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分析
2020-06-10唐明明
唐明明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0)
PICC(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外周静脉穿刺插管,能够更好的控制和减少PICC置管感染的发生[1]。本文对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43例行PICC置管的大肠癌化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PICC置管感染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接受化疗和PICC置管的43例大肠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照组20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37-74岁,平均(53.25±3.73)岁;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2.85±3.41)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PICC置管,发现置管感染时,给予相应措施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ICC置管感染的加强预防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所示:
首先,置管感染的预防,一是要求在对患者置管前对患者进行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采取正确的方式置管。二是置管前对置管部位进行严格消毒杀菌,置管完成后,进行再次消毒后采用透明敷贴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贴敷。三是置管期间,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置管穿刺部位进行观察和巡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2]。
其次,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干预,一是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PICC置管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进行置管操作。二是为患者更换敷贴时,要求护理人员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患者的具体身体素质及时更换患者穿刺部位的敷贴,并且保证敷贴的透气性要好。三是加强患者置管期间的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及其周围皮肤的温度和颜色,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局部感染、渗血、红肿等情况时,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比如即使生理盐水进行湿敷、涂抹百多邦软膏等,采集和培养穿刺部位的分泌物,并根据培养检查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四是在患者出院带管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敷贴更换、穿刺部位护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叮嘱患者在发生意外情况时立即返院处理[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值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感染率
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感染率为8.7%,比对照组患者少16.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感染率n(%)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65%和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3 结 论
在本次临床试验中,观察组的23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PICC置管感染的预防力和护理干预,在预防措施方面,首先,对患者实施PICC置管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静脉血管、出凝血时间和具体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然后选择合适的血管,加强了PICC置管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规程管理。其次,从护理干预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加强了患者置管后的护理干预和巡视;另一方面,加强了患者置管后在穿刺部位方面的观察、监测和敷贴更换;同时,当患者带管出院期间,护理人员还对患者就PICC置管的护理进行培训,提高患者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依从性。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在PICC置管感染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与同类研究中的相关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而言之,加强对行PICC置管的大肠癌化疗患者进行感染预防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PICC置管感染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