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现新,一个靠谱的第一书记
2020-06-10梁晴
本刊记者 梁晴
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根据省国资委安排,2017 年2 月,山东省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派孟现新担任临沂市费县梁邱镇大花园村第一书记。驻村两年多,孟现新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精准扶贫,最终带领全村270 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提起孟现新,大花园村村民交口称赞。
3 月27 日,本刊记者来到山东省再担保集团,采访了这位曾经的第一书记。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大花园村是2016 年度的省级贫困村,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两委成员3 人,居民共524 户1750 人,其中贫困户270 户。该村地理位置较偏僻,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要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
孟现新入村后,立即组织选出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定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提高村务工作的透明度。以健全完善机制为主,着力提升班子整体素质。通过召开每月党员学习例会、组织外出学习、参与重大事项研究等方式,提升党员对村工作的参与度和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抓好党员星级评定活动,从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争做表率三个方面给全体党员提出要求,使每位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2018 年度大花园村党支部在县委组织部评选中被评为四星党支部,2019 年被评选为五星党支部。
山东省再担保集团向费县大花园村捐款
2017 年9 月,山东省再担保集团第一党支部与大花园村党支部举行了结对共建签约仪式。两年中,孟现新先后三次邀请山东省再担保集团第一党支部书记到大花园村讲党课,组织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两会精神等,共同学习研讨国家大政方针尤其是涉农、惠农政策,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真扶贫,扶真贫
“自驻村以来,为了真实掌握群众的疾苦及需求,我挨家挨户走访。2017 年4 月3 日,入村后的第6 天,我走访村民张贵发家。那是一栋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里面住着祖孙三代,全家包括两个不满3 岁的孩子共有6 口人,其中两人是重度残疾。刚进门,就听到孩子哇哇的哭声。张奶奶看到我来,急忙给我搬凳子。我赶紧对她说:‘大娘,您不用管我,赶快照顾孩子吧。’张奶奶抱起孩子,叹了口气:‘儿媳妇营养跟不上,没有奶,孩子吃不饱,家里也没有能给他吃的东西。’听了这些,我心里非常难受。”3 年前村民张贵发家中的情景,孟现新记忆犹新。第二天一早,他买了奶粉、奶瓶和饼干,送到张贵发家中。
孟现新了解到,只有靠低保救助,才可以最快最有效地帮助张贵发家。但是,从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得到的信息,都是低保办理控制非常严格,短时间内办不下来。情急之下,他忽然想到县委副书记王中平是跟他同一批下乡挂职的大队长。于是,他找到王书记,如实汇报了情况。在王书记协调下,县民政局为张贵发家中4 个人办理了低保手续,每月有600 多元的救助款,解了燃眉之急。后来,又通过扶贫项目利益链接,给予这个家庭3000 元扶持。
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老人和留守儿童比较多,再加上基础医疗设施简陋,村民就医很困难。孟现新利用山东省再担保集团捐赠的扶贫资金26 万元建立了一处标准化卫生室,邀请解放军88 医院心血管内科、骨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科室10 名专家组成医疗队,到村里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大型义诊活动,为300多名体弱多病的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和诊治,并赠送了部分药品。针对个别行动不便的病人,医疗队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此外,还为村里的残疾老人申请了轮椅。
村民们的急事、难事,一件件得到了解决。孟现新用实际行动,让村民看到了一个靠谱的好书记。
种丹参,拔“穷根”
要解决贫困问题,首先要拔除“穷根”。一直以来,大花园村集体经济缺失,村集体负债80 余万元,种植的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不足。面对集体经济零基础、设施差、群众增收难的困境,孟现新组织支委和先进村民,先后到平邑、沂南等地学习农业种植技术。
