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兖矿集团:激活一个点 带动一大片

2020-06-10徐天宝通讯员范兴驰

山东国资 2020年4期
关键词:兖矿中药材贫困户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范兴驰

“本来大家还担心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影响春耕呢,这下好了,种子、农药、化肥都送到村里了。谢谢你们这些兖矿派来的好书记。”近日,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大坞集村、槐树刘村、张楼村村民领到春耕物资后,分别向李天栋、毛兆波、殷学军3 位兖矿集团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表示感谢。

近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兖矿集团践行“脱贫攻坚、国企当先”政治担当,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分批选派优秀干部加入省委脱贫帮扶工作组和乡村振兴服务队,先后捐赠注入脱贫帮扶资金4000 多万元,带领20 余个村、3 万多村民、600 余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脱贫攻坚看似千头万绪,但是,只要牵住‘牛鼻子’,选好创业典型,培树致富能人,激活一个点,就能带动一大片。”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谈及扶贫攻坚工作时说。

脱贫帮扶一批接着一批派

2017 年2 月,兖矿集团3 名干部作为第三轮省派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进驻帮包定陶区黄店镇西台集、陈楼、邵集三村。他们因地制宜,通过实施“精神扶贫、物质扶贫、产业扶贫”,打造出“党建扶志、造血强基、育人兴业”的脱贫帮扶兖矿模式。

第一书记李天栋、毛兆波、殷学军调研玫瑰育苗产业

以邵集村为例。党员队伍的平均年龄在65 岁以上,“两委”班子情况也十分特殊:村支书双腿截肢、行动不便,其他成员有的种大棚,有的开饭店,有的在学校当门卫,有的休假生育……于是,他们从建章立制入手,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捐赠电脑、投影仪、电视等党建电教设备,帮助支部提高政治理论教育水平。指导建设16 处帮扶村党建活动阵地,发动党员同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推动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凝聚民心。兖矿帮包村成了基层党建示范点。

面对三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部分困难群众住房破旧、生产道路失修、夜间路灯照明和治安视频监控损坏等民生问题,他们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根据各村实际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循序渐进开展改造工作,解决路、水、电、环境等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问题。经过努力,三村新铺硬化道路13.2 公里,打机井20 眼,新建桥涵9 孔,安装新变压器23 台,维修危房5 套,修建下水道9000 米,安装路灯335 盏,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 年夏天,陈楼村陈洪亮的葡萄园硕果累累,却没有销路。眼看丰收在即的葡萄就要烂在地里,老陈急得吃不下喝不下。村民们眼里的“狗不咬书记”王占栋了解到陈洪亮的困难后,忙前忙后想办法、找销路。受到网络直播的启发,他联系“娘家”兖矿集团新闻中心,借助“新新兖矿”微信平台,为老陈的有机葡萄作宣传直播。在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50 万斤葡萄销售一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就这样,两年时间,兖矿集团帮包的3 个村培养了50 多名致富带头人,组建了西红柿、葡萄、蟠桃3 个村级合作社,兴办了针织项目、服装加工、水泥预制件3 个扶贫车间,种植经济果林460 亩,以农产品+互联网实现增收创效。其中的西台集村引入20MW 光伏大棚项目,年均发电量3807 万kwh;村民除每亩获得土地租金1200 元,还可以300 元每亩价格返租棚下土地,套种白菊花等中药材,每亩年增收1.6 万元。现在,每村集体收入达到10 万元以上,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小康路上一茬接着一茬干

去年5 月,李天栋、毛兆波、殷学军作为第四批优秀干部,被分别选派到大坞集、槐树刘、张楼三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借鉴兖矿集团“双入双创”党建工作经验,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入村工作的“指南针”,坚持三村联动,立足村情、互融互推,向村民发放1000 余份第一书记联系卡;坚持“四议两公开”,为三村227户587 人建立了“精准扶贫档案”;坚持一户一策、因事施策,深入67 位困难、疾病和老党员家中走访慰问。一年来,他们打造形成“美丽大坞·五彩党建”“12345槐树刘村党建工作法”“张楼村三三党建工作模式”等特色党建品牌。

