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体特点,提升小学高段学生朗读能力

2020-06-09陈立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小学语文

陈立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活动,教学效果会更好。诵读记人类的文体时要注意塑造形象,记事类的文体要读出情节的跌宕起伏,说明文要读出逻辑性,诗歌类作品要读出音韵美,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诵读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体特点;朗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诵读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由于不同的语篇文体不同,所以朗读时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在指导小学生诵读时要结合文体特点展开教学,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诵读效率。

一、记人类,塑造形象

小学阶段课本中收录了不少记人类记叙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些作品的教学要求是能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诵读时就要围绕这一点展开,要鼓励学生借助诵读感受人物形象,透过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的性格,体会其情感,用声音塑造人物,体会其情绪变化。

学习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时,我鼓励学生先找出文章中描写刷子李的细节,如,刷子李刷墙壁的段落,先细细揣摩,看看作品想要表现的是怎样一个人物。学生总结后认为:“刷子李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奇人,因为他十分擅长刷墙。”鼓励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诵读,思考如何通过声音展现出“奇”的特点。学生专注思考如何调整语音语速,如,读到“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的时候,在读“立时”时加快语气,在读“透亮”时提高声音,强调一下。这样就展现出了刷子李精湛的技艺。读到“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的时候加入一些得意,语调也变得缓慢一些,这样能展现出刷子李对自己刷墙的能力十分自信。

在诵读记人类作品时要鼓励学生关注作品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思考如何诵读才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在心中形成角色意象。在誦读后最好引导学生展开表述,说说自己体会到了怎样的形象。

二、记事类,波澜起伏

记叙文除了塑造人物形象,还能通过叙事表现主题,诵读记事类作品时要把握住事情的发展顺序,读出波澜起伏。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叙事的高潮部分,注意情节之间的转换,思考如何用语音结构的组织形式体现跌宕起伏的变化。

我在指导学生诵读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时,鼓励学生先用思维导图整理一下文章的情节发展,搞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是什么。学生发现周瑜和诸葛亮商定计谋,约定军令状,这是起因;诸葛亮向鲁肃寻求帮助,这是经过;诸葛亮成功借箭,这是高潮;周瑜表示惊叹,这是结果。在了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后,就能更好地控制声音。鼓励学生在读到高潮时抬高声音,加快语气,尤其是在读到“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等词句时,要读出军情紧迫的状态。在读到结尾处周瑜的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时,则要拖长语气,降低声音,展现出周瑜虽然不甘心,但是无可奈何的状态。这样一番诵读,就把握住了情节,读出了轻重缓急。

在诵读叙事类作品时要注意按照情节的发展逐渐将声音推到最高点。这样就能借助语音结构从“低”到“高”,再回到“低”的变化,更好地把握事件的发展变化。学生诵读完毕,也已经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三、说明文,富有逻辑

说明文结构简单,语言凝练,重点在于阐述事物的特点,比较注重展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常常使用逻辑性强、推理性强的方式进行表达。在指导学生诵读这类作品时要注意逻辑感受,在把握作品内在结构的基础上调整语音语调,读出逻辑性。

诵读五年级上册第16课《松鼠》时,我鼓励学生关注作品的遣词造句,看看其中是否有特别精准的词句,有没有能体现说明顺序的词句。学生发现:“作者屡次使用‘可以说、有人说这样的词句,表达自己揣测或者是听到的内容,说明不太肯定,这样体现了用词的严谨。”还有学生找到了“虽然、却、常吃的是”等词语,发现文章的语言很有逻辑性。在学生了解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后,鼓励其诵读,注意在读到这类词语的时候要加强语气,并品一品这样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学生发现加强语气后更容易让人信服。此后我还鼓励学生思考诵读说明文是否要展现出明显的感情色彩。学生思考后认为不应该有过大的起伏和快慢,这样也能体现出严谨性和科学性。

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由认知的主体把客体通过心理加工内化到原来的认知结构。在指导学生诵读说明文时要引导他们先画出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的结构,搞清楚做片段内在逻辑。在这个基础上诵读学生就能强化认知结构,搞清楚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四、诗歌类,音韵错落

诗歌朗朗上口,意境丰富,节奏分明,在诵读时要体现出作品的音韵美。首先要注意字正腔圆,尤其要突出韵脚,避免出现吞音的现象。其次要注意展现出节奏感,关注作品的平仄,体现出铿锵有力的感觉。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的《寒食》是一首七绝,我在指导学生诵读时首先鼓励其关注作品中的押韵字,如,“花、家”等,在诵读时强调一下。此后引导学生关注结构,注意停顿,采用“223”的方式进行句内停顿,并在关注停顿的同时了解一下关于平仄的知识。学生发现这样诵读能体现出较强的节奏感。最后再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意境,说说这首诗展现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思考作者为何要特别提到汉宫和武侯家的关系。这样促使学生在诵读时感受诗意,结合作品的背景,学生体会到了其中隐藏的讽刺意味,感受到作者想要讽刺皇帝宠幸宦官,因此,在诵读中强调了愤怒、嘲讽之情。

在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时,要鼓励他们积极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能体会到作品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在诵读的时候就会借助声音表达情感,诵读时情绪更饱满,他们的体会也会更深刻。

《小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提出语文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有些诗文需要学生诵读,有助于他们积累、体验、语感得到培养。由此可见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结合文体特点展开诵读,不仅能提升学生诵读能力,还能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参考文献:

[1]张蒙.善用朗读,亲近语文文体阅读——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法在文体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9(6):42-43.

[2]冯兰艳,王雪莲,王瑜.关注文体特点 构建高效课堂——谈童话教学的文体意识与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4):45-46.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小学语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