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舞台设计功能的空间结构要素解析

2020-06-09杨四维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0期

杨四维

摘 要 本文重点研究分析舞台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支点确定、动作轨迹、区域划分、时空处理等,促进整体舞台效果的提升以及舞台魅力的表现;同时,有效地结合了设计构成中的相关理论,用于研究舞台空间结构要素的功能和组织,探讨舞台各要素对整体舞台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 当代舞台设计;设计构成;空间结构要素

引言

舞台设计在实际的专业领域也被叫作布景设计,具体的表现是相关人员按照艺术形式和情节的需要合理的布置舞台、幕景、道具、灯光等来实现良好的舞台效果。舞台设计属于设计领域的范畴,因此舞台设计也包含设计中的几个要素,包括点、线、面、空间等,只要与设计相关就必然是这些要素的排列组合。

1舞台上支点的确定

1.1 设计构成中点的概念

点是设计过程中构成所有物体的基础,是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单位。在整体的视觉效果呈现方面点有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单点、双点、多点等类型,这些形式在实际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如果将单点放置于整体的环境中,因其突出的特性极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单点还可以利用在实际环境中的位置,来影响观众的整体视觉。双点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会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切换效果,在实际环境中,两点出现不一样的状态时,观众会重点聚焦于相对明显的一点,继而会慢慢转向另一点,这就会产生强大的对比体验。多点可以利用合理的排列组合方式布置多点的位置,在观众的视觉体验中体现出节奏感和空间感,观众会在实际的体验中不断地探寻视觉的中心位置。

1.2 根据点的性质确定舞台支点

舞台支点可以实现对整个表演舞台的控制,包括具体的某一时段何人要表演何种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同时舞台支点还能更有效聚集观众的视觉体验,通过合理的故事情节引导观众视觉的变化,有效的帮助观众把握舞台艺术的内涵。实际的舞台支点有两种,包括固定支点和活动支点。固定支点顾名思义就是固定在舞台上,而活动支点在实际的舞台表现中通常会用到移动道具。支点的形式有许多种,包括桌椅、台阶、光束等类型,具体的使用情况还要根据实际的艺术体现形式来选择,但是在具体的设计支点时必须要遵守相关的设计原则。例如在实际的艺术表演中需要结合单点的特性,当故事情节发展到为了突出一个要点时,设计人员必须要控制舞台上的支点是一个,同时还要拉近支点和观众的距离,这样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将观众带入设计的场景内,充分体会到这段情节所表达的情感,还可以有效地将故事情节继续展开。

2舞台上动作轨迹的控制

2.1 线的概念

线就是点运动路径的集合,是设计构成中表现力极强而且形式非常多的要素。线的性质包括长、宽以及方向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线的方向性,同样这也是线价值的体现。线有直线和曲线两种类型,方向可以指向多种位置,线的形式和方向的不同表达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直线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紧张、简单、锋利的特征,曲线则可以表现得更加优雅、活跃、柔和的特征。

2.2 根据线的性质控制动作轨迹

利用线的特性设计出和舞台表演内容相符合的动作轨迹,充分发挥线可操作性,可以更好地体现舞台的表演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实际的舞台效果体现中规范表演者的动作且聚集观看者的视线,合理的引导观众深入理解舞台表演的内涵,领悟其中的魅力。例如在舞台效果的体现中动作轨迹选择倾斜角比较大的情况,这样可以烘托出高昂、悲情的舞台效果,并有效地引导观众用心体验这份情感,使其融入故事情节中来。

3舞台上区域的划分

3.1 面的概念

面是线运动的体现,具体有两种类型,包括平面和曲面。面不但有长、宽、位置以及方向等特性,同时还有独特的性质量感。面的大小不同所体现的感情氛围也是不一致的,包括压抑、舒适、平缓或者是活跃等。将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实现区分主次情节的目标,更加方便处理好舞台中的每个部分,有效地在具体舞台呈现中突出核心内容。

3.2 根据面的性质划分舞台区域

舞台上的区域是通过设备、道具、灯光等相互作用形成的表演空间。可以通过利用面的性质实现对舞台的划分,打造不同风格的区域,同时还要按照演员动作设计情况和观众视线聚焦定义这些区域,并根据演员动作设计安排与观众的视线将这些区域分别定义,最重要的就是舞台中心区域,这里是主要情节展开的区域,同时也是演员表演最多的区域。当代舞台的设计合理的使用先进的灯光设备和操作设备以及全息投影技术经舞台划分为个性感极强的区域,使舞台效果更加丰富。

4處理舞台中的时空关系

4.1 空间的概念

空间作为一种人可以感受到的一种形式而存在,它是通过多种物质组成的。人们可以感知到空间是通过实际物体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即实体通过一定的排列顺序或者随意的排列形成一个整体的空间,空间内部所表现的就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空间也是人体与实际物体相互作用的区域。空间具有多种特性,包括限定性、通透性和参与性[1]。

4.2 根据空间的性质处理舞台

舞台空间是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还要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来定,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舞台艺术的连续性。空间的变化形式主要体现在舞台的变化、道具的不同形式、幕景的变化、灯光的变换、动作的改变等,进一步还体现在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社会情感以及自然环境的改变。舞台空间具体体现的是更换表演场景,这对于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表演节奏和进程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按照相应的空间构成理论来实现舞台时空关系时,必须要注意的是要让观众可以接受空间中的实际物体的相关内容和含义,这样才能保证观众深入到故事情节中体会舞台空间的变化过程,否则观众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思想上空间的转换进而影响到观看的效果。其次利用空间进行舞台设计时,还要注意舞台元素的相互关系,利用空间的大小和位置变化等突出空间发生了变化,使得变化表现得更加明显,让观众观看得更加直观,更快地融入到该故事情节之中。最后在时间的变化过程中还要凸显人物的服装以及造型等特点,强化变化的内容,更具直观性。

5结束语

在当代的舞台设计中,相关人员必须要以设计构成原则为前提,有效提高舞台中空间结构要素的功能、形式以及方法的合理应用,确保舞台可以为表演者和观众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在舞台设计中考虑到实际的故事情节需要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舞台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 杨曙光.论室内空间形态的时空关系[J].设计,2013(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