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白内障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6-10张琳
张 琳
(和平县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200)
白内障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疾病主要发病原因在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其致病因素众多,外伤、遗传、免疫异常都为其发病因素,对患者视力具有较高影响,在治疗不及时情况下,易提升患者失明几率,对其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1]。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升其治疗效果。同时,由于患者自身疾病原因,心理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2],对其治疗依从性存在较高影响,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对患者心理与生理全面进行干预,满足其生理与心理多项需求,本研究针对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白内障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探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选本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85例,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按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4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2:21,中位年龄(68.64±1.23)岁,平均病程(2.34±0.78)年,参照组4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2:20,中位年龄(68.53±1.12)岁,平均病程(2.42±0.57)年。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基线信息,其差异呈P>0.05。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参照组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对病房进行打扫与消毒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表现为:①入院引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向其介绍本院环境,降低其陌生感,告知患者自身主治医生相关信息,提升其治疗信心,根据相关检查结果为患者创建档案,并根据档案内容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并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良好的情绪有助于病情康复,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而详细的解答,进而降低其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③健康教育:由于本研究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因此,文化程度有限,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治疗配合度得以提升。④日常生活护理:患者完成手术后,应保证绝对卧床24小时,并注意饮水量,每次饮水尽量不超过30ml,定期对眼部进行清洗与换药,并进行适当按摩,进而促进患者创口康复,而老年患者身体功能逐渐下降,应告知患者家属,在患者饮食过程中,应以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
1.3 观察指标
①利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3],其中包括:身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②同时利用自我管理效能测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评分[4],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组间患者在本研究中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分析,生活质量评分与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评分采用t检验,组间患者差异呈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
护理前,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身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2.2 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
组间患者实施护理前,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差异性较小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比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评分(分)
3 讨 论
老年人群中,白内障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极易出现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致使其失明,而患者自身存在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会提升白内障发病率,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个性化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原则为“以患者为中心”对其展开相应干预,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可降低其对医院存在的陌生感,增加其安全感,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同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信心,健康教育的应用可使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得以提升,进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治疗依从性,对其实施手术护理与日常生活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时间,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说明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