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06-10项思博
项思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
急诊危重症患者大多都为突发疾病,且具有疾病病情较重、病情变化速度迅疾等特点,若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生命安全还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急救护理工作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来说尤为的重要[1]。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疾病以及意外重伤患者的增多,常规急救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病患数量因素,因急救不及时造成的患者死亡、病情加重现象日益增多,故此,医学上对于急救护理工作的变革也是迫在眉睫。本院选取9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45例,其中男患者25例,年龄10~17岁,平均年龄(14.0±0.2)岁,呼吸系统疾病15例,心血管疾病10例;女患者20例,年龄8~17岁,平均年龄(13.4±0.1)岁,脑血管疾病10例,意外重伤10例。
观察组45例,其中男患者26例,年龄11~17岁,平均年龄(14.2±0.1)岁,呼吸系统疾病15例,心血管疾病10例,意外重伤1例;女患者19例,年龄7~17岁,平均年龄(13.3±0.1)岁,脑血管疾病9例,意外重伤9例,心血管疾病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病情状况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2]:(一)电话信息护理: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立刻通过电话了解病患所在的具体位置以及患者的病情状况等具体信息,随后以最短的时间准备相应的急救药物以及做好出车准备。(二)途中护理:救护车发车后,护理人员在救护车上与患者家属的联系不能中断,可以通过电话告知患者家属对患儿进行一定的自救护理;若是患者那里有医疗人员存在,则保持急救护理人员与现场医疗人员的联系,并通过现场医疗人员了解患者的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等具体信息,便于提前做好具体的急救准备。(三)入院前后护理:急救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立刻对患者进行车上的急救护理工作,随后将患者的具体信息反馈到医院本部,让医院本部内提前备好患者的急救器械和急救药物,如氧气、推车等;入院后急救急诊护理人员需要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将其按照Ⅰ类(危急类)、Ⅱ类(重症类)进行分类,随后进行急救处理。(四)急救护理: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数据进行严密监测,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吸氧措施,随后使用早已经准备好的急救物品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
1.3 评判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急救护理工作平均所耗时间以及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由我院发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准,纳入: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三种标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问卷共计发放90份,收回90份,问卷结果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由SPSS22.0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P<0.05。
2 结 果
2.1 救治成功率、急救护理工作平均所耗时间
对照组救治成功率77.8%(35/4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95.6%(43/45),两组救治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
对照组急救护理工作平均所耗费的时间为6.4±0.2小时,观察组急救护理工作平均所耗费的时间为3.8±0.3小时,两组急救护理工作平均所耗时间差异显著(P<0.05)。
2.2 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急救护理措施效率不高造成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现象日益增多,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而言,医院内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便是他们生命健康能否得到保证的最大因素。因此,医疗行业内对传统急救护理服务工作进行变革成为了诸多危重症患者及其亲属们热切的愿望,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干预也因此应运而生。
在本文中,观察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工作平均所耗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中,使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急救护理所耗费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护理效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