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实施情况调查研究及启示
——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10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与或者组织活动来增强自己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提高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陶冶情操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近年来高职院校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第一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作为课堂教育的扩展和延伸,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高职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实践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研究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和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期望和需求,本课题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访谈,形成调查问卷,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梳理目前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参考依据,增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使第二课堂更有效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应该注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本课题组旨在调研高职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看法及需求,探索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因此,本次问卷调查以大一、大二、大三3个年级各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4份,问卷统计数据具有代表性。在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占35.6%,大二学生占32.5%,大三学生占31.9%,与学院各年级学生占比一致。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第二课堂活动组织部门比较多,涉及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图书馆等各部门,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文体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社团活动、专业的实训实习等。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相对较高。在调查对象中92.6%的同学参加过第二课堂的活动,并且有20.3%的同学组织过相关活动。
图1 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
在调查中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最多的是团委组织的文体相关的活动(占96.5%),而参加专业实训、专业社团、学科竞赛等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相对较少,占16.5%,在学生参加的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中以专业实践和学科竞赛两项活动为主,占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的82.2%。
图2 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
2.挖掘被调查对象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时发现理由多种多样,50.1%的同学想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18.9%的同学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希望通过参与活动发展自己的爱好,从中获得乐趣;25.4%的同学是因为学校或者班级的集中安排;5.6%的同学是希望通过参加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
图3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
对于不想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35.3%的人表示对学校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感兴趣,觉得无聊,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28.5%的学生认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会消耗自己的精力,从而耽误学习;另外还有15%的人觉得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能促进就业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想把更多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上;10.2%人因为不喜欢和其他人交往及浪费时间(11%)所以不愿意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
图4 学生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
3.高职院校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需要和价值期待。高职院校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充满期待,尤其大一的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期待值。在调研的学生中对第二课堂的需求程度依次为:提高交往能力、扩大交往范围,锻炼胆量、改变内向的性格、提高心理素质,提高专业素质、扩大知识面,情感需要。
在调研的学生中47.6%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存在价值在于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20.4%的同学觉得是为了服务大学生素质拓展,18.6%的同学认为是为了调整大学生心态和解决心理问题,13.4%的同学认为其价值主要在于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图5 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存在价值
4.学生肯定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变化,表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78.7%的被调查对象表示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对自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23.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有比较大的影响。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心理素质(80.5%)、同学交往和社会交往能力(68.6%)、知识面(52.6%)、业务技能和素质(16.5%)。
图6 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方面
5.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基本规范。43.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第二课堂的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和学生干部分工合作,参与的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39.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管理上处于逐步完善改进的阶段,在活动的管理和组织上还有待加强,部分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系统的设计;只有16.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存在临时性调整第二课堂活动或者几个活动同时进行的现象。
大部分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教师的参与或者直接指导。72.5%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有老师的参与和指导,其中63.6%的同学认为指导教师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72.3%的同学表示希望教师能够参与指导第二课堂的活动,特别是对于专业类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的指导在很多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学生对专业类第二课堂效果的评价及期待。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对知行合一的解释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合一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以岗位标准为学生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在实践中提升操作的能力、培养工匠精神,而专业类第二课堂以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基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搭建平台。为了解学生对现有的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在该调查问卷中课题组特意对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专业类第二课堂的相关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52.6%的被调查对象觉得现有的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相对较少,希望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另外本调查问卷还对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学科竞赛、专业实习实践、专业社团三类活动在促进知识应用及实践能力方面、培养创新能力方面、促进学习能力及方法方面、促进工匠精神培养方面、促进知识拓展能力方面的影响进行调研,每项指标的满分为5分,结果如下:专业实习实践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比较有效(3.92分),其次依次是在知识拓展方面(3.31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方法方面(3.22分),有助于学生培养工匠精神方面(3.11分),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最弱(2.93分);参加相关技能竞赛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3.75分)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效果明显(3.63分),其次依次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方法方面(3.52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方面(3.42分),在促进学生知识拓展能力方面相对较弱(2.99分);专业社团活动对学生在这五方面的促进提升方面相对于专业实习实践、参加技能竞赛两项活动效果较小,分别为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2.88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方法方面(2.78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2.56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2.42分)、促进学生知识拓展能力方面(2.31分)。