“没有产业支撑的扶贫,是不长久的。”孟现新对扶贫工作有着深刻的认识,“我发现,丹参种植这个特色产业项目很适合在大花园村发展。丹参当年种当年收,见效比较快,最重要的一点,它带来的收益要比传统农作物高出两三倍。”当满怀信心将这个想法告诉村干部和群众时,却迎来了大家的质疑声。部分村民表示:“丹参咱没种过,不知道怎么种,也不知道效益怎么样。”那时,孟现新吃不下睡不着。丹参种植季节性非常强,到5 月初如果种植不上,这一年的种植季节就错过了。为了让广大村民打心眼里认可这个项目,他多次邀请省中医药研究院领导及种植方面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经过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地土质、水质、气候条件比较适合丹参种植。村民们的顾虑终于打消了。
山东省再担保集团董事长和扶贫基金理事会领导考察丹参种植项目
确定了丹参种植项目,但由于村民对种植中药材没有经验,对项目种植风险难以把握,真正到实施时,一度陷入困境。孟现新与村两委一起研究决定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带动村民共同种植。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100 亩丹参已上市销售。经权威部门化验,丹参成品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远高于市场合格指标,每亩净收益也远高于传统农作物。老百姓看到了丹参种植的收益与广阔前景,从心底认可了这个项目。经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确定了2019 年利用80 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种植丹参340 亩,并与药材商签订了收购意向。村民吃上了定心丸。
大花园村丹参种植大户陈忠广自豪地说:“一开始不敢种,怕不保险,现在有了药材专家的指导和合作社的机制保障,我种了100 多亩,年收入超过15 万元。我是打心眼里佩服孟书记,衷心感谢他帮助大花园村群众脱贫致富。”
“丹参种植‘第一把火’成功烧起之后,我又考虑当地村民有种植红薯的习惯,由于红薯价格较低,市场不稳定,导致农民收益不好。于是,我多方考察学习引进了新品种‘烟薯25’进行试验种植,同时利用2018年专项扶贫资金80 万元和社会筹资40 余万元建设了红薯加工厂,发展蜜薯条加工项目。目前,已形成集育苗、种植、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该项目让当地村民的红薯收益翻了一番,解决了近30 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并且为村集体增收近5.4万元。”说起村里落实的扶贫项目,孟现新掩饰不住高兴的心情,“随后,我多方争取,申请项目资金40 万元,建设了占地1200 平方米的两个油桃种植冬暖式大棚,以承包方式由农户种植管理,预计村集体增收2 万余元。”
承包蜜薯加工厂的宋老板高兴地说:“孟书记引来的这个项目,让我当上了老板,不但带动大花园村老百姓致富,也让周边村和乡镇老百姓都受益。”
全力以赴,改造危房
“一路通,百业兴。”行路难是制约村民致富的“瓶颈”问题。为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孟现新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总共协调各方资金600 余万元(其中包括山东省再担保集团捐赠50 万元),为大花园村修路近10 公里,建设小桥2 座、拦河坝1 处、卫生室1 处、电商1 处,实施危房改造22 户、旱厕改造296 个,安装了50 多盏路灯,极大地方便了大花园村村民出行和日常生活。
孟现新在走访中发现,还有好多贫困户住在风雨飘摇的石头房里。为了让村里的贫困户住有所居,他协调县住建局、镇城建办,共为22 处D 级危房户申请办理了政府补贴手续。
“危房改造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孙大爷和周大娘家。”孟现新向记者介绍,“孙大爷是五保户,今年77 岁。我多次督促他进行危房改造,他却迟迟开不了工。改造房子政府有补贴,但需要自己提前垫资,还需要人张罗,孙大爷年迈体衰,根本做不到。”经过打听,孟现新了解到孙大爷有个侄子,不过侄子家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拿不出那么多钱。与村干部一起综合分析后,孟现新提议以家族会议的形式予以协调,由其侄子出面盖房,并在将来取得房子所有权。最终,孙大爷的侄子同意帮忙盖房,危房改造得以实施。孙大爷的侄子向孟现新保证:“请孟书记放心,我借钱也要帮俺叔把房子盖起来,让他尽快住进新房。”
周大娘家里只有她和小儿子母子俩。周大娘81 岁,小儿子45 岁,智力有点问题,至今未婚。孟现新不止一次去过周大娘家,“去一次,心就痛一次”。周大娘家住在一个破旧的院子里,屋檐低矮,光线暗淡。小院有三间屋子,她和小儿子一人一间,屋里除了两张床、一个板凳,就没有别的什么了。危房改造项目申报批复后,孟现新找了周大娘家几次,小儿子答应得挺好,就是拖着不动工。了解到周大娘家确实拿不出钱来,孟现新和村支书想到了一个主意:先找施工队帮忙垫资盖房子,等危房改造费用下来之后,直接把钱给施工队。于是,孟现新同村干部一起找到周大娘家族里有威望的两个人,加上施工队的人,坐下来商定方案。商定结果是,由施工队负责建设,家族出人监督,按照危房改造标准施工,验收合格后,改造费用直接支付给施工队,并当场签订了施工合同。周大娘无比感激:“谢谢党、谢谢政府给我们派来了孟书记!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
驻村两年多,孟现新与大花园村村民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感情。2019 年4 月,他离开大花园村回省城那天,全体村民依依不舍。
“下基层帮扶,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必须脚踏实地摸清底子,真扶贫,扶真贫。要想方设法激发群众的内在活力,唤醒其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这是孟现新的工作心得。扶贫工作结束了,但他始终关注着大花园村的发展与未来,前段时间还组织单位员工团购大花园村的红薯等农产品,“村里有需要,可以随时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