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外日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
——线上线下联动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2020-06-10李雪梅

科教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任务型课型日语

李雪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102249)

0 前言

2001 年《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出台,提出了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及学习的新理念,明确指出《共同参考框架》的主要用途之一即是“建立自主学习体系,也就是培养学习者准确定位自己的应知应会能力,善于确立有价值和务实的学习目标,懂得选择学习材料,学会自我评估等”,倡导“面向行动(任务)的外语教学理念”。

2010 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参照《共同参考框架》制定新的《JF 日本語教育标准》,提供了15 个主题、40 个课题的任务活动范本。

我国高校非日语专业教学依据《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2008,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中也同样提倡“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日语完成各种任务”,同时“增强学生积极参加中日交流的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

以上三个“标准”都明确提出了“任务”学习的教学理念,提供了典型的“任务”范本。并提出“任务”对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语言文化应用技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具有启发作用。

1 针对不同课型班级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

1.1 修订课程教学目标

我校现面对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及英语专业本科生开放日语语言文化专题、日语入门及日语(Ⅰ、Ⅱ、Ⅲ)三大类选修课。适应以学生为中心,推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要求,2016 年对旧的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及教学方式等均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教学目标从重教师讲授,强学生记忆,适度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彻底向教师作为引导者,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创新、思考等社会语言能力上转变。

1.2 “任务”设计步骤

1.2.1 形成设计理念

我校二外日语课堂现状:选课的学生大多为零起点,没有日语基础;选课人数众多(每班50 人),课容量大,无法实现课堂上全员练习;课时量少(入门级64 学时,初中级96 学时),课内课时不足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鉴于上述情况并参考近年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笔者最终制定了利用学校网络课程平台及新媒体资源辅助课堂教学,达成课上课下有效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任务”设计理念。

1.2.2 丰富“任务”素材,创造有效学习环境

(1)自主设计开发的资源。a.我校教师编著、编译的各类教材及教辅书籍;b.师生共同开发的入门级辅助学习软件及小程序;c.“亚欧gogogo”微信公众号,发布教学信息、资源,展示学生“任务”成果。

(2)图书类资源:提供各级别藏书目录,方便学生选择利用。a.校、院学科相关图书目录;b.任课教师国内外采购图书目录;c.学生中的可利用资源。

(3)国内外可利用网络资源及新媒体。a.校内网络课程平台;b.国内外网站资源;c.新媒体:公众号及APP。

教学是一种以需求为前提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完善的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目标、学生特点、教学条件及环境的变化等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以上素材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1.2.3 分课型明确“任务”目标,设计典型活动

表1 清晰展示了针对不同课型设计的“任务”目标、典型活动、输入手段、评价方式等。

通过表1 可以看出,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特点指导性发布若干学习“任务”,善用“认知法”“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完成自主学习,形成学生从配角变为主角,教师从主角变为导演,课堂人人参与,人人做主的独特的自主学习及教学新模式。“任务”设计过程中兼顾了“任务”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输入手段具备多样性、可操作性,语言类课程注意到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层级式推进“任务”,“任务”执行过程中强调合作、重视分工协作,学生们完成了动手-总结-反思的有效过程。事实证明,这样做为学生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任务”教学法推行初见成效

2019 年6 月,对推行“任务”教学法的三个课型的3 个自然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调查发放问卷132 份,回收有效问卷130 份。调查涉及“任务”资源适合度(形式、难度、广度);“任务”教学认可度(教师引导效果评价);自主学习意识(课前、课后任务完成度);课内、课外合作达成度;奖惩方式评价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任务”,自主检索资料、合作完成各阶段任务的积极性明显增强。85%以上的受调查学生表示提供的资源可基本满足课程需求;92%的学生表示“任务”教学能促进有效学习,“任务”针对性强与课程契合度高;绝大部分同学肯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三门课程学期评教结果全校排名分别为2∕982;39∕982;261∕982),并在访谈环节对课程“任务”建设给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100%的学生认为奖惩机制对激发学习积极性有促进作用。

截至2019 年9 月30 日,“亚欧gogogo”公众号上共发布文章90 篇,其中65 篇为“任务”成果展示类文章。

通过做“任务”,学生开始积极说日语,不再是“哑巴二外”,可以流利准确地朗读单词、课文并进行简单对话。学生们在文化课上的体验及实践使得他们对日本文化的感受更加直观,课余时间与任课教师交流刨根问底的学生明显增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以往明显提升,学生更是主动参与“任务”设计及教具开发、制作,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表1

2 总结与展望

我校教师针对三个不同课型的班级,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每节课的课程教学设计工作表,明确了具体的课堂活动(教学技能、教学形式、听课形式,教材及教具的使用等),完成了基本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构建过程中,完备了所有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汇总并丰富了教学资源;开发、制作了特色鲜明的教具。教具的制作及利用也使得教学更形象、生动。以语言、文化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方向进行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协作力,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竞争力。

总之,二外日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我校教师在教与改之间不断执着摸索取得的初步成效,总结既得经验,拓宽思路、进一步加深推行力度,使二外日语课堂教学进行得更有声有色,体现我校教育方针,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将是我们不断努力前行的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

任务型课型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外延伸的APP模式研究
汉诗英译概述及任务型教学探微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