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0-06-09李永刚
摘 要 从测绘实践反馈的效果得知,基于GPS-RTK技术的辅助,能够提高测绘作业的效率,获得高精准水平的结果,为后续作业的开展提供支持。现根据测绘工程实践,分析GPS-RTK技术的应用,总结技术应用优势和质控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测绘工程;GPS-RTK技术;精准度
近年来,测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高性能的技术,比如GPS-RTK技术,为相关工程测绘作业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采用的GPS-RTK技术,利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发挥GPS接收机、数据链、流动站GPS接收机的价值与作用,获得高准确性测量结果。
1案例概述
以某测绘工程项目为例,测量区域面积为18.5km2。此区域内受到开采作业的影响,产生地面沉降与裂缝等问题,若引发地质灾害,则会造成很大安全风险,要进行地面监测。测量作业中,采用GPS-RTK技術,联合使用全站仪,获得不错成效。图1为监测点的布置图。现结合实践,分析技术的优势。
2测绘工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优势
2.1 高精度水平
从技术应用实践获得的数据分析,布置的观测点,采集的坐标数据,具有高度一致性特点,能够认定GPS-RTK技术的应用,可获得高精度水平的平面监测结果,为地面沉降监测提供支持。根据获得的平面坐标精度分析以及高程精度分析,采用GPS-RTK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沉降监测,为地面变形的动态跟踪监测,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切实提高了作业效果。
2.2 满足多样化测量需求
从测绘实践分析GPS-RTK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具体如下:①控制测量。结合控制测量的需求,为保障定位结果的准确性,要选择视野很好的位置,保障最终测绘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测量位置周围,不存在电视塔或者其他干扰设施,最终获取高水平的数据。②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相比传统测绘技术,采用的GPS-RTK技术,突破了技术缺陷,提高测绘结果的精度。对采集获得的数据信息,全部导入到计算机数字化系统内,能够自动生成地形图,所需的人力资源很少,同时自动化水平很高,极大程度上减少误差,尤其是条件比较复杂的环境,能够直接测量,保障测量精度达到要求。③放样测量。GPS-RTK技术克服通视条件的缺陷,可获得高水平的放样测量结果。通过事前在输入点线各类参数,自动化生成数据信息,展现里程和偏移等各类参数,增强作业的效率,提高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3测绘工程中GPS-RTK技术的应用总结
3.1 做好事前准备工作
从GPS-RTK技术的应用角度来说,若想保障技术的价值与作用,做好事前准备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准备内容如下:①明确技术应用流程。通常来说,GPS-RTK技术的应用,多与全站仪联合,要掌握技术流程,依据设计的方案,组织开展测量作业。经过资料收集和首级控制测量等,最终获得测绘成果。②完成勘察作业。围绕测绘区域现场,进行勘察作业,掌握地理位置和经纬度等基本资料和信息,依据勘察获得的结果,制定GPS-RTK技术测量方案,为后续作业的开展提供支持[1]。③组织联合测绘作业前,对使用的测绘仪器,要进行参数的调整,完成相关控制网的布置,保障测量任务的实施。
3.2 做好人员的培训
虽然测绘实践中使用的GPS-RTK技术,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能保障技术的应用价值与作用,但是很多工作依旧依靠人员负责,所以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GPS-RTK技术应用效果,因此要做好严格把控。实践中,梳理GPS-RTK技术重难点,面向技术人员交代,使其能够掌握,进而把控测绘作业全过程的技术应用效果,保障技术价值的实现[2]。
3.3 做好数据采集的把控
从GPS-RTK技术应用来说,数据采集为重点环境,要做好严格控制。组织开展测量作业时,每天作业前,都要对前一天的控制点,选择2-3个再次测量,进行数据信息的检验核对。如果遇到基准站搬离的情况,选择不同基站站进行联测,联测2个相同点,对产生高程异常值突变的部分,采取二次高程改正。结束数据采集作业后,运用三角函数以及方位角推算原理,搭建结算模型,比如方位角和距离等,为后续数据处理程序的编制,能够提高完整的数据信息。作业期间,严格按照测量作业技术规范执行,控制测绘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实践中采用GPS-RTK技术手段,能够提升作业的质量和效益,发挥积极的作用。文中结合测量实践,总结GPS-RTK技术的应用要点。通过事前控制和事中把控等,切实发挥GPS-RTK技术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晓艳,余颖媛.浅论全站仪联合GPS-RTK测绘山区地形图[J].科技资讯,2020,18,(3):32-33.
[2] 王成刚.探讨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地名,2019,(12):40.
[3] 刘思铨.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56+58.
作者简介
李永刚(1976-),男,湖南长沙人,学历:专科,工程师;现就职单位:长沙市望城区国信测绘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测绘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