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培训提高食堂食品安全检测水平
2020-06-09黄辉
一、食堂食品安全检测培训存在的问题
1.主讲人缺乏专业背景,培训能力弱。主讲人为食堂内部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員,缺少专业背景,使得培训缺少专业性。
2.人财物保障不足,培训条件差。食堂属于后勤服务部门,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人、财、物投入力度可能不足。再加上社会化的承包经营,食堂的经营者更要考虑成本,追求利益和效益最大化,很容易弱化对培训的投入。
3.缺少食品检测设备,无检测条件。食品安全检测化验室仅在大型的食堂可能建有,并没有在食堂中广泛推广应用,因此食堂食品安全检测培训工作难以深入推进。
4.没有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分散。缺少集成的信息共享平台,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分散,查找与使用不方便,无法满足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等实际工作的需要。
5.职业道德培训往往容易被忽视。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职业操守问题,而培训通常以专业技术培训为主,往往容易忽视思想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6.信息化培训课程资源建设不足。食品安全检测相关的信息化学习资料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单位组织内部培训学习和行业从业人员个人业余学习的需求。
7.培训中理论过多,动手实践少。有相当比重的培训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动手实践的培训环节。
8.缺少配套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由于缺少对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因此很多培训的成效往往难以保证。
二、加强食堂食品安全检测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做好主讲人的选聘。培训主讲人要优先考虑从高校聘请以食品安全为研究方向的讲师、副教授、教授,因为他们除了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经验。此外,还可以聘请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中具有培训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干部担任培训主讲人。
2.开展分类精准培训。针对普通的食堂工作人员,培训时应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内容,突出实用性,多列举食堂食品安全检测的案例。针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和食堂管理人员,要突出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从食品安全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流程、标准、职责、重点工作、关键环节、方法、从业人员自律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培训教育。
3.建立自我检测机制。建议大型单位食堂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设食堂内的食品检测化验室,聘用具有良好专业学习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化验员,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建立食品安全自我检测机制。针对化验员,除了食堂内部培训外,还应组织派送参加单位外的各种行业培训学习,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检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4.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结合行业需求,具备食品、药品专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行业企业提供食品安全检测人力资源保障。大型单位食堂在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化验室的同时,应做好专业人才的引进、使用和管理工作。
5.加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食品安全的信息共享平台,用统一的网站或手机软件实现信息共享,增加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宣传,要将专业术语转变成普通消费者能够听懂的语言;面向食堂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解读、专业知识学习、培训学习动态、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新装备介绍,要能够用于指导食堂的实际食品安全工作。
6.重视职业道德专题培训。食堂食品安全涉及到每一个员工,必须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专题教育培训,丰富培训形式,突出培训成效,保障食堂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质量。
7.加快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建议相关高校从专题视频、电子教材、测试题库等方面,按照食品安全工作涉及的各个工作环节分类建好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库,食堂内部培训学习时就可以使用学习资源库组织员工集中学习,食堂从业人员也能够在业余时间在线学习、自我测试。
8.理论和实践培训相结合。建议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从样品制备、操作方法、实验步骤、结果比对等方面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并分组训练与指导。
9.构建培训质量评价体系。(1)每次培训后,用手机微信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征集学习者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进培训质量。(2)为检验培训效果,可增加理论测试环节和实操考核环节,对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鉴定。
作者简介:黄辉(1976.04.18-),女,辽宁铁岭,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