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对论与少年

2020-06-09张文静

科学导报 2020年33期
关键词:广义文献物理

张文静

《相对论——少年版》,曹则贤著,科学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本书虽名为少年版,但它实际上为所有想要真正了解相对论的人,敞开了怀抱。“所谓少年版,不过是希望读者总保有少年旺盛的热情罢了。”曹则贤如是说。

2017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出版了一本《量子力学——少年版》。最近,它的姊妹篇《相对论——少年版》问世。

1痛切的感受

有这样一句话:“制造相对论文献,是世界上不多的持续增长的工业门类之一。”这让曹则贤觉得讽刺和好笑。

在世界范围内,相对论都被当作一门艰深的学问,但同时,它也是有极大需求的一门学问。这些需求中,有对知识的纯粹追求,也有用其来“装点门面”、增加谈资的另类需要。与庞大的需求相对应的,是大量的供应。除了职业科学家之外,哲学研究者以及其他各个层次、不同背景的解读者,都在不断地生产着关于相对论乃至爱因斯坦的介绍、解读文章、图书,这使得相对论文献层出不穷、汗牛充栋,全世界莫不如是。在曹则贤看来,这其中,滥竽充数者居多。

这种现象让曹则贤觉得很无奈,而更令他觉得讽刺的是,当少年时的自己在大学叩问物理之门时,他是连这样良莠不齐的相对论文献都见不到的。

1982年,16岁的曹则贤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两年后,他才从郭硕鸿先生编写的电动力学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相对论。

“相对论孤零零的一章,就挂在电动力学课本的最后,介绍得很简单。广义相对论在1915年奠立,在近70年后,这就是我作为知名大学物理系学生学习相对论的唯一来源。别说入门了,就等于你只听过‘相对论三个字。这样的我们,何谈走到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何谈去和别人竞争?”如今谈到此处,曹则贤仍有着痛切的感受。

让他记忆更深刻的是,大学毕业后,曹则贤自己作为辅导老师,又去辅助电动力学这门课。“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相对论为何物,代课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的课就是这样进行下去的。”

后来,他留学德国,又回国工作,整日忙碌,但关于相对论的这件事一直埋在心底,直到多年后被又一位少年的问题重新点燃。

2007年8月的某一天,曹则贤和儿子坐在从北戴河开往北京的列车上。正在玩一个矿泉水瓶的儿子突然问他:“为什么列车开得那么快,而物体下落却和地面上一样?”他心里一动。

“这是一个我们的祖先早就注意到了的现象,近代科学奠基者伽利略在四个世纪前就有详细的描述。在20世纪初经过爱因斯坦等几个天才头脑的努力,这个思想被发展成了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之一——相对论。”曹则贤说,“这样伟大的思想,它的起源现象可以被一个少年注意到,就一定能够为少年所理解。”这让他萌生了写一本《相对论——少年版》的想法。

2.科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虽然名为少年版,但曹则贤并不打算降低它的难度,把它写成一本简化版、通俗化的书。

按照曹则贤的说法,这本书提供了广义相对论所需的整套数学及其基础内容。他一直认为,科学的高峰,既不会迎合攀登者的热情,也从不体谅攀登者的羸弱。科学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将其简单化、庸俗化,而是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读者,让人们知道真正的学问是什么样子。如何将高难度的数学、物理内容不折不扣地呈现给不同准备程度的读者,考验的是作者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點,并不容易。“一方面,对爱因斯坦盲目的个人崇拜以及对英雄史诗叙事的追求,妨碍了人们对相对论这一伟大思想的客观认识;另一方面,相对论的很多写作者都缺乏数学知识,或者干脆置数学于不顾,这让很多书籍沦为乏味的纯文本。变换不变性、洛伦兹变换、(微分)几何和张量分析,这些才是相对论的灵魂,没有这些内容,相对论就剩下了‘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的干瘪哲学教条。”曹则贤说。

他下决心要把相对论“写透”,因此用几年时间大量阅读相对论的德、法、意、英等外文原始文献。他梳理出相对论自身的历史发展路径,试图把相对论相关的事件、人物以及逻辑关系清楚地展现给读者。

相对论的发展是一个长达300余年的思想过程,从开普勒、伽利略的思想发端,在爱因斯坦1915年奠立广义相对论的那一刻达到了顶峰。在曹则贤看来,相对论是纯粹理性思维的胜利,是物理现实的内在和谐与数学表达的形式美学之间完美的相互激励,是严谨的日耳曼文化与浪漫的拉丁文化的灿烂结晶。物理规律的变换不变性是相对论的核心思想。沿着朴素相对论、伽利略相对论,经由狭义相对论,抵达广义相对论,这一条绵密的思想河流上有激动人心的关于物理学创造的历史画卷。

在《相对论——少年版》中,曹则贤用15章的内容,按照朴素相对论、伽利略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整体相对论的顺序,以相对性思想的历史演化为线索,详细介绍了相对论所包含的数学、物理和哲学内容。

那些与相对论有关的德、法、意、英文原始文献,被他搬到了书中,他将非英文文献的标题译成了英文或中文,方便读者顺藤摸瓜,一步步接近相对论思想的核心,看到相对论创立过程中的那些细节。

国际上有一种说法,一本书每增加一个公式,它的读者就会减少一半。但曹则贤并未因此减少本书的数学内容,相反,他在书中尽可能多地提供了学习相对论所需要的关键数学基础,尽可能多地列出了相对论的数学公式。

这些内容让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少年读者了解相对论的科学读物,更可以为有志于研习相对论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帮助。

3.少年般旺盛的热情

这样一本相对论,少年能学会吗?曹则贤的回答是:“当然能!”事实上,本书中就有不少少年的故事。

一个少年名叫泡利,出生于1900年,从维也纳多布林中学毕业时,他刚满18岁,就提交了题为“论引力场的能量分量”的论文,研究的就是广义相对论的课题。1918年秋,泡利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师从物理学家索末菲。索末菲认为泡利已经符合物理学家的标准,但慕尼黑大学有规定,学生入学六个学期后才能申请博士学位。在这六个学期里,索末菲干脆让泡利为他编纂的数学科学百科全书写作相对论的条目。

1921年,泡利在第六个学期完成时,以关于氢分子的量子力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两个月后,他的相对论综述文章刊行,洋洋洒洒237页,至今依然是相对论的经典文献。

另一位少年的故事还要早100多年。出生于1713年的法国人克莱罗,13岁时就第一次向法国科学院递交了关于几何曲线研究的论文,16岁时提出曲线的描述需要“曲率”的概念,并以此申请法国科学院院士的资格,但当时未得到国王的立即认可。两年后,克莱罗发表了《关于双重曲率曲线的研究》一文,在文中公布了他对空间曲线的研究成果。这一年,18岁的克莱罗成为了法国科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

这些只是少数天赋异禀的少年的故事?曹则贤说:“不!这些少年确实更聪明,但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他们是如何被教育和培养的。我相信,中国少年中也有这样的天才,但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像样的教育、让他们读到像样的书了吗?这是我们作为前辈应该去思考的。”

曹则贤说,这本迟疑延宕了12年才写成的书,是为自家少年准备的入门读物,也注定是他自己要看一辈子的书。从这个角度说,本书虽名为少年版,但它实际上为所有想要真正了解相对论的人,敞开了怀抱。“所谓少年版,不过是希望读者总保有少年旺盛的热情罢了。”曹则贤如是说。

猜你喜欢

广义文献物理
留言板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The Last Lumberjacks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一类特别的广义积分
任意半环上正则元的广义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