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教材文本,实现立德树人

2020-06-09黄新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黄新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更加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如何更好地发挥统编教材的作用,优化与完善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索如何拓展教材文本,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拓展 立德树人 路径

“立德树人”是当前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之一,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修养,正确认识自我、认知社会,使得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获得全面进步。为此,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合理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将其培养成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有文化的新时代优秀

学生。

一、立足学科,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也是当代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将自然属性的人培养成为社会属性的人。在教学中,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案上写下“立德树人”四个字,而是要求教师立足学科特点,通过课程,用言传身教去引领和带动学生,从而像春雨润物一般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二、挖掘教材,有效渗透,情理交融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文质兼美,有塑造人物胸襟宽广、无私奉献的;有描写自然风景、歌颂祖国壮美山川的;有讲述中华民族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有表现语言文化、诗词韵律美的。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丰富,人文气息浓郁,体现着质朴的美感,无不影响着学生。可以让他们学习到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语文老师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教师要将教材读懂吃透,传授语文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情理交融,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朗读指导,通过字词句段渗透“立德树人”德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教材中的优秀作品,通过朗读韵律优美的诗词和优秀文章,让他们感受祖国语言的音韵美,深化对作品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重点字词句段的朗读、分析和理解,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入領会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同时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

四、拓展阅读,回归生活,通过语文实践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对文章进行分析,产生思想的碰撞。通过拓展阅读,学生的认知范围会更加广泛,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语文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古人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生活中获得感悟,用自己的观点评价社会现象,知道自己行为的优劣,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相信,小学生的潜能很大,他们内心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和必要的指导,他们就能不断取得进步。

五、通过习作与练习,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任何一项教育都不是孤立的,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立德树人”教育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

教师要布置适当的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学生的习作和练习,可以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也能看出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的取向。

六、立足文本教学,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德育效果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因此,语文不能停留在示范、练习的层面,而是要让学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并运用所学知识将其描写和解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学以致用,充分领略母语的精妙与魅力,杜绝写作文时的假大空现象。

教师要用尊重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理想,从而达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立德树人”教育,“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激发学生的共鸣,提高教学实效,实现知识、情感、德育教学的有机协调和统一。

七、创设情境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有效渗透德育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创设教学情境,预设课堂问题,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团体协作精神,挖掘他们的潜能。

教师要借助教材中有趣、有价值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与作者产生思想和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主动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树人”教育。

总之,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人格素养的养成非常关键,是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和枯燥无味的说教,而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立德树人”“育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把知识与趣味相结合,让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相融合,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到一起,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和核心

素养。

参考文献:

[1] 夏惠贤、李国栋《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4期。

[2] 郑秀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甘肃教育》2018第22期。

[3] 刘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