园。除令准照办,饬即妥慎筹备外,着全国各机关团体人民一体知悉,届期停止娱乐并下半旗1天,以志哀悼。此令。
为纪念胡汉民,国民政府于广州市设立汉民路(今北京路)。如今,在台湾高雄市及新北市中和区亦有汉民路。
1978年11月26日,在其诞辰100周年之际,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出版印行《胡汉民先生文集》四册(台北中央文物出版社)等以为纪念。
结语
胡汉民是民国时期一位极其复杂多变的矛盾集合体式人物。其身上集中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诸多二重性,交织着中国近现代尖锐、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凝聚着时代风云变幻的投影。孙中山在世时评价他:“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已七八年。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余与汉民论事,往往多所争持,然余从汉民者十之八九,汉民必须从余者十之一二。”其实,胡汉民本质上是一位书生,在军事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在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斗争的20多年间,也一直以书生型人物相伴。但他努力贯彻孙中山革命主张,希望按照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念建设新广东,生活清廉、工作勤勉,不失为那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