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能力目标
2020-06-09章林华
章林华
摘 要: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受欢迎,契合《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从浙江省各地的中考试题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主要考查的能力有访问和检索文本信息的能力、理解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反思和评价文本信息的能力等。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阅读能力;命题研究
近几年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深受命题者的青睐,以2019年浙江省各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例,11个地区共9份试卷(嘉兴和舟山联合命题,金华和丽水联合命题),就有8份采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19年末,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标与内容,要求“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受欢迎,是契合《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精神的。浙江省各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充分体现了浙江省命题者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理解,体现了他们对课标精神的真正把握。
综观浙江省各地中考语文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虽然有些试题在命题设计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如:各测评点各自为政,缺乏勾连;以低阶思维为主,缺少循序渐进),但总体上看,试题取材大多来自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热点、社会焦点、百姓民生等,又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涉及科技、地理、文化、经济、历史等,辐射面广,且指向明确的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试题的核心,如果一道试题没有指向明确的能力目标,那么这道试题就会降低考试的效度。[1]从浙江省各地的中考试题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主要考查的能力有访问和检索文本信息的能力、理解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反思和评价文本信息的能力等。
一、访问和检索文本信息的能力
访问和检索文本信息的能力主要指感知文本信息之后具有撷取信息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它具体指:能不能从多文本中撷取与命题设计紧密联系的显性信息?能不能从多文本中筛选出与命题设计相关联的隐含信息?能不能在显性信息与隐含信息之间建立彼此的内在联系,并构建起多文本组合的新的情境意义?能不能根据多文本组合所构建的情境意义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能不能根据多文本组合所构建的情境意义合理取舍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例如2017年绍兴/义乌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阅读材料是《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其第一题如下:
“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这一争议是由什么新闻事件引发的?正反双方从哪三个方面展开辩论?请简要概括,完成提纲,不要求字数一致。
这道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撷取信息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它既关注显性信息,又关注隐性信息,能区分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阅读能力。第(1)小题指向显性信息,“由什么新闻事件引发的”,只要从文本中直接筛选即可,即“2016年7月美国通过了一部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第(2)(3)小题指向隐性信息,考生不仅要关注文章的结构(文章一共安排了三次辩论,三次辩论有三个话题,命题设计对应第一次辩论和第三次辩论),而且要关注答案表达的规范(采用问句的形式,同时顾及正方和反方的观点)。所以,这两小题的答案可以是:“(2)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3)强制标识的成本是否太大?”
二、理解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理解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理解文本重要词句或图文中重要信息的含义,形成多文本深层整体性的理解,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多文本进行分析、整合和推论,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它具体指:能不能区分与命题设计紧密相关的文本语言之间的细微差别?能不能理解多文本创设的真实情境以及領会命题者组合多文本的主要意图?能不能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点作出自己独特的理解?能不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多文本创设的真实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推断?
例如2019年宁波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阅读材料是《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其第一题如下:
材料二中哪个人最有可能成为“couch potatoes族”?请结合材料帮小涛作出判断并解释。
这道题设计得很好。它能考查学生在整体理解多文本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总结、概括,作出合理的判断,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答案为:网名为“心若止水”的那个人最有可能成为“couch potatoes族”,因为从发言内容来看,“心若止水”最爱吃薯片,最向往“couch potatoes族”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可能致癌而不吃薯片。这种指向在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设计,考查的是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能甄别学生阅读的参与度。
三、反思和评价文本信息的能力
反思和评价文本信息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思考多文本所带来的情境意义之外,还懂得反思和评价多文本构成的文本内容的能力,主要包括评价文本质量和信度的能力、反思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的能力、发现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它具体指:能不能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日常生活的理解建立联系?能不能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对文本内容或意义作出自己独特的阐释?能不能运用多文本信息带来的情境意义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以往积累的学习力对文本形式特点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