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2020-06-10韩芳李飞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辽宁

韩芳 李飞

[摘 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辽宁经济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经济产业不显著、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进程缓慢、人口外流等问题。新形势下促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时,强化人才支撑,提升辽宁省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关键词]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4-094-03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1    ]这一历史性论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国防安全等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提出并实施以来,辽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辽宁及东北地区经济再度下行。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对于辽宁经济振兴至关重要,也对于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辽宁协调推进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辽西北、县域经济、沈抚新区等五大区域发展,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我国各地均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经济增速较往年相比严重下降。辽宁GDP增速仅0.6%,上半年,辽宁GDP达到11132.5亿元,经济增长为-447.49亿元,仅次于湖北的-3824.31亿元和广东的-820.29亿元。辽宁在全国排名再度被江西与重庆超越,排名全国第17位,而且与排名第18位的云南省相差仅不到3亿元。总的来看,辽宁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然存在综合实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难、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二、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辽宁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分配现象。从供给侧角度讲,辽宁省农业发展力度偏重,工业增长迟缓,服务业比重偏低;从需求侧方面讲,有效投资需求疲软,消费需求乏力。辽宁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人口老龄化加速期、政治生态修复期的“三期叠加”状态,这使得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因素息息相关,给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有些行业集中度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较高,而对产出效益却有限,造成产业布局与区域能源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不少企业过度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缺乏生产活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2    ]。

(二)特色经济产业不显著

特色产业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形成了粗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但是大都以传统行业为主,最具特色的经济发展并不显著,缺乏特色产业的集聚效应。2020年,我国启动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全国共有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入选,辽宁省仅有辽宁小粒花生产业集群、辽宁白羽肉鸡产业集群名列其中。不难看出,辽宁省的产业集群存在着规模小、企业少,聚集效应不明显,集群层次低,区域品牌缺乏,平台条件不足等问题。像这种能够代表辽宁形象的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都较少,而且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滞后于经济的增长。

(三)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辽宁省14个市的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的不平衡现象。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差距、经济发展差距和产业结构失衡三个方面。沿海地区因其先天的发展优势,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机遇较多、发展较快;中部地区的老工业基础比较扎实,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辽西北地区因其自然环境落后,造成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这些因素使辽宁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由此也使得辽宁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力也存在差异,进一步影响了辽宁经济整体发展的规模。2019年,经济总量最大的县(市)当属瓦房店市,它的经济总量是彰武县的14.3倍,可见差距之大。

(四)县域经济发展进程缓慢

2020年8月12日,时任辽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宁在沈阳新民市调研时强调,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是实现辽宁省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辽宁省县域经济覆盖全省44个县(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对辽宁省经济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自2011年提出实行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之后,辽宁大量县(市)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但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也较小。辽宁省仅有瓦房店市、海城市、庄河市入围2020年全国百强县名单。辽宁省在县域经济领域存在思想观念落后、人才资源短缺、产业未能形成“抱团效应”、影响力较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无法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人口外流现象日益严重

2017年,辽宁省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的状况,人口下降了9.1万人,外流人员达到了7万余人。同年,南方实现GDP占全国总量的61%,达到1980年以来的最高峰时期。全国经济增长也呈现“南快北慢、南升北降”的局面,辽宁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同时,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台了许多吸引人口的优惠政策,利用较高的工资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吸引人口流入;一些中西部地区也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和人才。这些因素都造成辽宁人口持续流失。

三、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注重區域协调发展

推动辽宁省各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找准辽宁在国家区域战略版图、“一带一路”建设、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振兴中的角色定位,通过组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并深入推进“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各区域自身特点,发挥其比较优势,提高财政、产业、土地、环保、人才等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地培育和激发区域发展动能  [3  ]。对于那些因客观原因造成的经济增速放缓的区域,政府应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政策上的倾斜,努力形成全域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中央和各地区都十分重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和快发展。辽宁省也要抓住机遇,树立起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齐驱并进的思想,合理分配三个产业的比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扶持县域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同时各级政府也要积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配套的优质行政服务与公共设施,做好充分的税收调整政策,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辽宁省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加大工作力度,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走出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发展大数据,支持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并形成产业化,鼓励关键技术突破,可在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让数字技术支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商業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扩大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牵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

(四)强化人才支撑

人才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对人才能力和本领的全方位考验。要研究制订工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计划,落实中央关于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政策,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掌握核心技术、擅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高端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辽宁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并逐步提高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把扩大就业和鼓励创业作为抓手,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条件,推动就业创业。

(五)提升辽宁省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对外开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动辽宁自贸区建设,推动工业领域形成开放新格局。特别是进一步加强辽宁省与德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快推进华晨宝马产品升级项目建设,将沈阳打造成为宝马集团在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成为中德合作的典范,形成辽宁省对外开放新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大资源,拓宽合作领域,寻求可能的合作方向;积极发展辽宁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多种经济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注重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六市协同发展,为辽宁对外开放注入动力,切实提升开放成效  [4    ]。

(六)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该将目标聚焦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强、创新强、企业强、品牌强、融合强的新型产业体系。对辽宁省而言,第一,要做强现代工业,推进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展高端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加工深度,积极推进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调整优化钢铁产业,严格控制钢铁生产规模,鼓励企业研发和引进高端冶金产品技术。第二,要做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扩大“互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工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大数据,支持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并形成产业化,鼓励关键技术突破,可在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第三,要做优现代服务业。第四,要做精特色现代农业。第五,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代表热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EB/OL].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2/c414305-29601471.html.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钢铁玄机[EB/OL].http://www.jialiang56.com/a/xinwenzhongxin/2017/1228/276.html.

[3]辽宁全面推进五大区域发展战略[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6/18/t20190618_32385837.shtml.

[4]辽宁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联通更广 发展活力日盛[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4content_5405827.htm.

责任编辑:王绍阳

收稿日期:2019-11-11

基金项目:2020年度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研究”(2020dfdxzddykt019)。

作者简介:韩芳(1986—),女,辽宁沈阳人,经济学硕士,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非公经济研究;

李飞(1971—),男,江苏睢宁人,经济学博士,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