综上所述,学生觉得参加相关技能竞赛对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方面效果明显(平均分为3.46分),其次为参加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平均分为3.33分),发挥作用较弱的是专业社团方面(平均分为2.59分)。
三、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相对较少,参与性也相对较低。调查显示有很多同学希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职业竞争力。但学生参加最多的第二课堂类活动是团委组织的文体活动,而参加专业实训、实习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相对较少。第二课堂的活动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依据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不同专业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侧重点不同,每个专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效发挥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不断培育和完善专业特色,将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的需要。
2.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学分要求。目前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无学分要求,只对其中的专业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做了相关的要求,而在社团活动、参加专业相关的讲座等活动并未制定学分要求,学生参加活动基本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但很多时候由于未参与活动中,就不了解也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在调查问卷中有70%左右的同学表示如果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能鼓励很多不积极的同学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学生希望加大专业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调查显示63.6%的同学认为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指导教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72.3%的同学希望教师能够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同样是人才培养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第一课堂中的知识,发挥创造性进行专业实践,专业教师如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启示和探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第二课堂开展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我们需要改进的方向。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提高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1.学院层面积极探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各部门共同合作,实行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量化考核制度,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针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制定了《基本职业素养证书认定细则》,利用学生职业素养平台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过程化记录和管理,学生参加的每项活动取得的成绩对应相应的分数,按照相应的权重计算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绩点,绩点合格的学生在毕业时不仅可以获得毕业证书,还可以得到记录其三年成长历程的基本职业素养证书。从而从制度上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了量化,以促进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的学生感觉专业社团对自己职业素养提高方面效果较弱并希望专业教师加强指导的愿望,教务处依据学院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学生专业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以促进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专业社团指导教师队伍,推动专业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条件、聘任程序、工作职责以及相关待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鼓励专业教师加大对专业社团的指导。为此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成立了专业社团,并对现有的专业社团进行整改,以提高专业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专业教师的带动下以专业社团为基础开展相关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在学生中间弘扬工匠精神,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3.带领学生“走出去”。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学生参加世界智能大会、国际装备制造业(工业)博览会等,体验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让学生通过参观最新智能技术和全面互动体验,学习先进的科技理念,全面提升对智能技术的认知,充分感受到智能科技的魅力,感受到我国智能科技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走出去”,鼓励教师积极应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碰撞。另外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实践,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方面的教育培养,对职业的素养要求和技能要求进行了解。
4.将专业人士“引进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工作人员以及往届优秀毕业生进校开展讲座活动,讲述企业文化,专业要求,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经历,用生动、鲜活的实例给同学们讲述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所在行业必备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对专业岗位的认识,自觉培养企业意识,加强学生对职业技能获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参加组织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参加相关技能竞赛对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养方面效果明显,之前组织学生参加的技能竞赛主要为和专业相关的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竞赛项目,涉及的学生数量不多,每年也只有一次比赛。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参与并组织不同级别的比赛,包括校内竞赛、学院集团竞赛、院校邀请赛以及各行业举办的技能竞赛,使更多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在比赛中得到锻炼提高,真正实现以赛促学。
6.开展学生第二课堂作品展,实现第二课堂成果转化。科技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科技文化作品进行展示、评比,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以专业技能和社会生活为来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创作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艺术性的各类可展示性作品,展现各专业特点。通过作品展可以有效培养广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丰富同学们大学课余生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呈现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理念。
7.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社会服务,发挥第二课堂的服务效应。社区实践是我院的特色项目,各专业学生每年到社区为居民服务,帮助他人的同时体验到助人的乐趣和成就感;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利用自己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为同学和社区居民免费修电脑,普及电脑基本知识;每年在职教周活动期间进行校园开放日,接待中学生到机电系自动化实训中心进行体验,自动化专业社团的学生为中学生进行展示讲解,为中学生打开科技之门,体验科技创新为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服务社会,可以使学生们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收获快乐,体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