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10阳玉群刘媛航

科教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实验课绘制

阳玉群 刘媛航 高 文 林 清

(广西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 广西·南宁 530021)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由托尼.博赞创立,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从抽象化到形象化的思维工具。借助于线条、颜色、记号、图像或词汇形成发散节点的结构形式,把复杂文字信息变成层级分明的放射状立体结构图形,展现相关主题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让使用者用总体和全局角度考虑问题,提升使用者的思维弹性和发散思维能力。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是护理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效果对护生素质能力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思维导图结合临床案例,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取得肯定的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两个护理学专业的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7 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前期学习成绩、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两组教材、教学计划、授课老师均相同,教学方式不同。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试验组选取护理学基础操作中静脉输液、吸痰技术、吸氧三项临床常用护理操作技术,采用思维导图教学。

(1)教师集体备课和培训。开课前集中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授课老师展开备课和培训,老师清楚并理解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意义,在教学中如何结合临床案例应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并集体讨论,反复修改。

(2)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实验课前,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介绍思维导图,要求学生结合思维导图预习。实验课中,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讲解示范操作,实验课后,要求学生结合临床案例,通过梳理练习护理操作技术,根据临床案例绘制出思维导图并标注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和疑问点。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善一份共同的思维导图上交。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绘制思维导图培训。用绘画工具进行思维导图绘制说明,要求护生把操作技术的主题置于思维导图正中,用节点代表子主题,用线条或符号连接,表示各级主题的层次或关系。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操作技能考核

对两组学生进行操作考核,临床常用护理操作技术中的静脉输液、吸痰技术、吸氧进行平时考核(每人每项必考)和期末操作考核(每人抽考1 项),根据统一评分标准,对执行考核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客观和一致。

1.3.2 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思维导图教学的评价和建议。问卷包括9 题,前8 题的每个题目包含2 选项,分别是肯定、否定。最后一题是“您对思维导图有什么感想、建议或意见?”为开放式问答。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对试验组现场分发并收回,共发放97 份,有效回收97 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SPSS17.0 的统计软件来进行分析,两组之间操作技能所出的成绩我们用t 检验来得出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计量标准分别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思维导图教学效果的评价实验组学生可以用半分比来叙述。

2 结果

试验组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试验组对思维导图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表1 两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x±s,分)

表2 试验组对思维导图教学效果的评价[n(%)]

3 讨论

(1)国家教育改革提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教促改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传统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示教操作,学生记忆操作流程并练习的循环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难由点及面,在脑中形成完整且有逻辑的体系,通常会出现操作流程混乱、顺序颠倒的问题,思维导图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认为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展开发散性和集中性思考能力的功能,有利于梳理知识和提炼信息,能将逻辑思维、灵感思维有机结合。本研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协同绘制思维导图,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性运用,适应我国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但也有少数学生(18%)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在调查问卷的开放式问题中了解到,原因是“要提前预习且需要绘制导图,太麻烦又复杂”“消耗时间和精力较多”“之前是按照传统方式学习,思维有点固定,需要一些时间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等,此类反馈信息提示老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引导缩减学生间的差距,包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2)护理专业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研究表明,护生在接受思维导图教学法时,学习操作技术流程的思路和知识要点清晰,能够运用临床思维去思考当时情景下患者的需求。思维导图教学能系统培养和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育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因应届生无临床经验而缺乏临床思维能力,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学生思考的全过程提炼显现,对临床护理操作的理解和应用有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后,学生会思考案例,如吸痰案例操作中,病人带有胸带,评估时学生会考虑是否需要解开胸带评估病人,不再是按照操作流程中给病人翻身后直接扣背,而是先请家属协助保护好伤口再进行扣背。

(3)本研究将思维导图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肯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学生是手写绘制的思维导图,不便应用图片和音像资料,降低了思维导图的生动直观形象性。虽然对学生统一培训,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关键点的提炼和语言凝练还有待加强,部分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同记笔记。由于在实习前引入思维导图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学生考试科目多压力大,对待绘制思维导图有完成任务的心理,不能用心绘制,部分学生反应引入该教学方法太晚,实践该教学方法时间不够。为进一步提升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建议采取以下策略:结合现在学生人人有手机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安装免费的中文思维导图软件,通过解析案例,培训使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使用软件绘制导图的过程其实也是思考后思维脉络呈现的过程,并且相对手绘更加便捷高效。学生可在实验课前绘制预习的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和操作流程,课后结合老师的讲解操作,绘制复习的思维导图,加强知识的归纳整体运用和连接,分别将预习和复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对比达到强化巩固。采取措施发挥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和潜能,如评选“优秀思维导图”,获选者给予个人和小组平时成绩加分或者现场奖励小礼品。在早期学习护理基础技术就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强化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护理学实验课绘制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绘制童话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作品赏析
《护理学杂志》稿约
全球首张人类细胞蓝图绘制成功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神秘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