实现真脱贫,关键在产业扶贫。他们看到了黄店镇发展潜力,着力打造“1+1+3”产业发展格局。率先打破三村界限,集中省专项产业扶贫资金430 万元,投入黄店镇“钢结构智能高温日光温室大棚”项目,建设高标准大棚20 个,与现有的“尚谷”农业基地互为依托,建成全国一流的蔬菜生产、育苗、品种培育和销售集散中心。结合三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妇女多、闲散劳力多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多方调研,与定陶区上市公司——五洲药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在村内建设医疗器械组装车间,安置务工就业人员360人,每年可以为三村务工人员增加工资收入约870万元,村集体增收约27 万元。

在槐树刘村,毛兆波主动协调各方力量打井40 眼,为村里实现“井井通”,利用兖矿帮扶资金为村民安装太阳能路灯,为村里贫困户刘进保改造危房,为因家庭变故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王中宽找工作,为贫困户刘金城安装自来水、送树苗、送物资解决他家实际困难。组织村里创办“帽子加工”致富车间,吸纳本村贫困家庭30 余人就业,月均收入2000 元左右,通过“互联网+”营销使产品走出国门。

在大坞集村,李天栋针对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村内4200 亩地大多种植小麦玉米收入低的实际,从满足“劳动强度小、时间灵活、收入比传统种植高、销路稳定”入手,多方搜集信息,到安徽潜山、菏泽单县瓜蒌产业园调研学习、洽谈合作,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打造形成金银花产业示范基地。

在张楼村,殷学军协调区残联为两名残疾人争取残疾补贴,为患病村民赵冬梅水滴筹款1.5 万元解决燃眉之急。与村种植大户张庆存合作,打造“蔬菜种植产业示范基地”,扩大种植规模达到200 亩。与山东省“千里码”网络科技公司合作,打通网络销售渠道,目前已申请产品商标,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蔬菜”认定。2019 年,销售纯地瓜粉条7000 斤,23 户贫困户通过务工就业,每户增收2.1 万元,大大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巩固了稳定脱贫成果。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3 位第一书记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带领村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垦突击战。他们带头值勤坐班,组织成立9 支党员突击队,宣传发动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549人次。想尽千方百计,投入10 多万元为村民购买口罩、消毒液、生活用品等疫情防控物资。在中央、省委发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通知后,有序组织三村复工复垦,协调扶贫资金240 万元,帮助解决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联系专家指导农户春耕生产,推进扶贫项目、扶贫车间顺利开工,协助263 名外出务工人员有序返岗。

乡村振兴一波接着一波帮

2019 年7 月,兖矿集团新闻中心刘长亮入选济宁市嘉祥县大张楼镇乡村振兴服务队,作为山东省委“万名干部下基层”的一员,同时担任服务队队长助理一职,主要联系帮扶刘集村。

刘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集体收入来源,主要靠上级拨付村级场所运转经费维持村委日常工作。村现有耕地630 余亩,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700多名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传统耕种和外出务工。面对现实情况,在队长的支持下,刘长亮与队友杜宗森着手为刘集村编制五年振兴规划。

以调整种植结构为抓手,他们推动土地规模化运营,先后赴万张镇接骨张、泗水、曹县、安徽亳州等省内外多地考察中药材种植,规划在刘集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项目。他们克服缺乏种植技术、资金支持无力、流转土地诸多难题,邀请安徽亳州中药材种植专家授课,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并介绍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以增加刘集村产业经济效益逐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调动村内致富能人发挥带动作用,引导村民共同创业、共同致富。动员嘉祥籍3名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帮助其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合作探索运行“支部引领+企业承包+散户参与+订单回收”的土地经营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并与安徽亳州中药材企业联系,解决技术和产销难题,带动流转土地210 亩,为50余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引入企业资金58万余元,目前已建设完成400 米生产路、新打机井、水肥一体化喷灌等配套基础设施,药材幼苗长势良好。

“下一步,我们将以刘集村为中心,将中药材种植项目向周边辐射,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围绕大张楼镇整体规划,在种植面积达到预期规模后,争取推动产业融合,打造集药材培育、烘干加工、出售于一体的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努力助推大张楼镇形成‘一园五区一基地’发展格局。”刘长亮自豪地说。

据了解,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兖矿集团还对接“万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泗水县)服务队所在的圣水峪镇发展需求,将重点实施健康提升工程、绿色蔬菜工程、饮水保障工程、矿产开发工程、爱心助学工程等“五个一”工程,不断拓展乡村振兴地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国企的中坚力量。

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刘长亮在村里调研

猜你喜欢

兖矿中药材贫困户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硬核”定位系统入驻兖矿集团,精确度以厘米计算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煤炭:13家煤企进入《财富》500强 兖矿首次入围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